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观察

2019-07-05刘世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响

刘世想

【摘要】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33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94%。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3

髋骨,主要通过髂骨、坐骨、耻骨构成,外侧存在一个较大、较深的窝,叫做髋臼,和股骨头构成髋关节[1]。髋臼,属于髋关节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一关节负重、活动度均较大,所以易于受到损伤。髋臼骨折,经骨盆骨折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累及髋臼,同时和髋关节中心脫位有关。发病原因为间接暴力或挤压暴力,主要症状为髋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及下肢畸形等,脱位严重的患者可能造成患肢缩短[2]。创伤性关节炎,也称外伤性关节炎或损伤性骨关节炎。病症的发生与创伤所致关节软骨退化变性、继发软骨增生、骨化、过度活动/负重等有关。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积液等。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无疑会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的威胁。故此,本次研究将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撷取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46~66岁,平均(56.4±5.5)岁;病程0.5~14年,平均(5.25±2.3)年,单侧病变者25例,双侧病变者各8例。

1.2 方法

手术前,确定假体的相关信息,如假体具体位置、假体型号、假体大小等。实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后,取患者健侧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将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患侧髋关节后外侧,作为手术入路,完全显露股骨近端、髋臼后,分层对皮肤、肌肉组织加以分离处理。然后,在股骨小转子上缘

1.5 cm位置截骨,取出股骨头。这时,可顺着前倾15°和外展45°的反向,有效打磨假体,再放置髋臼假体、内衬。最后,实行活动髋关节扩髓操作,选择能够和股骨假体相匹配的假体,确认无误后实行髋关节复位,将创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后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

通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对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治疗后,Harris评分≥90分以上,即为优;Harris评分在80~90分,即为良;Harris评分在70~79分,即为可;Harris评分<70分,即为差。治疗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使用生活量表SF-36,评判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评判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分数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呈正比,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优良率

治疗后,33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优1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93.94%(31/33)。

2.2 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度情况对比

治疗前后,患者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情况进行对比,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48.27±1.31)分,治疗后,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7.5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05 3,P<0.05)。

2.4 治疗前后SF-36评分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后,33例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的评分状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髋臼骨折多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疗方法处理都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直接威胁到患者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借助人工髋臼、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替代病变的髋关节,以此尽早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活动度[4-6]。手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此尽快改善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注意事项: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前,医护人员需要客观评估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资料,以此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假体[7]。然后,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情况列入考虑范围,从而预见性地看待问题,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针对节段型手术者来讲,节段型骨缺损会累及到髋臼边缘,但对于置入假体稳定情况的影响较小,不需实行特殊处理。此外,腔内型骨缺损<25 mm时,可通过植入自体骨颗粒修复;骨缺损>25 mm时,就需要实行结构性植骨操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33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在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尽早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总而言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中,临床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雪军,宋洁富,魏杰,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7,30(3):233-235.

[2]田可为,陈柯.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7,29(3):42-44.

[3]郎荣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3):76-78.

[4]高靖宇.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8-59.

[5]郭晓斐,舒莉,郭英,等.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近期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6):635-637.

[6]孙旭,吴新宝.髋臼骨折的一期全髋关节置换[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7,3(6):381-384.

[7]周广福,朱伟民,唐本森,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远期疗效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25-26.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