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兴县视域下苗族坝坝舞的传承与推广

2019-07-01邹莉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摘要:随着民俗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苗乡旅游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旅游兴县战略背景下,苗族坝坝舞作为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发和传承价值。本文将结合兴文县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探讨苗族坝坝舞的传承和推广路径,促使苗族舞蹈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苗族舞;坝坝舞;旅游兴县;传承推广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这里不但有原生态的苗族文化资源,而且也是苗族民俗舞蹈的重要传承载体。在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坝坝舞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苗族传统舞蹈相结合,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当前,当地民众自发的组成了苗族坝坝舞团队,人数规模已经超过500人,而且这样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如何发掘群众文化力量,打造当地特色民俗旅游品牌,让苗族坝坝舞为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这是当前民俗文化工作和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要务。

一、旅游兴县视域下苗族坝坝舞的价值分析

坝坝舞又叫“自由舞”,属于广场舞类型的一种。坝坝舞融合了健身、娱乐、休闲、减压等多重特点,易学、易练,对场地设施没有严格要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将苗族传统舞蹈与坝坝舞相结合,能够提高苗族舞蹈的影响力,让小众化的苗族舞走近大众视野,成为广大群众坝坝舞锻炼的内容。苗族舞蹈生动活泼、节奏感强,与坝坝舞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经典舞蹈动作的运用上,如踩、调、翻身、下腰等,突出了苗族民族舞蹈的特色,同时也有现代舞自由、随意、易于掌握的特点。这样的融合模式有利于坝坝舞的推广,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坝坝舞健身和表演中,从而形成当地民俗旅游的一大特色。

二、苗族坝坝舞在旅游兴县战略中的应用

(一)传统民族舞蹈与广场舞相结合

苗族传统舞蹈对舞蹈服饰、道具、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造成日常生活中舞蹈情境不足,如果没有节庆或者其他民族活动,人们很少有机会载歌载舞,这无形中限制了苗族民族舞蹈的实践和传播。而广场舞尤其是坝坝舞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舞蹈者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浓厚的舞蹈氛围,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将苗族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流行的有机融合,群众在跳舞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体现苗舞元素,将其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舞蹈环境下,会形成无形的苗族民俗舞蹈传播氛围,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激发其对苗族舞蹈的兴趣,进而构建起民族舞蹈传播和推广的群众基础。

(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苗族坝坝舞

苗族坝坝舞的传承和发展必须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动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到苗族坝坝舞活动中,以此激发群众文化创新活力。文化部门可以从不同社区广场舞团队中选拔3-5名骨干,组成苗族坝坝舞培训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舞蹈动作的标准性和专业性,这些广场舞骨干完成学习后,负责社区群众舞蹈的教育工作,从而形成从点到面的苗族坝坝舞发展环境。县文化部门可以在春节、苗族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举办苗族坝坝舞比赛,吸引各广场舞团队积极参与,通过舞蹈大赛的形式推动苗族坝坝舞的创新发展,以此扩大民族舞蹈的影响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文化活动中。

(三)打造苗族坝坝舞旅游产品特色,促进对外传播

从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角度来看,苗族坝坝舞具有动作简单、优美、易于的特点,将其作为民俗旅游中的一项特色产品进行开发,能够进一步扩大苗族坝坝舞受众,通过旅游活动促使坝坝舞从当地走向全国,让更多人认识苗族舞蹈,传播苗族艺术文化。当地旅行社导游、景点工作人员可以组成坝坝舞表演队伍,专门为游客表演苗族舞蹈,同时,游客也可以参与到舞蹈中体验苗舞风情,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民族特色,将其打造为民俗旅游中的一个特色项目。通过游客的实地参与,能够进一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项目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苗族坝坝舞对外传播,让更多群众认识苗族坝坝舞特有的魅力。

(四)建立专业苗族坝坝舞编排团队

苗族坝坝舞在群众的广泛传播,仅仅依靠群众自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当地文化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兴文县群众文化部门可以联合当地文工团、民间艺术团体、学校等组织建立起专业的苗族坝坝舞编排团队,开发新曲目,编创新舞蹈,将苗族舞蹈元素更多的融入到坝坝舞中,体现出苗族舞蹈的特色和风格,同时也要保持坝坝舞简单易学、团体锻炼的特点,将舞蹈、健身、表演等元素融合为一体,真正打造别具一格的苗族坝坝舞,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使苗族舞蹈成为群众坝坝舞的一部分。同时,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与之相关的管理和约束制度,对工作人员成效进行季度或年度考评,将其纳入工作人员职业评价范畴,以此激发群众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苗族坝坝舞编排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苗族坝坝舞的编创、表演、参与和推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民俗文化过渡到民俗旅游产品、在提升至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兴文县群众文化工作部门提高了对苗族坝坝舞開发、编创、宣传、实践等工作的重视,编创出不少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苗族坝坝舞曲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兴县战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佟佳家.民族审美和人性美结合:少数民族舞蹈大众传播实现的关键[J].贵州民族研究,2016 (06).

[2]龙朝晖.苗族舞蹈元素提炼之初探[J].戏剧之家,2018 (15).

[3]刘剑.贵州苗族舞蹈的场域性和生态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 (02).

作者简介:邹莉(1986.8.29)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内江,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