APP下载

建设公园城市 走向人居文明

2019-07-08

安徽园林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居绿水青山极化

本文作者

引言

建设公园城市吹响了走向人居文明的号角。把建设公园城市放在整个人居环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脉络一目了然。建设公园城市不是以往某一部门、某一专项城市的创建,而是中国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发展多部百行的集体行动。不同于霍华德提出并已实践百年的“花园城市”。在占地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度,在全世界时空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地域,基于5000年人居文明发展历史(吴良镛 2014)经验积累的厚积薄发,“建设公园城市”的“中国方案”必将成为世界人居环境发展划时代的里程碑,大大推动人类人居文明的进程。以公园城市为代表的“中国方案”为当今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人居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符合人居环境演进的客观规律,所提出的发展战略符合未来人居环境三元一体与二元互动的集化发展方向(刘滨谊,2018)(图1)

建设公园城市的三大历史使命

使命一:建设公园城市是解决中国城市发展当务之急、深层问题的必由之路。工业革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尤其最近几十年来产生了三大积重难返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环境生态问题;第二个是城市人居方式畸形与价值观的恶变问题,人们发自内心在呼吁想要的公共空间、公共活动、公共环境行为规则规范,以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第三个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人们潜在的不幸福感,症结是城乡人居环境发展之后,公共财富的贫瘠。改革开放四十年,让老百姓先富起来。以个人、私企房地产为算,我们是迅速地富了,但相比之下,公共空间的发展是滞后的,与个体私有财富积累不成比例。以风景园林为代表的城镇公共空间,如城镇街道、广场、公园等场所是不够的。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情又难以从量上继续增加,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这是整个中国未来30年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重要转向,转向的作用目标就是要解决上述三大深层问题。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追究问题的根源,就是“极-集”问题。全世界范围在工业时代,配合着资本主义的强大兴盛,走的是一条极端的“极化”道路。极化是通过外界干预使其改变本体性质与体量的发展过程。极化的作用在于强化自身,极化的结果是制造差别、形成差距、促进竞争、流血牺牲。而“集化”的源头则来自于大自然,源自于几十亿年地球的自然演进,来自于过去数千年的文明,中国走的是一条集体化之“集化”的道路。中国追求的“天、地、人、和”等,正是这种“集化”追求的终极结果。然而,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过去一百多年,全世界人居环境却是一个加速“极化”的进程,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极化”的恶果处处可见,比如上海,过去一百多年的极化是以牺牲自然江南水网为代价的。我们说威尼斯如何好,一百年前上海是多少个威尼斯之和?如果那时有这个意识,走“集化”发展之路,把上海的水网保留下来,那带给今天的效益肯定比现在要大。极化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地,由“极化”引发的、影响的、牵动的一般地带也都存在。

图1 建设公园城市的三位一体+二元互动的集化发展战略

使命二:建设公园城市是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一百多年城市发展遗留问题的最佳途径,让人居环境的城市发展从“极化”回归“集化”,建设公园城市是对花园城市的大大超越。过去百年中国城市发展是一个加速“极化”的过程,凭借巨大的惯性继续误导着未来的发展,在那些尚未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感受到强大压力的城市,还在追求单纯的人口增长,以为靠人口扩大城市规模就增强了一个地区的吸引力或竞争力,而现实的结果往往又适得其反。建设公园城市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提质优化,更是人居发展方向路线的改变。

图2 中国现代人居环境演进三阶段1949-2040与三个文明建设

使命三:建设公园城市是启动人居文明建设、实现远大理想的始于足下。公园城市是伟大理想的一种人居环境的实现,是走向从“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到“共产主义”的一种城市人居载体。景观十年、风土百年、风景千年,实现这一远大的理想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新中国建国到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个30年的起步期(图2),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单纯的建设,人居环境还包括两方面:一是客观的自然的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二是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这两方面过去不受重视,几十年发展中得了负分,建设公园城市重在解决这两大问题。

建设公园城市的三大元素

建设公园城市的三大元素是“人、境、业”。“人”的目标是保留、引导、组织人居环境的良性身心健康生活行为,以求繁荣昌盛;“境”的目标是保护、修复、发展人居环境的物质资源、环境质量与生态平衡,力求万物和谐;“业”的目标是保障、满足、创造人居环境的风景园林、城乡、建筑空间,为城市产业提供多样空间、带来发展活力。三大元素是跟三大目标对应的,从人居环境的角度看就是背景、活动、形态,而这里面不是等量的,背景是最重要的,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的重心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三要素其实就是生态背景、公共活动、生命体的建设。传统的建设,我们要改变一下观念,要把我们所有面对的对象,包括钢筋混凝土都要当成有生命周期的生命体。有院士成立了市政工程医院,来诊断这些看似无生命的东西。公园,赋予了一座城市有生命的灵魂,公园城市不是狭义的,它作为城市生命体的生命形象、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发展,代表了这个城市的风貌形象,是为城市全体市民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自由的环境,公共空间是公园城市的主体

建设公园城市要实现的三类9项综合目标体系

三类九项是:E—生存、产业、经济、生态、财富;C—消费、创造、文化、公共、共有;H—人本、健康、幸福、和谐、天堂。E是最基础的生存和生态,但里面还有很多财富、产业。C是消费,人的消费、思想、文化的创造。H是创建公园城市是要实现健康、幸福、和谐的目标。生态、公共、和谐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必须完成、必须解决的。“把生态问题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确实揭示了一座城市发展新路:公共财富的积累、生机的营造、活力的提升、竞争力的强化,这是新的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园城市与以往城市最大的不同就是高层面的全局把控、综合性多行业部门的共同参与。为此,四川省成都市已经专门成立了“市公园城市局”,而且比其它局高半级,人员是从各局调来的。我这里提的ECH不是提出公园城市后才想起来的,我们的实践在近十年前就开始了,是有积累的。比如2011年,我的团队为新疆伊宁市做旅游总体规划和就伊犁河两岸做滨水景观带设计,首次明确提出并遵循了ECH的理念,将位于城市ECD核心的伊犁河两岸开发建设为主导,全面融合生态环境背景、文化经济建设和健康社会活动,通过“多规合一”,充分带动两岸地块的生态文化和社会环境更新,为伊宁市这座中国西北的旅游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建设公园城市的三大理念

公园城市是划时代的,要走出一百多年工业化时代发展误区,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必须要确立三大人居观念。

第一是人居生命观。要把所有的建设对象当成生命体来看待,考虑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具体落实在建设上,要考虑今天实施的建设项目,50年、100年后会怎么样。现在的不尽如人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的放弃和不作为,致使再过一百年仍旧是这样。

第二是人居的时空观。以人居的时空观念看,生命主体的空气、阳光、风、水弥漫于风景园林各个角落。风景是天下,是整个山河,是绿水青山,远远大于传统概念的城市、建筑,风景景观最大。奇奇怪怪的建筑只是一小点,千篇一律的城市也只是一小片。但是,如果没了绿水青山,就没了山河,山河不在国家何谈。国破山河在,可以重来。公园城市中的景观风景园林的时间、空间分布最广,胜过城市、建筑。如果一个公园城市的总平面还是被满布的建筑充斥,核心区还是CBD、RBD,就不能令百姓信服,甚至引出误解,建设公园城市是实实在在的人居环境的带入感、获得感、幸福感,是自然的阳光,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感觉到自然的阳光、空气、风、水、林荫和人人平等的使用权。要找回时间的观念,从风景园林角度看,任何一处人居环境、一座城市的建设都需要时间完成,并依赖时间而不断生长。相比几年建成的建筑、几十年建成的一座新城市,风景园林至少要多两三倍的时间。所以建设公园城市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行动。学者们早在很多年前就从哲学的高度看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当代全人类共同的问题,“时间感消失的同时,空间感似乎无法控制地膨胀了”,就想占地。风景园林从来都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用时间创造空间效益,用时间来提升单位的土地空间价值,用时间来提升单位的环境质量,增加生态效益,等等。中国现在有哪座城市在市中心有3.41平方千米的大公园、大林地?始建与150多年前的纽约中央公园值得学习,它今天带来的好大家有目共睹。

第三是人居环境的综合观。人类社会发展得越来越综合了,人居发展同样越来越为复杂,考虑问题必须“多焦”“多面”。新时代的“综合”意义和作用今非昔比。公园城市在实现目标、参与的学科专业、行业部门、规划设计内容等需要全面的综合。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也不是一两个行业部门的独断专行,更不是行业之间的争名夺利,而是一次需要集中各个行业智慧的集体行动,是以改变传统观念方法为前提的开创性的行动。“风景天下、跨界协同”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必由之路。

结 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从“绿水青山论”酝酿到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理念,展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发展人居环境的思想和决心,揭示了未来城市发展基于公共财富的积累、生气的营造、活力的提升、竞争力强化的必由之路,为未来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带来了曙光。

猜你喜欢

人居绿水青山极化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绿水青山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