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方法分析

2019-06-30韦雅林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维修保养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韦雅林

【摘 要】工厂电氣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关系到工厂的正常生产,是工厂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和科技环境之下,设备电气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工厂设备的维护难度加大,且部分电气设备没有得到良好维护,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管理和维护时,应当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避免相关事故发生,这进一步加大了工厂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难度。

【关键词】电气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109-03

1 工厂电气设备故障类型分析

1.1 设备状态异常

工厂电气设备服务于工业生产,其运行环境往往相对恶劣,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设备缺乏良好的散热环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会产生相应的热量,这属于电气设备正常的能量耗散,但部分工厂缺乏相应的辅助散热设备,从而导致热量在电气设备内部聚集,对电气设备的性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导致设备相关原件或系统受到损害,阻碍工厂正常生产。电气设备在正产环境中出现过热现象,这说明相关设备的实际运行出现问题,需要针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在实际的电气设备异常情况诊断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成果,如通过红外诊断等方式,对设备当前状况进行诊断,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具体原因上看,工厂电气设备过热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电线短路。在电线短路的情况下,设备中的电流会极大增加,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和聚集大量热量,导致相关设备被烧穿,而引发电线短路的原因,则有可能是相关绝缘体已经超过设计寿命,同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都可能导致绝缘体失效,进而造成设备短路。电线短路带来的大量热量有可能会引燃电气设备周围的可燃物,从而构成火灾风险。②铁芯发热。以电动机和变压器等为代表的设备在相应绝缘物损坏或失效的情况下,涡流损耗及磁滞损耗都会导致铁芯温度升高,导致相关电气设备出现比较严重的过热问题。③散热不良。如前所述,在工厂生产环境下,部分设备缺乏通风散热条件,热量大量聚集在设备内部,导致设备异常。

1.2 电气设备接触不良

在工厂环境下,接触不良是相关设备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出现将直接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在具体工作中,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根据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①设备安装出现问题。在工厂电气设备安装阶段,相关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或是忽视相关的安装细节,因而导致设备接触不良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下,设备的部分连接点没有充分紧固,给设备后期运行留下隐患。②电气设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缺乏维护。工厂电气设备由于生产需要,往往保持长期开机运行状态,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难以有效展开。设备长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益,但设备损坏也将导致效率和效益降低,相关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在长期运行状态下,相关设备容易出现锈蚀氧化等现象,进而导致设备接触不良。③电气设备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工厂在电气设备采购安装过程中,忽视了设备性能统一对设备的重要作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老化时间存在差异,因此维护管理不能全面展开,从而造成设备接触不良。此外,性能差异也是加速设备老化、造成接触不良的重要原因。

1.3 三相不平衡

在工厂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相关设备的三相负载不平衡及相关设备原件参数存在差异,则会导致电力设备三相不平衡现象发生。三相不平衡对于工厂电气设备危害巨大。首先,三相不平衡会导致电气设备能量损耗增加,出现配变出力减少的现象。其次,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受到较大影响。不平衡的电压会导致与正序旋转磁场相反的磁场形成,从而阻碍电机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正序磁场的强度相对于负序磁场更强,因此电机在运行时仍然保持正序运行,但负序磁场的存在对电机有一定的制动作用,致使电机的输出功率降低,导致电气设备出现异常升温现象。在工厂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时,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电机运行状态进行充分观察、评估,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2 电气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以正确的顺序进行维修管理工作

在工厂电气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顺序进行,保证相关工作内容处于有序推进的状态。首先,在发现相关设备故障时,工作人员不应立刻拆卸设备。工厂电气设备结构复杂,精密程度高,在拆卸设备之前需要询问对设备熟悉的人,了解当前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在明确相应的维修保养规范后,再展开拆卸维修工作。同时,为了保证拆卸维修的正确性,在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设备设计图纸进行。其次,工厂电气设备故障往往与设备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设备维修时,为了明确当前环境是否对电气设备造成不良影响,电气工程人员应当先从设备外部入手,对设备表面的裂痕、缺损等进行清晰地掌握,并据此推断环境可能对当前设备故障造成的影响。在了解设备外部存在问题后,为更充分地掌握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调阅设备的维修历史、使用年限等资料,大致划定设备故障范围。在获得充足的外部资料后,相关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拆卸维修,以及实施保养工作。但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拆卸设备时,应当对周围环境进行良好地维护,保证维修保养工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以免发生误诊现象,并对设备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在工厂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先机械、后电气的原则。即在检修维护的时候,首先检查电气设备的机械部分,如相关机械零件,这些机械零件的检查工作相对容易,故障较为明显,且不易对电气设备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在确认机械零件没有出现故障的前提下,可以展开电气方面的检查工作,即通过相应的检测仪器对电气设备的故障部位进行定位,有目的性地对当前相关线路和机械之间的运作关系进行检查,从而杜绝误诊问题出现。

2.2 以统一和安全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工作

工厂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在统一及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先,统一原则就是要针对相关电气设备的维修管理,形成上下一致的工作状态,在部分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地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和维修人员,以相互配合的方式分解工厂生产压力,为维修保养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在进行工作分配时,必须坚持有序、有效的工作准则,防止由于部分设备的停机,导致整个工厂生产停滞。在统一原则指导下,能够帮助工厂尽可能地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产生的损失,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电气设备的故障和完成维护保养,让电气设备快速重新投入生产。其次,统一原则要保证维修保养的质量。在进行维修保养时,形成上下一致的维修保养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应的标准进行充分贯彻,让整个维修保养工作以明确的目的展开,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维修保养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电气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除了保证质量之外,还必须坚持安全原则。工厂的电气设备結构复杂,进行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一特征对工厂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形成重大挑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厂环境实际情况,规划具体的维修保养工作,对维修保养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研判,从而在安全的前提下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此外,相关电气维修班组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对安全原则进行深入地了解,在部分工厂以往的维修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意识上麻痹大意,违规操作的现象屡有发生,从而给维修保养过程留下巨大隐患。相关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电气维修班组人员进行教育,并不断地进行安全生产意识渗透,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3 工厂电气设备维修管理方法分析

3.1 正确评估设备故障,完善管理体制

工厂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各方应当从正确客观的角度对电气设备故障进行分析,从而为后期的维修保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工作中需要严格地依照相关的维修管理措施来进行设备检修工作,同时充分落实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避免部分设备故障在生产中再次发生。就当前情况而言,在进行设备故障管理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而不是越过维修人员私自拆卸设备。当维修人员到达故障设备现场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维修人员陈述设备故障的过程、现象,让电气设备得到良好的维修保养。此外,在维修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场情况、人员陈述等内容制订出全面可靠的维修保养计划,这也是当前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内容。

由此可见,工厂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对多方面问题的统筹至关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借助完备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当前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如设备的维修过程需要借助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作为参考,才能让相关人员更为快捷地对设备故障进行定位,因此在制度建设时可以增加相应的信息管理制度,即日常工作中对设备不同时期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并将其作为重要资料进行保存。此外,从维修保养的相关原则来看,设备维修中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关系到设备维修保养的质量,因此根据相应的原则,构建明确的维修管理流程,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并建立起设备相关知识的交流沟通机制,从而能够实现比较良好的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效果。

3.2 提升人员素质,加强设备日常保养

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以人为主体展开,因此人员的素质对于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因此在维系保养过程中难以提升工作质量,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误操作现象,对工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针对工作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达到提升维修保养效率和质量的双重目的。基于此,相关企业可以建立起员工培训制度,定期选派部分员工参与培训,从而提升维修人员的素质;同时,在不同的企业,电气设备所面临的问题是有所差异的,但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工厂当前的电气设备维修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培训工作还可以以行业交流的形式展开,通过对不同单位和企业所面对的电气设备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交流,加强企业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力度。另外,在形成企业交流制度和员工培训制度之后,为了加强当前企业的维修保养工作,可以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员工培训。

在形成人员和制度两方面的保障之后,相关企业还需要从设备本身入手,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在以维修保障制度为指引的前提下,相关工厂应当定期展开电气设备保养工作,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的特点,划定对其进行保养的周期。例如,某一电气设备由于使用频繁,需要进行高频率的保养,工厂根据这一特征,以每周、每月一次的保养频率来实施相应的工作,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记录。

4 结语

电气设备是工厂正常生产的物质保障,因此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工厂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制定明确的维修保养管理规范,并积极贯彻落实相应规范,从而促进设备稳定可靠运行,提升工厂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刘军.试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特点及管理策略[J].科技风,2017(21):111.

[2]胡智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研究[J].西部皮革,2017(12):234.

[3]段遵亚.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要点分析[J].居舍,2018(28):149.

[4]闫成麒.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10):112-114.

[5]潘毅.关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模式识别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211.

[6]王晓婷.电气设备热故障智能诊断预警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7]于洋,欧志豪,郑卢毅,等.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问题探讨[J].清洗世界,2019(1):32-33.

猜你喜欢

维修保养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重点及施工工艺探讨
提升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措施的探讨
9元: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分析春夏季农耕中农机使用技巧及维修保养常见的问题
浅析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的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电气设备接地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