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让学生玩出新高度
——《不确定性》教学与反思

2019-07-06杨丽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白球

杨丽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95、96 页。

【教学过程】

镜头一:世界杯开球视频,引发问题——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视频描述:本届世界杯的决赛,克罗地亚与法国两支球队将展开激烈的角逐。开赛前,裁判抛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测,猜对的一方有权选择场地或者先开球。

师:你认为硬币落下后,哪一面朝上?

生:我认为是正面。

生:我认为是反面。

生:有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不确定。

师:对呀,不能确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性”的问题。(出示课题)

【策略分析:开课伊始,用世界杯的小视频引入,充分地调动学生兴趣,通过猜硬币落下后的正反面,让学生初步感知不确定性,感受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镜头二:操作体验,感知不确定性——培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1.呈现任务,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师:老师手里也有一枚1 元硬币,一起来玩游戏吧!(注:花为正,字为反)

(小组成员轮流抛硬币10 次,并在表中记录猜测和实验的结果)

2.汇报发现,谈体验感受。

师:你们玩后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抛出来的情况只有两种,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有时能猜对,有时猜不对。

师:有没有可能抛出硬币后它会立起来?

生:我认为没有这个可能性,抛起来后,落在手里的都没有。

生:如果是地面,或者有缝隙,有可能会立在那里。

【策略分析:学生在明确游戏规则后,通过示范引领,让小组成员再合作玩,他们会玩得更投入。在玩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硬币落下时有两种可能,知识在游戏中通过学生的实验、论证中自然生成。对于抛硬币有没有第三种可能的讨论,学生很感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面,提升了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力。】

镜头三:摸球游戏,深入体验——提升推理和质疑的能力。

教师取一空盒,放入3 个白球、3 个黄球。

师:如果从盒子里摸出1 个球,猜一猜会摸出什么球?

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板书:可能)

(师生互动摸球并记录,放回球后摇一摇,再摸)

师:想不想自己来玩一玩?

游戏要求:四人小组轮流摸球,每人摸5 次,小组长记录。游戏结束后,猜测一下,盒子里面放了什么样的球。

第一小组:我们组摸到白球有(8)次,摸到黄球有(12)次。我猜这个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

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打开盒子。

(开盒后,果然有3 个黄球、3个白球)

师: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黄球和白球一样多,摸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都是10 次呢?

师:这个问题很棒,是呀,为什么呢?

学生也都疑惑了,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响亮地解释:因为才玩了20 次,如果摸100 次,或者更多,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次数可能就差不多了。

师:有道理,下课了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接着玩。

第二小组:我们组摸到白球有(2)次,摸到黄球有(18)次。我猜这个盒子里白球很少,黄球很多。

师:请打开盒子。

(开盒后,果然有1 个白球、5个黄球)

第三小组:我们组摸了20 次全部是黄球,我们猜盒子里全部是黄球。

师:真的吗?第21 次可能是什么球?(将练一练的第一题也融入其中)请验证展示,结果全部都是黄球。

师:在这个全是黄球的盒子里,可能摸到黄球吗?可能摸到白球吗?红球呢?黑球呢?

生:一定能摸到黄球,因为全是黄球;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

(板书:一定、不可能)

【策略分析:结合教材内容,改编学生喜欢的摸球游戏。教材的资源是已知盒子里放什么球,可以凭经验直接推理出结果。反向设计,让学生通过摸球,来猜测盒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球,这样游戏就变得更有趣味,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猜想、实验、发现、质疑、推理、验证,得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结论。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有思维品质的玩。】

镜头四:活用教材,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1.看图说现象。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生:现在是深圳的雨季,今天空中云很厚,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生:如果这个路口遇到了红灯,下一个路口还可能遇到红灯。爸爸送我上学时常这样。

师:看来你洞悉了交通灯的秘密,期望你每天上学都一路绿灯。

生:抽奖箱,中一等奖的可能性很小,通常谢谢惠顾的可能性最大。

师:是哟,商家会把一等奖放得少,不然他就亏了,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

2.幸运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

猜:转动转盘,指针最可能指到什么颜色?

玩:转一转来验证。

想:如果你是老板,想搞一次促销活动,一等奖1 万元,二等奖100 元,三等奖1 元。你想把哪种颜色定为一等奖?请大家转一转,看一看谁最幸运。

3.生活中不确定的现象。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的呢?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我家乡长沙可能下雪,也可能不下雪。哈尔滨一定会下雪。

师:你知道我国什么地方冬天不可能下雪吗?(三亚,融入练习第二题)

生: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我猜测可能是法国队赢,最后真是法国队赢了。

师:想不想知道,当时这场球赛开始之前,究竟是哪个国家的队长猜中了?最终他是选择了先开球,还是选择了进攻的场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策略分析:教材中随机现象的实例很丰富,结合实例合理的编排,给足时间让学生去充分的交流,通过必然发生的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对比,体会其肯定与不确定性。通过转盘游戏的设计,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与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升学生解决运用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游戏教学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人知识

数学游戏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新课之前,学生只能说出生活中与可能性有关的事情,还不能较完整的描述。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可能性大小有关的事件,用熟悉的生活现象展开对话,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个活动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游戏活动过程

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设计了抛硬币、摸球及幸运大转盘的游戏。每一个游戏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得更充分、更高质量,都有游戏规则,示范引领。通过在小组内分工、实验,到最后的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及分享的过程,在主动探究氛围中,通过倾听、质疑、说服,直至豁然开朗。摸球游戏、反向猜测、见证奇迹、验证猜想,本身是一个极具刺激的游戏活动,学生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很有成就感。而大转盘的游戏,学生经历了人人都想中奖的愿望和只有极少人中奖的现实,深刻体验到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随意自然,学生笑声不断,乐在其中,丰富了情感体验。这次游戏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游戏化的学习,寓教于乐的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传输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对话,才能由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不追求“标准化”“形式化”,不以定论的形式出现,体现了教与学的开放性,师生之间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凸现出来,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会玩”的能力。由知识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白球
可爱的黄球
可爱的黄球
摸球游戏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小灵通摸球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开心养鼠记
走迷宫
乒乓球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