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文有“作”用》教学设计

2019-07-01师延峰余晓琴

关键词:高频词警句罗素

师延峰 余晓琴

 设计意图

笔者认为,在离中考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时,初三学生的语文复习最需要回归教材。因为教材内容和教材所体现的理念是命题人最重要的依凭,所以,广大一线教师务必要重视教材,以教材单元和自行设计的专题为纲,引导学生多角度熟悉教材,并运用教材。所谓“运用教材”,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基本内容方面,引导学生熟悉教材上的各个人文主题;二是掌握各种语文要素,如语文知识(铺陈、悬念、伏笔等)和阅读方法(浏览、跳读、速读等),从而构建学生完整的能力体系;三是引导学生重读经典课文或者相关片段,从写法、作者、主题、核心意象等角度进行赏析并整理,备为写作的仿写内容甚至是可用来直接引用的素材。

 教學过程

一、导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看到我的课题“让课文有‘作用”,能猜到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内容吗?

【引导学生明确】引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写作或助力写作。

【小结】让课文进入写作,当然不是简单的照抄,而会根据不同情形有不同的讲究。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在距离中考还有近三个月时,我们一定要回归课文,这六册教材是保证我们中考取胜的法宝。

【出示PPT】

[七下] 20.《古代诗歌五首》: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名句,以备写作中引用。

[八下] 22.《〈礼记〉二则》: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九上] 18.《怀疑与学问》: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九下] 13.《短文两篇》: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读一读并摘抄下来。

【出示任务】快速阅读这些出自教材课文后“积累拓展”部分的助学内容,找出高频词。

【引导学生明确】名句、名言警句——名词高频词;摘抄、熟记、引用等——动词高频词。

【进一步引导】其实在九上的“写作”部分——“议论要言之有据”里,就有这样明确的要求——

【出示PPT】

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二、课堂活动

(一)学习活动一:唤起文本积累

【提问引导】接下来,老师出示几个话题,你能想到哪些课文?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个作文话题的话,你会想起哪些课文并将其引用到作文中?

【出示PPT】

说到“英雄”,你首先会想到教材上的谁? (斯科特、水浒英雄、杨利伟……)

说到“著名景点”,你会想到哪篇课文?(《苏州园林》《壶口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说到“谣言”,你会想到书上哪个故事?(《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出示PPT】

两个图片人物分别是谁?听到这两个人物的姓名,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1)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言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2)何满子,《蒲柳人家》中的人物。“形象”——“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小结】这两张PPT,使我们在唤醒一些课文的同时,也关注到了课文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言论和作者笔下的那些精彩人物。看来,我们只有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在引用时做到信手拈来。

(二)学习活动二:引用课文言论

【引导】前几天,老师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刘瑜女士的一篇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出示PPT】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_______________。 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提问】这段话里说的罗素生活的“三大动力”是什么呢?你觉得从哪里能找到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材八年级上册散文单元)。

【出示PPT,并让学生齐读】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提问】能把这段话直接填到刘瑜文章的横线处吗?

【学生交流,然后出示PPT】

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

三、课堂任务

(一)寻找适合作证的人物

【出示PPT】

《中国青年报》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少量应届毕业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911位受访者中,6.81%接受过整容手术,而没有做过整容手术的受访者中,30.74%表示有整容意向。

【引导】有学生就此写时评,其中唐润同学是这么写的——

【出示PPT】

整形不如“整心”(节选)

唐润

归根结底,青少年整容,过度关注自我,还是归结于社会价值观的歪曲。所以,如何让青少年明白整形不如“整心”这个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是接下来要攻克的难题。                             。有同样境遇的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丑陋又善良的仆人卡西莫多,他又使多少人流下感动的眼泪,而这,也无一不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忠心。所以,内在涵养才是最具魅力的,追求知识、提高修养才是学生爱美的正确打开方式。

猜你喜欢

高频词警句罗素
罗素悖论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也说诗词警句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名言警句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