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思考

2019-07-03杨旻旻谭德君

关键词:案例库专业学位硕士

杨旻旻,谭德君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微课原型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即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而设计的以“核心知识”学习为主的微型课程注除了micro-lecture,国外学者提出比较有影响力的概念还有mini-course、 micro-lesson等概念,这些概念存在相关性,但内涵外延也有一定差异。。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由此拉开了我国微课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序幕[1]。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以其“课时短、内容精、取材广、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成为移动化、碎片化学习时代的新宠,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在非正式的个性化学习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微课也引起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视。2012年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两届都吸引了上万名教师参加比赛[2]。然而,当下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学校微课建设多停留于“比赛导向”,微课未能在各级、各类学科领域或者人才培养领域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链条。这种无法“系列化”“专题化”的微课多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为此,针对特定的培养对象,建立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框架体系,使分散型的微课发展成为服务于特定教学目标的微课案例库,并得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微课建设的迫切任务。

一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及课程存在的问题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6年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目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数量已经由原来的16所发展到142所。截至2016年6月,累计录取各类教育硕士研究生已达29.6万人[3]。教育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之一。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按照有关程序办法,增加一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4]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把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质,造就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并受基础教育界欢迎的优秀人才,成为新升格的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出:“要坚持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要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专门的、高水平的教师职业专门训练,使其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具有较高的教育学科的理论素养及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成为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3]可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重点突出高层次性、专门性及应用性,它必须既有别于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同时也严格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然而,由于缺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当下教育硕士培养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是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5]。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往往脱节,分属“两张皮”,缺乏有机的联系。教育硕士在校期间的课程一般由大学教师承担,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接受中小学教师的指导,这种“二元分立”培养模式并没有超越原来师范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其次是学科各自独立,彼此融合缺乏[6]。教育硕士课程门类之间既有独立性也有彼此联系,应当建立具有开放特征的课程有机整体。教育理论类课程、学科类课程、教育技术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应当以“学生面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问题”为中心实施适当整合。当前,教育硕士各课程的教师往往独立备课,鲜有相互的交流研讨,同堂上课更是难得一见。这种分科授课的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全局观的形成。再有是教师主导多,学生参与少。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其招生数量在逐年递增,大班授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使教育硕士研究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能力、论辩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是课内学习多,课外拓展少。教育硕士学生课外学习辅导工作得不到重视,他们的课外学习生活往往缺乏规划,难以同课内学习相辅相成。此外,当前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的网络平台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库、图书文献资源库还没有完全建设到位,学生拓展学习的数字资源较不全面。

(二)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将以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主干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为例,结合微课理念提出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的新设想,尝试弥补上文提出的不足。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是依据国家教育硕士培养的总体目标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在现有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注]课程设置依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7年颁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暂行)》文件规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辅助教学的微课案例库,它的建设也是时代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1.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开展微课教学,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微课教学形式新颖,使用便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它的优势是传统课堂所不能取代的。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7年颁布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教育硕士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7]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建设吻合了时代以及现代教育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要求。

2.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面向学生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取材主要源自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发展为目的。这些以学生问题作为中心案例,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教师中心、学科中心的倾向,使课堂教学更多地面向学生发展的实际,更多地指向了未来职业的要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4]不断增强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将充分发挥教育硕士校外导师的优势,以学生教育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作为开发基点,设立“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类微课案例体系,将其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真正体现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理念与中小学实际工作的融合效应,为培养实践型的高级教育人才做好准备。

3.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发挥整体实效的必然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四大类型。其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自独立,各类理论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改变当前课程模式,建立具有实质效应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高校与中小学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4]政策鼓励优秀中小学教师到高校参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并担任相关课程教学。微课案例库建设恰好是一座联系高校和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借助“微课”的形式参与到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来。基于探究视角的不同,一个微课案例可以用于不同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甚至可以让不同学科教师同堂授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科之间的割裂,吻合了整体育人的时代要求。

二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框架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建设目标、建设标准、主体框架、课程及辅助学习资源包建设、课程实施办法和评估与激励措施等等。它的建设是一个随时代要求和实践需求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同高校也可以依据本区域、本校资源特色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微课,因此,微课案例库的建设是动态发展且是生动活泼的。本文仅就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框架提出一些基本构想。

(一)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1.坚持“一个面向”。“一个面向”即面向学生。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总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微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求职入职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专业学习的难点、困惑点出发引领学生走向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道路[注]对于在职的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应侧重了解其职业生涯困惑点、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需求。。在案例库建设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自身需求以及时代、社会和学校对教师岗位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的微课专题和微课课题。

2.做到“两个遵循”。“两个遵循”即遵循国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2年以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这些专业发展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做了相关规定。微课建设必须遵循这些国家文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3.落实“三方协作”。“三方协作”指的是高校、中小学和政府的协作。教师教育微课案例库的建设以高校为主体,同时需要展开协作。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8]意见指出允许高校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重申要推进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9]。在微课案例库建设中,主体建设者高校应与中小学平等协商合作,在地方政府帮助下,采取比较灵活的人事政策、奖励和激励措施,让优秀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硕士课程建设和实施中。

4.展现“四种价值”。“四种价值”指的是入库的微课课题应当符合四种价值要求,即“有探讨价值、有迁移价值、有提升价值和有实践价值。”微课课时短,其内容必须精要,即是教育的精华。首先,微课课题要有“探讨价值”。课题应当反映普遍的冲突性的现实教育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其结果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最优化的。其次,微课课题要具有“迁移价值”。微课的案例、课例和问题情境等要具有经典性,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最后,微课课题要具有“提升价值”。课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课题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知识、技能得到提升,还应最大可能地促成其综合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高层次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微课课题要有“实践价值”。微课的课题必须和教育教学实际密切联系,或源自实践,或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微课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

(二)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总体框架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专业信念与道德模块、专业知识及应用模块、专业能力及训练模块。这三个模块分别对应“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模块同时也与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有对应关系(见图1)。

图1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教师专业标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相关课程比照图

微课类型有单一模式和复合模式两大类。单一模式微课包括:微演讲、微访谈、微原理和微技能。其中,微演讲形式类似“TED”演讲[注]TED是美国的一所私有非营利性机构,诞生于1984年,它邀请世界上的思想领袖与实干家用短视频的方式分享他们最热衷的事业,展现涉及几乎各个领域的各种见解。,是教师简短而精彩的演说视音频;微访谈是就某一课题选定采访对象而录制而成的访谈视音频;微原理是针对理论课程中的重难点开设的讲解类的微课程;微技能是针对教师基本技能技巧开设的讲解示范类的微课程。复合模式的微课包括“微案例+微点评”以及“微情境+微对话”两种形式。复合模式的微课分成上下两段,内容相互联系。“微案例+微点评”中的“微案例”是中小学教育中相关典型案例,“微点评”是针对“微案例”的点评。“微情境+微对话”中的“微情境”展示的是中小学真实的问题情境,“微对话”是针对问题情境的对话讨论,对话讨论一般是开放性的。单一模式的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复合模式的微课可分上下两段实施,每段课时大约5-10分钟。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微课案例各模块学习性质不同,功能不一,因此,每个模块对应的微课类型不同,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不同。“模块一“专业信念与道德” 采用的微课类型是微演讲和微访谈;模块二“专业知识与应用”采用的是“微原理”和“微案例+微点评”; 模块三“专业能力及训练”采用的是:“微技能”和“微情境+微对话”。各模块之下,根据微课类型,安排系列专题,专题之下再设具体的课题。每个课题就是一节微课(见图2)。专题与课题数目可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增减。

图2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层级关系示意图

不同微课类型的取材范围、视音频呈现的主体、微课使用主体及授课方式(见表1)。

模块一“专业信念与道德”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个部分的学习以事例感化、情感熏陶为主,在微课选材和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浓缩思想精华的演说和展现中小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故事与育人事迹的访谈。微演讲可以让学生感受思想的魅力,微访谈可以让学生走进优秀教师的真实人生。这个部分的学习以自学为宜。

模块二“专业知识与应用”主要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学科课程理论,并将原理联系于实践。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采用“微原理”的授课方式,授课主体主要为大学相关学科的教师。在“微案例+微点评”部分,前段将真实的中小学案例引入课堂,后段采用多方点评的方式,对案例的主要做法进行评议。模块二的课程既可以采用自学方式,也可以引入常态课中,作为一个教学片段使用。由于“微点评”中纳入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参与,因此这种课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也实现了不同学科的融合。

模块三“专业能力与训练”主要帮助学生提高教师教育基本技能,切实掌握教育实践各环节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包括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及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等等。“微技能”以专业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讲授为主,主要针对教师技能的难点展开示范性教学,这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微情境+微对话”前段引入中小学真实的问题情境,不出示解决方案,提供学生思考与讨论。后段则是针对情境问题的解决展开开放性对话,成员包括了大学相关学科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硕士研究生。这一形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的疑问也比较多,比较适合结合常态课进行教学,保证充分互动。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微课案例库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以往课程没有的优势。首先,灵活性。微课的课题灵活多样,微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微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也应灵活多样。其次,选择性。微课的专题和课题的多样,可备教师和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微课的教学和学习也可以有必修和选修的组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再次,协作性。微课促使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创课、协同授课,协同反思,实现了高校和中小学优秀师资的协同育人,架起了理论和实践之桥,也架起了不同课程之间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之桥。最后,互动性。微课将访谈、点评和对话环节引入课程,访谈者和对话主体可以是教育硕士研究生,方便从他们的角度提出疑问和看法。此外,将微课引入常态课的想法,拓宽了对微课的理解,使微课也能获得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优势。

表1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主要课型及相关说明

三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除了政府、高校和中小学通力合作之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提供包括录屏、教学过程实录、视频录制、动画技术和字幕添加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此外,还需要提供微课平台、互动平台建设与维护方面的支持。一个好的微课案例库,除了微课本身及相应的授课平台之外,还应有配套的微课辅助教学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包),这些资源包括提供给学生的视音频资料的背景、理论知识背景和相关练习等,也包括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评价指导等。配套资源包的建设是保证微课教与学质量的另一项重要工程。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课案例库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除应提供制度和人力方面的保障之外,还应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和适宜的激励机制。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母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给予优先的经费保障。对于优秀的教师教育类微课案例库建设单位及有贡献的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奖励。

对于优质微课的制作团队,在鼓励和奖励之外,还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其做法得以推广,为此,各高校微课案例库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应创立并保持信息畅通。此外,微课案例库的共享平台也应该建设并得到推广,使微课真正服务于共享时代,服务于国家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猜你喜欢

案例库专业学位硕士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初探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