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5湖南智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培育“芙蓉工匠”对策研究

2019-06-30肖常纬喻彩霞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策

肖常纬 喻彩霞

【摘 要】实现“2025湖南智造”,必须培养大批“芙蓉工匠”。高职院校培育“芙蓉工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政府、企业、学生、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政校协同,加强宣传,提供保障,共建“芙蓉工匠”自信;校企协同,打造氛围,植入教学,共育当代“芙蓉工匠”;校生协同,多方举措,全面渗透,共刻“芙蓉工匠”精神;家校协同,利用新媒体,搭建平台,共助“芙蓉工匠”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培育;“芙蓉工匠”;对策

【中图分类号】TS941-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167-02

0 引言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层而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制造强省对接制造强国。为建设制造强省,《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简称湖南“1274行动”)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打造大批“工匠湘军”。”作为培养和造就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如何把“工匠精神”刻进学生心灵,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打造“芙蓉工匠”品牌,为“2025湖南智造”带来新活力,是时代赋予湖南高职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政府、企业、学生、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

1 “芙蓉工匠”的內涵

什么是“芙蓉工匠”?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有以下几种表述:第一种认为建设制造强省,必须建设“工匠湘军”,需要“芙蓉工匠”的引领和带动。要重点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把“芙蓉工匠”作为湖南技术技能人才品牌,充分体现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第二种认为是工匠的精神和湖南人特质的结合。湖南高职院校要培育的“芙蓉工匠”指的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在生产工艺上坚持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在精神上充分体现出湖湘文化的内核:经世致用、百折不挠、敢为人先。

2 高职院校协同培育“芙蓉工匠”对策

(1)政校协同,加强宣传,提供保障,共建“芙蓉工匠”自信。?譹?訛政校合作加强湖南制造工艺水平的宣传。高职院校要加强湖南省“芙蓉工匠”相关的政策、通知和湖南制造行业先进工艺流程、水平、现状等内容的宣传。我们面临的世界制造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与世界先进制造工艺有些什么差距,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湖南制造业的现状,要跨入“湖南智造”还将面临的问题,培养“芙蓉工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学生对湖南“智造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对“芙蓉工匠”所传承的内涵和文化产生认同感、使命感,构建一个“工匠精神”茁壮成长的校园工艺文化环境。?譺?訛政校合作,加强湖南制造业工艺方面的知识传播,例如产品质量意识、产品的生产工艺标准、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等,特别是先进加工设备的操作和运营应该达到的标准,专业教师在日常专业教学中要有行业标准的解析和渗透。通过宣传和学习,老师明确教学的具体方向和实践操作的具体标准,学生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动力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自觉选择成长为“芙蓉工匠”。?譻?訛政校合作,在经费上合力保障高职院校的实训实验条件的更新改造。到目前为止,湖南省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的硬件条件还无法满足“2025湖南智造”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芙蓉工匠”的培养。“2025湖南智造”背景下,将会有大量的新专业、新技术、新技能出现,特别是先进加工设备的操作和运营要进入课堂还会有很大的难度,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要进行提升改造还需要各级政府与院校、企业一起努力,为高技能“芙蓉工匠”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在日常专业教学实训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建立起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艺态度,积极践行“芙蓉工匠”精神。

(2)校企协同,打造氛围,植入教学,共育当代“芙蓉工匠”。?譹?訛加强校企合作,引“芙蓉工匠”进校,宣传“芙蓉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邀请制造企业定期开展“芙蓉工匠”精神的宣传活动,传播湖南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传承从课堂理论教学落到现实操作当中来。传播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讲座,或是学校宣传栏展出,新媒体转发,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具体来说,比如湖南省内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华菱衡钢”“湘钢”等大中型企业中,“工匠型技师”较多,学校与这些企业合作,到生产车间去发掘典型人物,向学生和老师悬窗他们的典型事迹,给学生讲解生产技术和热爱劳动对生产质量精良的产品的重要性,生产过程中创新技术和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分享一线生产工人的职业荣誉,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在学校掀起推崇“工匠精神”的浪潮,奠定了弘扬“工匠精神”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工匠在师生中的职业威望,从而在师生中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风尚,激发学生自觉自愿成长为工匠的热情。?譺?訛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教师队伍培养,共塑“芙蓉工匠”榜样。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也是构建“芙蓉工匠”精神必要的助推剂,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学校可以聘请湖南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校担任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或技术导师,或在校实训期间传授操作技能,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工匠技艺水平,陶冶学生具备高技能工匠的职业情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实训操作的准确性,对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有违工匠精神的操作习惯和理念进行及时纠正。在实验(训)室操作的同时,室内可以悬挂企业文化或操作要求的标语,在日常学习和实训中给学生树立“工匠”观念。

此外,要想建设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必须广泛开展对接“湖南智造2025”师资培训。“湖南智造2025”推动湖南制造业转向“智造”,还需省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统筹有关部门,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关于“湖南智造2025”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制造技艺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企业技术工人、匠师零距离接触,观摩学习先进生产工艺,了解行业生产工艺水平和制造业现状,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奋发向上,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

(3)校生協同,多方举措,全面渗透,共刻“芙蓉工匠”精神。将职业情怀和职业态度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和学生活动过程中,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对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将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芙蓉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高职学生在“2025湖南智造”背景下所应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利用每周主题班会的时间,定期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讨论会等,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以社团和班级活动为基础,以大学生艺术团和校园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匠文化活动,切实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让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把学生带入一种职业精神的氛围中,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爱岗敬业和对工作的极致追求的职业态度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家校协同,利用新媒体,搭建平台,共助“芙蓉工匠”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具有情感和资源上的优势。培养一个成功的“芙蓉工匠”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这不是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芙蓉工匠”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微信、QQ、辅导员微博等公共网络载体,搭建学校与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沟通平台,经常性地发布“芙蓉工匠”培养的相关信息,家长认可并支持学校培养“芙蓉工匠”的理念与做法,从而使高校和学生家长在培育“芙蓉工匠”过程中结成同盟军,凝聚双方力量和资源,持续发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技兼备的“芙蓉工匠”。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对湖南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湖南智造 2025”的提出将使湖南的产业融入“中国制造”,产生极大飞越,因此湖南的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努力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培养“芙蓉工匠”的路径,在校营造“工匠”氛围,引导学生转变思想,树立就业自信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制订与“湖南智造2025”对接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思政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匠人工艺”与“匠人精神”相结合,努力培养适应“湖南智造2025”发展需要的“芙蓉工匠”。

参 考 文 献

[1]刘显泽.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N].湖南日报,2016-10-26(1).

[2]陈诗慧,张连绪.“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教育转型与升级[J].现代教育管理,2017(7):107-113.

[3]李怡.制造强省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职业素养培养路径[J].素质拓展,2018(2):60.

[4]陈诗慧.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109-112.

[5]陈燕妮.成才视野下湖南职院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研究[J].成才之路,2019(7):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