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单是翟天临的错

2019-07-02

商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翟天临博士生学位

翟天临有错不可推辞,但最应该受到谴责和质问的是那些为其开绿灯的高校。

最近,青年演员翟天临被网友质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一石激起千层浪,遭网友纷纷吐槽。相关高校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已对翟天临做出退出博士后站的决定。

博士,无论从学历角度还是学术角度,是目前知识层面的最高层次。拥有博士头衔,不仅是学业上的佼佼者,更是被人尊重的标志。过去一提到博士两字,立时会令人刮目相看。一段时间,硕士、博士纷纷“缩水”,不少官员、大款莫名其妙地突然头顶各种学位帽,改善了所谓“领导班子”知识结构,提升了“班子成员”所谓文化程度,“学历腐败”为人诟病。这些年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反腐势头不减,中央巡视组也为高校开出“问题清单”,从严格毕业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到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铁腕整治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令高校风气大为好转,学历上投机取巧的现象日渐消失,学历、学位获取途径重新步入正规,新气象赫然出现。

高学历高学位代表一种水准,全国现在每年大约有七八百万本科生毕业,能上硕士研究生的只占百分之十左右,博士生的比例就更少。

读博是搞学术研究,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上课读书、下课放学,凭作业拿学分、凭考试拿成绩这么简单。读不下来或者延期毕业是非常普遍的事。有些人读了一辈子没拿到毕业证书也见怪不怪。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2017年博士生有70多人,如期顺利毕业只有20多人,毕业率仅为28%。

衡量博士水平高低,主要看论文看成果。高校对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硬性要求。许多高校规定,读文科博士必须发两篇c刊文章才能进行博士毕业答辩。所谓c刊是南京大学核心期刊(csscI)的简称,这些核心期刊加起来平均每年大约发表12万篇论文。全国高校每年招收大约3万名文科博士生,如果按一人两篇计算,就是6万篇,占了所有c刊发文量的一半。照这个数字,还有将近一半的篇幅可利用。但这并不是乐观的空间,许多人比如各种文科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高校众多的文科教师,晋升职称时都需要在c刊上发表论文。这是硬条件,缺少就意味着可能与高一级职称失之交臂。每年全国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有多少人要参加评审职称不得而知,但全国有近3000所高校实打实地存在。

如此之多的人为论文奋斗,竞争可想而知。况且,博士论文不是几千字几万字就能交差,一本厚重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學术著作成为博士论文,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翟天临拿得出这样的论文吗?先别讨论其有没有这样的水平,光论时间他也拿不出。有人统计过,翟天临读博期间拍了13部戏。走马灯似地跑来奔去,有没有时间读书都值得怀疑,更不要说搞什么学术研究了。无奈之下,“借鉴”一下他人的成果,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谁都知道有一个学术光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现在一些高校迎合部分名人的需求,开设了过去从未开设过的新专业,以满足一些人名利双收的欲望。还有的高校本身就是“追星族”,对文体明星自动放低录取身价,来者不拒。特殊学生,特殊照顾。这些带有“献媚”性质的“突破”,不但破坏了传统规矩,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翟天临事件为什么反弹如此强烈?那些“头悬梁,锥刺股”的莘莘学子奋斗了多年,最终很可能前功尽弃,与读博失之交臂,而一个身价不菲的演员却凭着名气,可以轻而易举走进别人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这是多么大的不公!

翟天临有错不可推辞,但最应该受到谴责和质问的是那些为其开绿灯的高校。高校在人们心目中是社会的一方净土,是人类精神的一片高地,录取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守住学术的底线,保住学位的尊严,难道自己不知道吗?

猜你喜欢

翟天临博士生学位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翟天临“学术门”
翟天临:知网是什么东西?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翟天临:有爱就不孤独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