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财政赤字的经常项目效应研究

2019-06-30周云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财政赤字

周云宏

【摘 要】在大多数情况下,财政赤字伴随着经常项目赤字,国际上将这种情况称为“双赤字”现象。但是在中国,财政赤字是经常项目顺差,与一般理论不一样,存在相反的情况,并且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趋势不断增加。文章考察中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分析,期望得出一些有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赤字;经常项目余额;OLS模型;ADF检验;异方差检验;协整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7-0287-02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十几年中,经常项目顺差趋势不断扩大。近期,特朗普提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战略和报复性措施,不外乎是因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总量持续走高。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来说,经常项目顺差扩大趋势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当国内商品供过于求时,经常项目顺差可以解决产品过剩问题,能够增加我国外汇储备,吸引外资对国内进行投资。但是这一现象对国内经济发展也造成负面影响,长期经常项目顺差造成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外部经济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等。

一般来说,政府想要调节宏观经济状况,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内部平衡状况,可以使用财政政策手段。中国的外部经济是否平衡,可以用经常项目顺差或者经常项目赤字表示。因此,可以研究表示经济内部平衡的财政赤字和表示经济外部平衡的经常项目顺差,从而运用相关政策来调节经常项目顺差,使之恢复到正常合理的水平。

1 中国历年来财政状况与经常項目状况分析

1.1 中国财政赤字状况

财政赤字或者盈余的常规计算方法: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如果结果为正,说明该国的财政是盈余状况;如果结果为负,说明该国的财政是赤字状况。通过查阅国家统计数据年鉴发现,1997~2017年,中国财政一直是赤字状况。

通过统计了解,从1997~201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中,得到财政赤字的变动状况及变动趋势,同时通过计算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得到财政赤字率状况及变动趋势。对此,可以分为3个阶段来研究中国财政赤字变化。

第一阶段:1997~2002年。这6年里中国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增长了2.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率由1997年的1.16%增长到2002年的2.59%,6年间增长1.43个百分点。这一阶段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2003~2007年。虽然这一阶段财政赤字状况上下波动,但是财政赤字状况得到不断改善。2003年我国财政赤字为2 934.7亿元,到2007年已经变为财政盈余状况,为1 540.43亿元。财政赤字率由2003年的2.14%减少到2007年的-0.57%,2007年首次出现财政盈余状况。在这一阶段,财政政策由从紧政策改为积极政策。

第三阶段:2008~2017年。财政赤字从2008年的1 262.31亿元发展为2017年的23 800亿元,在此阶段,赤字规模不断增加。财政赤字率在0.39%~2.88%不断波动,总体来说赤字率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增加了2.49个百分点。

1.2 中国经常项目账户状况

通过统计1997~2017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发现我国的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顺差状况。通过研究经常项目的变化趋势,可以将中国经常项目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2008年。1997年经常项目顺差量为3 696 271万美元,到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量为42 056 851.61万美元。可见,此阶段经常项目顺差规模急速扩张,不断攀升。

第二阶段:2009~2017年。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量为24 325 656.79万美元,显而易见是急剧下降,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近1/2的量。2017年的经常项目顺差量是18 780 000万美元。在2015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此阶段的一次峰值,即30 416 444.56万美元。可见,此阶段经常项目差额一直处于小幅度变动之中,整体比较平稳。

2 中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余额之间的经验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数据库调取了1997~201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政府支出、财政赤字数据及经常项目差额数据,建立了模型进行分析,期望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差额之间的关系。

2.2 模型选取

通过经验分析,各变量经过物价调整以后取对数,最后建立OLS模型即lnCA=b0+b1lnGNP+b2lnG+b3lnD,其中GNP为国民生产总值、G为政府支出、D为财政赤字、CA为经常项目账户。本文使用Eviews8计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所使用的21年数据中,仅2007年财政出现盈余,所以将此数据剔除,剩下20年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lnCA=-1.937 0+0.475 3lnGNP+1.088 5lnG-0.820 8lnD

(-0.2877) (0.2764)    (0.7615)  (-4.0149)

R2=0.827 6 DW=1.535 1 SE=0.423 6 F=25.606 9 T=20

2.3 异方差检验

接下来对模型进行检验,本文选用怀特异方差检验的方法。经过检验发现的概率是0.658 9,与0.05的显著水平比较,大于0.05表明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异方差。

2.4 ADF平稳性检验

通过检验发现,CA即经常项目差额的二阶差分ADF值为-3.065 742,GNP即国民生产总值的二阶差分ADF值为-5.187 482,G即政府支出的二阶差分ADF值为-4.144 991,D即财政赤字的二阶差分ADF值为-6.888 518,均小于各自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概率-2.717 511。说明变量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ADF平稳性检验。

2.5 协整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以上数据进行协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的迹统计量为49.683 37和26.086 601,均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40.174 931和24.159 21,说明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存在。检验结果表明lnCA、lnGNP、lnG、lnD 4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2.6 分析结论

经过上述过程的对模型检验,发现建立的模型有效。据此发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经常项目与财政赤字确实存在相反关系,而且系数接近于1,影响程度比较大,所以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调节经常项目顺差。

3 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从政策历史和经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从短期来看,赤字政策改善了经常项目状况,但在预算赤字和经常项目账户之间没有长期的平衡关系。我们需要另一种方式来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提高国内需求。比如减少居民税收、增加人均收入、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以及以稅收政策将一些主要的出口企业转为国内市场,以便刺激国内消费。

其次,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外贸产业升级。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产生的效果可能与预期不符。因此,财政政策应集中于调整进出口结构,升级外贸产业,而不是促进出口增长。只有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大量技术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技术发展,才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进口方面来看,弥补国内缺失资源,增加服务贸易交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最后,深化金融改革,将储蓄转变为消费投资。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也是影响项目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经常项目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内经济市场的完善、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没有投资的高储蓄者。人民储蓄率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特殊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美也阻碍了人民储蓄向投资消费的转换。如果国内储蓄减少、出口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就会得到改善。

参 考 文 献

[1]白伊菲.基于我国经常账户与财政赤字关系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7(7):104.

[2]逯宇铎,李方舟.中美财政赤字对经常项目影响的比较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18(6):39-47.

[3]王遇春.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动态关系的协整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44.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财政赤字
中国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税初探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中国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
财政赤字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