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019-07-01毕晓光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促进发展

毕晓光

摘要: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贯彻的政策方针,我校在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创新之路的历程中,为强化学校体育特色和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我校以此为工作的着眼点,转变观念,创建特色,引导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通过开展体育特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发展;特色体育;促进;体制健康

首先:立足校本,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特色的体育校本化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也使陽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文化味。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我校依据体育教师的特长,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了足球等特色校本课程。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方案,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挪用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新格局。学校每年召开以田径项目为主的秋季运动会,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让体育运动蔚然成风。

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强调体育课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且严禁任何老师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我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如年级各种球类项目比赛,不断增强推广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俱乐部工作的力度,组织和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我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得到了行政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学校在同类学校中体育地位的重要基础。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更加广泛的群体、竞赛活动形式夯实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带动、促进学生群体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我校坚持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本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的思想,篮球是我们学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几年我校逐步形成了以足球为领头项目,其他运动项目百花齐放的景象。

其次:加强领导管理,完善制度,大力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1.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

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个中层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和组织保障。同时,构建了由体育教研组长负责,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各班主任分头落实,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分为内功和外功两个方面,教师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练好外功,非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这项工作开展容易坚持难,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抓不懈。内功分为钻研教材能力、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教师要提高内功,既需名师指点,又要个人付出极大的心血。内功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内功带外功、内外功结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辅导、有检查、有验收,把练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

3.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研究;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并将体育成绩、体质状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重要依据。最后,形成体育特色学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以特色的体育校本化为载体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好每天上午的大课间(30分钟)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天天有时间,人人都参与”的健身途径,丰富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坚持每天出早操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

要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并排入课程表。要积极创建学生快乐健身园地,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条件,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团队和竞赛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

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浅谈生命教育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耦合[J].杨央娣,肖明善.运动.2010 (10)

[2]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体质关系的研究[J].胡利军,杨远波.体育科学.2005 (05)

猜你喜欢

促进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