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2019-07-01赵芝兰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浅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探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重视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它转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观念。为了促进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就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性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归因三个方面内容。学生主观上对历史知识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毅力等都会影响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他们会逐渐明白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归因是指從认知、能力、任务、运气等方面总结出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在实际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靠努力来提高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历史科目,教学方式单一。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忽视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致使部分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教学和学习定位不准确,认为该科目在中考总分数中占比很小,学校一再缩减课时。教学模式单一是不容忽视的短板,通常情况下,教师以讲解为主,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初中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就会大打折扣。初中生既是历史课堂的主体,也是理论知识的接收者,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中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是部分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全程被动地听,教师无暇顾及他们是否理解所讲内容、是否溜号,初中生的主体性被弱化,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荡然无存。

三、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清晰地将历史知识点传输出来,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却无法保证。对此,为了满足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就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次。作为一线教师理应紧跟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引进先进理念,创新方式和手段,合理应用谈话法、辩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还让他们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周边发生的事,更便于学生通过历史的经验教训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利用所学方法去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提升。课上,教师利用鼓励性的话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在课下,教师利用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知晓他们的兴趣、理解程度和个体差异,强化他们自主学习意识[1]。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因为每个学生探索学科知识的方法较容易受先前所学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有时候会难以推断出准确的结论,所以培养初中生历史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在进行新课程的讲授时,教师就应将学习目标、重难点的探究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发出疑问的时候是教师了解他们学习情况的关键时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课后测验中,会发现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勇于提出质疑,还要提示他们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和思维敏捷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在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时就会更具条理性。如果在小组讨论后,学生还是无法得出问题的答案,小组长就将问题转述给老师,随后教师将疑难问题进行细致入微地讲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盲区的理解。以“鸦片战争”教学为例,历史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的历史纪录片,随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鸦片战争是必然发生的还是偶然事件?”、“英国为什么向中国倒卖大量的鸦片?”、“林则徐在哪里、什么时间领导了销烟运动?”通过分设好的历史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探究上述几个问题的答案,充分尊重初中生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进而他们心里可能会产生“中国与英国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恶劣影响?”的疑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进而激发了他们提出疑问的欲望。

(三)重视科学复习,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知识趣味性较强,但却细小杂乱,倘若学生不能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和个体差异性,辅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强化他们课后自主学习意识,深化记忆。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复习的过程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抓手,在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轻松地学习。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对该部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他们就会循序渐进地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2]。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初中生了解中外历史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激发他们兴趣为起点,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和探究疑问的能力,重视历史复习的科学性,让初中生取得更高层次地进步。

参考文献:

[1]佚名.谈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8 (5):303-303.

[2]柳建云.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 (4).

作者简介:赵芝兰,女,甘肃省宕昌县,中二,本科,历史教育教学,单位: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