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01朱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托洛尔胺碘酮心律失常

朱庆

【摘要】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期前收缩、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9例、效果明显12例、效果较差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效果明显14例、效果较差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为(4.5±1.8)次/min, 舒张压为(78.5±5.4)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为(124.5±6.8)mm Hg;对照组患者期前收缩为(8.8±2.1)次/min, 舒张压为(91.2±6.9)mm Hg, 收缩压为(138.9±7.2)mm Hg;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出现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4例出现低血压, 2例出现心动过缓,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安全性及有效性明显提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胺碘酮;美托洛尔;心律失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49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 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头晕、失眠、胸闷等, 也是冠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中较为显著的一种, 随着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 心率失常的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升高, 如患者心律失常情况较为严重需及时采取药物进行控制治疗, 胺碘酮是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能够快速缓解患者心律失常情况[1], 但是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何提升心律失常治疗的安全性是本次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 女15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6.68±8.03)岁;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8.56±2.15)年;窦性心动过速14例, 阵发性心房纤颤18例。观察组患者男16例, 女16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5.88±7.71)岁;病程2.5~15.0年, 平均病程(8.47±2.18)年;窦性心动过速15例, 阵发性心房纤颤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用药方式为口服, 第1周用药剂量为200 mg/次, 3次/d;第2周开始用药次数降为2次/d, 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 胺碘酮的用药方式及剂量与对照组相同, 美托洛尔的用药方式为口服, 第1周用药剂量为200 mg/次, 3次/d, 第2周用药次数降为2次/d, 第3周开始每天用药用药剂量降至6.25 mg/次, 连续用药1个月[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期前收缩、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心慌、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 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心功能改善至Ⅱ级以上, 无阵发性实行心动过速情况;效果明显:心慌、胸闷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心电图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心功能改善至Ⅰ级以上, 阵发性实行心动过速情况明显缓解;效果较差:心慌、胸闷等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加重, 心电图检查结果仍未正常, 心功能以及阵发性实行心动过速情况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率+效果明显率。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期前收缩以及血压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为(4.5±1.8)次/min, 舒张压为(78.5±5.4)mm Hg, 收缩压为(124.5±6.8)mm Hg;对照组患者期前收缩为(8.8±2.1)次/min, 舒张压为(91.2±6.9)mm Hg, 收缩压为(138.9±7.2)mm Hg;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出现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4例出现低血压, 2例出现心动过缓,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部分机体亚健康的患者在突遇环境变化、降温等情况也会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时还会出现心肌梗死以及心动过速等情况, 需及时入院进行治疗, 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较常使用的药物为胺碘酮, 对于缓解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有着一定的效果, 主要的药理机制是调整患者心肌动作电位, 缓解其搏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应期情况;另外,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还能够阻止肾上腺素的分泌, 平衡患者机体环境。胺碘酮作为心律失常治疗中应用时间较久的药物, 虽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 但是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 临床治疗中在胺碘酮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胺碘酮药物对患者血管以及支气管造成的刺激, 调整患者心输出量以及收缩压, 减少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治疗安全性, 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4-6]。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痊愈19例、效果明显12例、效果较差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效果明显14例、效果较差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为(4.5±1.8)次/min, 舒张压为(78.5±5.4)mm Hg, 收缩压为(124.5±6.8)mm Hg;对照组患者期前收缩为(8.8±2.1)次/min, 舒张压为(91.2±6.9)mm Hg, 收缩压为(138.9±7.2)mm Hg;观察组患者期前收缩、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能够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 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的效果显著, 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锦标, 江琦.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1):4400-4401.

[2] 金雪梅.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8):135-136.

[3] 邱燕妮.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4(14):37-38.

[4] 唐昊.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8):70-71.

[5] 叶蕾, 鞠丽霜.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静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150-151.

[6] 罗晓芳.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3):21-22.

[收稿日期:2018-10-18]

猜你喜欢

美托洛尔胺碘酮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