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

2019-07-02邓海龙苏果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青年工作党群关系文本分析

邓海龙 苏果云

〔摘要〕 青年工作事关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党代会报告是能集中体现党代会精神的文献资料,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展进步的纲领,通过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概括为青年的历史地位、时代使命、思想特点、培养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并与时俱进地开展青年工作,加强共青团这一青年团体的建设,继续坚持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改革开放;青年工作;党代会报告;文本分析;党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3-0045-05

青年工作事关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党都特别重视青年工作。在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为何要重视青年工作、怎样开展青年工作”的问题,对青年的历史地位、时代使命、思想特点及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内容全面而深刻、结构完整而严密的青年观。在新时代,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深刻把握其发展逻辑,全面总结其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党代会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觀,可以为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报告中关于青年观内容的文本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每一次党代会都较好地解决了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当时的青年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党代会报告是最能集中体现党代会精神实质的文献,它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发展进步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政治站位高远、思想认识深刻、现实针对性强、战略举措前瞻等显著特点。因此,对党代会报告中有关青年观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的有效途径。

(一)以“青年”为关键词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报告进行的文本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提炼和集中表达。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的角度来看,某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往往可以反映主体对与其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一般而言,某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主体对与其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就越高。通过分析“青年”这一关键词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频次(见图1),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报告都极其重视青年工作。党的十二大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青年”一词出现了13次,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对青年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青年”一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中都出现了11次,出现的频次较之前几次党代会的报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亿万青年的关心关怀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界里默认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我国的一些文献和研究中,青年和青少年也经常交换使用” 〔1 〕。因此,图1中统计的“青年”既包括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直接提及的“青年”,还包括与其内涵一致的“青少年”“青壮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报告中专论“青年”段落的字数计量分析

毋庸置疑,党代会报告专门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的字数越多,就表明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单独成段专门论述“青年”段落的字数(见图2)及其占党代会报告总字数的比例(见图3),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十分重视青年工作。虽然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党代会报告中没有专门论述“青年”的段落,但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关于“青年”的论述。这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关于“青年”的论述散见于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风尚培育和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之中。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形象直观地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一以贯之地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工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何要重视青年工作、怎样开展青年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系统阐述,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青年的历史地位

青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 〔2 〕。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探索得出的珍贵经验。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 〕这一讲话表明了毛泽东对青年的殷切期望,阐明了青年在未来世界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重视青年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青年是“各项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 〔4 〕53,突出强调了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的事业是走向未来的事业。党和人民总是把自己的最大希望,寄托在代表未来的蓬勃向上的青年身上” 〔5 〕60,将青年与党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报告以更凝练、更简洁的语言道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6 〕3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7 〕659,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青年历史地位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8 〕由此可以看出,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优势决定了青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青年的时代使命

所谓使命,就是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青年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不一样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9 〕。

青年的时代使命是与时代主题、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的。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青年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青年要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美好未来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 〔5 〕60而不懈奋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相继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0 〕210,“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6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2 〕612等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就是当时青年为之奋斗的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 〕659,要永远热爱祖国、人民和民族,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实践,并在其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强调新时代青年必须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任,并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8 〕。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青年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其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方面,还表现在其思想活动方面。党的十二大报告用“最活跃”一词形容青年的特点,并结合当时的国内环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青年的思想状况,指出“尽管‘文化大革命使他们的成长受到很大损害,但是绝大部分青年的政治本质是好的,近几年的进步是明显的,少部分青年中的消极现象经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 〔4 〕53。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青年总体上是蓬勃向上的,之后的党代会报告,虽未直接论述青年的思想特点,但在阐述党员干部的选拔、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时,也提及青年具有思想活跃、思维开阔的特点。比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要打破论资排輩、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放开视野,拓宽渠道。对青年干部要热情爱护,严格要求” 〔10 〕24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青年的思想特点。

(四)青年的培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

针对“文化大革命”后少部分青年消极的思想状态,党的十二大号召“各级党团组织要更多地同广大的青年接近,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党要细心发现、培养和吸收符合条件的先进青年入党,使他们成为输入党的肌体的新鲜血液。党要进一步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支持它按照青年的特点进行工作,使它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4 〕53,同时提出党要加强针对干部和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在全国人民中首先是全国青少年中的普及” 〔4 〕28-29。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青年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5 〕61。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10 〕233。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提出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同时,还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理论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注重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并要注意在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我们党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并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 〔12 〕639。党的十八大报告从青年面临的实际问题着眼,提出党和国家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7 〕641,并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8 〕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加强青年工作的基本经验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么样培养青年”的问题,对于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必须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

实践证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都离不开青年,青年的发展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朝气蓬勃,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后继有人,确保青年始终自由全面地发展。列宁曾深刻阐述过无产阶级政党与青年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我们革命政党中青年占优势,这难道不自然吗?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13 〕在多元社会思潮洪波涌起的复杂形势下,要赢得青年就必须坚持党管青年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青年群体中汇聚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正能量,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二)要时俱进地开展青年工作

时代的演进、目标的变化、青年的特点决定我们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一方面,我们党要将青年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社会前进的方向结合起来、与青年的思想特点结合起来。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都提出了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发展目标,为当时的青年提出了新目标、新使命、新要求。因此,青年要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就是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民族梦的生动实践中去。另一方面,青年工作者要意识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青年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新时代的青年是在信息化时代出生并逐步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我们要看到互联网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上传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有侵蚀青年思想的消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虚拟空间来创新开展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要加强共青团的建设

共青团是党的主要助手和后备力量。加强共青团的建设是永葆共青团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报告到十九大报告都强调了加强共青团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共青团历来是党和政府联系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注意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共青团要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把握政治性这一灵魂,聚焦先进性这一重要着力点,立足群众性这一根本特点,深化团的改革,全面从严治团,不断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4 〕,紧扣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组织青年积极参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切实把共青团建设成为教育青年、团结青年、赢得青年的坚强核心。

(四)注重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工作方法。这是因为任何思想观念都不会脱离现实利益而独立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5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青年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思想问题的同时,也特别重视解决青年适应时代竞争、完善知识结构、实现就业创业的实际问题。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有利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是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教育、就业等实际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年群体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达到促使青年积极进步、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目的。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建功新时代。青年是一个社会中最为朝气蓬勃的群体,是推动时代发展变化最为活跃的力量。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追溯中国共产党人青年工作的思想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凝聚青年、引领青年、赢得青年,进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赵孟琰.新时期共青团管理青年事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01).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50.

〔4〕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9〕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31(02).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8.

〔12〕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1.

〔1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N〕.中国青年报,2018-07-02(01).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青年工作党群关系文本分析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探讨及其对经济工作推动作用的研究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概况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