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风廉政教育要把准“力道”

2019-07-05周海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力道国有企业

周海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

摘 要 党风廉政教育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红线底线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风廉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在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风廉政教育尤其要注重在“抓常、抓长、抓细”上下功夫,以真抓的实劲、常抓的韧劲、善抓的巧劲,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为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和谐发展氛围的营造奠定坚实基础。

一、勇于“常”处聚力,培养教育自觉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使党风廉政教育落到实处,形成教育常态化。查处惩诫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局限的,只有开展扎实有效的党风廉政教育,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充分认清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才能从思想上织密廉洁从业“防护网”。

从近年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违纪违规案例中,不难发现,党员干部出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思想上的滑坡才是最严重的病变。抓“常”廉政教育,实现教育常态化,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波动、病变,通过常态化教育,促进自觉性养成,进而从思想上根除违法乱纪的因子,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一)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培养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自觉

要弄清廉政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校准廉政教育“主音”,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突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着力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要帮党员干部厘清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弄清参加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要帮党员干部梳理接受教育的方式,将自觉接受廉政教育内化为优秀习惯,从严锻造高度自律、高度自觉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培养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

要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就必须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培养接受监督的自觉。要培养党员干部襟怀坦白的作风,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不怕“丢面子”,不怕“被揭底”,通过行之有效的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唤醒思想深层的纪律规矩意识。要让党员干部自觉走在阳光下,站在“聚光灯”下,通过党员公开承诺、廉洁从业承诺,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把“职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履诺践诺、工作效果的基本指标,通过群众反馈,倒逼廉政教育常态化。

(三)坚持廉政教育常态化,培养党员干部主动学习的自觉

要发挥“头雁效应”,注重“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委先行、班子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动“绝大多数”养成主动学习的自觉。要发挥“标杆作用”,树立廉政学习和廉政作风模范,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养成“向标杆学习,向模范看齐”的意识。要营造廉政家风,挖掘利用好家风家规等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将良好家风融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带动好的学习风气养成。

二、善于“长”处发力,做到久久为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腐倡廉亦非朝夕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铁腕反腐、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拉下了一大批害群之马,既巩固了党的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又提升了党的形象,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是,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道路依然漫长,廉政教育必须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权力观依然存在偏差,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还未彻底扭转,“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真正形成;耍“小聪明”、打“擦边球”、披“隐身衣”、搞“微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和“中梗阻”现象仍未解决;“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旧存在,等等。抓“长”党风廉政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在教育、提醒、震慑方面做足文章,坚持久久为功。

(一)坚持长期教育,铲除腐败土壤

要打造“四位一体”廉政教育平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党规教育、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杜绝“集中教育雷霆万钧,日常教育放任自流”,探索构建“围绕中心、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抓好考核检查。要把特殊案例教育和反“四风”教育列为长期教育规划,让党员干部明白,严肃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不能讲特殊,不能搞例外,要让党纪党规真正内化为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二)落实长期提醒,消除腐败病菌

党风廉政教育要利用日常提醒,消除病菌滋生。要注重内部提醒,通过集体谈话、任前谈话、个别约谈等方式,利用“碎片式”时间,对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强化其纪律规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风气。要加强外部提醒,对企业协作单位、分包单位、物资供应商等,及时开展廉政谈话,实现互相监督,营造良好的外部风气。要做好节前提醒,通过廉洁短信、廉洁电话等形式,把好关键“节点”控制,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过节意识,营造良好的节日风气。

(三)形成长期震慑,拔除腐败杂草

一旦出现杂草,必须坚决拔除,否则会损害党的肌体,撼动党的执政根基。党风廉政教育尤其要注重警示、震慑作用。要拓展教育广度,既要扩大受教育范围,将警示教育延伸至最基层党员,又要扩大案例选取范围,选取同行业、同领域典型案例剖析,提升警示、威慑覆盖面。要注重教育深度,结合上级巡视、内部巡察等发现和查处的违纪违规案例,深入剖析违纪违规思想根源、問题症结,引导党员干部反躬自省,强化震慑,彻底杜绝心中腐败杂草滋生。

三、强于“细”处着力,创新方式方法

廉政教育的“千篇一律”降低了教育针对性,一些党员干部成了旁观者,未能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认为案例离自己太过遥远,没有任何警示意义,从而逐渐放松自我约束,进而一步步滑向违法乱纪深渊。这些惨痛教训对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强化教育效果,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当下,企业党风廉政教育必须坚持“细”处着力,创新教育形式,求实、求活、求新,坚决杜绝上下一般粗,以制度落实制度、以文件传达文件,以及重案例轻实际、重痕迹轻实效、重宣贯轻落实等形式主义问题。抓“细”党风廉政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注重密切联系实际,与党员干部实际相结合

党风廉政教育要注意运用反面案例,坚持正反教育结合,既要正面引导,也要反面警示,让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记在心里的敬畏。要根据党员干部身份,主动沉下心、接地气,用活“群众语言”,注重“情深意切”,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以“小案例”剖析“大问题”,让党员干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反躬自省,警钟长鸣。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准确把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最新理论教育,固本培元,增强“四个自信”。

(二)打造“互联网+”平台,与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

廉政教育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企业发展需要和党员干部队伍特点不断创新。要注重廉政教育“年轻化”,找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新渠道,综合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辟新的廉政教育阵地,提升教育普及率。要注重廉政教育“趣味化”,消解严肃性,把握运用好“寓教于乐”的警示教育模式,以廉政微电影、廉政动漫剧、廉政故事会等形式,提升廉政教育参与率和知识吸收率。

(三)开展监企同防共建,与地方监察体系相结合

与地方纪委、监察委深入对接,开展积极有效的监企共建活动,完善预防职务犯罪惩防体系,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要坚持“引进来”,邀请地方纪委、监察委专家莅临授课,结合查办案件经历、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提醒教育,增強风险防控意识。要大胆“走出去”,密切配合地方纪委、监察委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与外部单位的思想碰撞,主动吸收借鉴先进的廉政教育经验,探索廉政教育新模式,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本单位廉政教育效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常、抓长、抓细,只有具备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著,才能形成教育常态,形成长效机制,为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推动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力道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任务驱动,让深度英语阅读更有“力道”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头发长了,是要剪的
头发长了,是要剪的
读写结合,英语表达更有“力道”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把握“力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