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7-05刘金会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临床效果

刘金会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

72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和试验组(36例)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快速恢复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综合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02

心脏骤停指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出现突发性停止的现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缺氧、缺血等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治疗心脏骤停患者,不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很容易导致患者脑死亡[2]。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配合急诊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心肺复苏患者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本文对比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進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急诊护理以及综合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音消失、呼吸减弱、脉搏消失及神志不清等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72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8~84岁,平均(55.8±1.2)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肌梗死25例,中毒10例,其他原因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9~83岁,平均(55.4±1.5)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肌梗死24例,中毒11例,其他原因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急救措施 一旦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患者平放于平地,或者放置于硬板床上,取患者平卧位,头部稍微向后仰,将患者气道打开后,彻底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3]。对患者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法,合理控制患者按压强度、频率,最好是控制按压、通气比例在30∶2左右,确保按压的连续性[4]。其次,医护人员应协助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接下来,应采取除颤治疗,若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应尽早进行除颤处理,除颤时间和心脏骤停时间应确保在3 min以内。进行按压除室颤波的过程中应配合非同步电除颤[5]。抢救过程中,应及时为患者开通两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一般会选取血管粗大且容易穿刺的肘窝静脉,这样更便于开展抢救工作。使用药物往往选择上腔静脉,这样药物可短时间内快速抵达心内径[6]。

1.2.2 心脏复苏后处理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情况,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脉搏、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等变化,同时还应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等情况[7]。为避免出现脑水肿,一定要注重加强患者脑部组织保护,可在患者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处应分别放置冰袋进行降温,使患者头部温度维持在30 ℃左右,控制患者肛门温度在30 ℃~32 ℃[8],通过降温可减小患者小脑组织体积,减缓脑组织代谢,降低脑部耗氧耗能量。若患者出现急性脑水肿症状,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并给予氯丙嗪、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可缓解脑水肿,恢复脑皮层功能[9]。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患者摄取营养物质,日常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饮食,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进行鼻饲饮食。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避免患者发生褥疮[10]。

1.2.3 心理护理 患者经历过心脏骤停后,往往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沮丧等负面情绪。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开导,告知患者相关患者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的病例,甚至可邀请一些预后良好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11]。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相关知识、急救措施及其危害,讲解过程中患者有任何疑问应及时解答,解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12]。

1.2.4 环境护理 医护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环境护理。病房地面每天应打扫2次,早晚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控制病房内温度在18 ℃~22 ℃,调节病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身心舒适。每周应对病房内微生物浓度进行一次检测,病房内地面、空气及各种设施严格消毒,尽可能减少院内感染风险[13]。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有效评价标准: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恢复正常。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见表2。

3 讨论

心脏骤停是一种急危重症,若没有及时抢救,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医护人员应快速客观判断患者病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治疗,并给予生命支持[14]。其中对患者急救结局最有影响的是心肺复苏治疗,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应尽早实施救治,为患者争取足够的心肺复苏时间。一般而言,最佳的抢救时间是心脏骤停发作后6 min内,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症状,临床医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做出最准确的诊断,然后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的情况下应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或者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抢救结局和电除颤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合理应用抢救设备,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也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配合综合急诊护理后,患者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且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这和江孝丹[15]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急救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同时还包括心肺复苏后的护理干预,比如心理干预、环境护理干预等,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舒适的病房环境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快速恢复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丰佳玉.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2017,9(26):56.

[2]符岳,姜骏,许婉华,等.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4):513-516.

[3]焦洋,黄海燕.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1):116-119.

[4]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5]周利,张婷,刘思.护理干预用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評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3,10.

[6]陆婉晖.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15-217.

[7]冉小凤,聂泽兰.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7,1(7):138.

[8]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28(2):448-449.

[9]王瑞红,李金博,蒋俊霞.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3):161-162.

[10]徐琼英.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3-245.

[11]贾艳红.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1):135-136.

[12]曲凌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8):162.

[13]丁岚,魏春霞.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4,35(32):7276.

[14]钟南媛,杨娟娟.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266-267.

[15]江孝丹.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9):220-221.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临床效果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