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奥运盛事成了剩事

2019-07-02窗外

新体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过来人盛事莫让

窗外

2022年,又到中国人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了。还记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时我正在读初二,狂喜之余不免遐想: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7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这七年真的是白驹过隙,心中不免感慨:我从初二读到了大三,距那場全民的体育盛事越来越近,但自己的身体却越来越瘦弱,离体育场越来越远。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什么是体育强国?是我们的健儿在奥运赛场不断摘金夺银,让中国在金牌榜上保持领先位置吗?今天,这样的解释显然已经落伍了,即便在多年前,想必也不会有多少人认同。在大学寝室里,我想到了身边的同学。他们与我一样,拥有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很少花在运动上,当然,学校经常举办的各种赛事及每周两节体育课除外。我应该感谢学校,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运动的习惯就是在大学培养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上小学时,只要出了校门,基本上就与运动绝缘了。父母没有运动的习惯,也极少要求我走到户外。每次放长假,身体都会经历一次“温柔的浩劫”,几乎天天都在慵懒中度过。上学时,大课间有体操、跑步等常规运动,那时候真切地感到自己每一分钟都在成长。

步入初中,爱上了足球,但课业压力也不断加大。能够踢上一场球总是愉快的记忆,更多是带着玩耍与释放的心态,到了高中更是如此。感谢每天雷打不动的跑操,围着面积不大的空地跑上几圈,让我神清气爽。

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周围的人大多和我有相似的经历。如今,运动与健身似乎不属于日常生活的必要环节,直到某一天力不从心,已感到追悔莫及。此时回顾曾经思考过的那个问题,越发感觉“体育强国”这个词离自己太远,也离身边的人太远。如果问我其中缺失了什么,我想:除了必要的外在条件之外,培养习惯就是一大缺失。体育运动难道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行之有效吗?若从小没有养成运动习惯,体育很难扎根于生活。很多家庭往往轻视这一点,仅依靠学校远远不够。

家庭竭尽所能地关爱下一代,为了孩子的学业可以有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砸锅卖铁,但是,严格要求孩子从小坚持体育锻炼,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孩子,这样的家长并不多见。此外,体育运动与学习不仅不冲突,反而互有促进,凡是过来人都心知肚明。

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有了“全民健身日”,大众体育精神与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每一年的每一天,那些过来人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一同舒展身体,抖擞精神。莫让运动的激情停留在视觉冲击与对金牌荣耀的憧憬上,莫让奥运盛事成了剩事。

猜你喜欢

过来人盛事莫让
为港队加油
过来人
过来人
卜算子·秋
生查子·秋夕
中国春节走向全球:外国人是怎样庆祝的
漫画
如果高考可以重来,你还会选择现在的专业吗?
床摆放在关灯之后
一球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