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6-30董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董华

【摘 要】行政单位在业务层内部控制建设方a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预算控制不当、政府采购控制的效果不理想、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比较混乱及建设项目的风控危险系数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要强化内部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实施项目预算监管和审核流程;加强工费透明化和专项资金控制;建立有力度的采购价格监督平台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7-0242-02

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文件规定,内容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等方面。根据某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某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预算控制不当、收支控制力度不够、采购效果差、资金分配和管理不当及建设项目控制风险系数高等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实行战略会计方针,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责任,避免内部体制公职私用,管理失调,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防止中饱私囊的行为。此外,行政单位事业单可以采用匿名问卷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单位业务层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1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控制不当

预算上报业务中没有详细的业务指标,没有规定周期性地对财务业绩信息进行统计。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不合格的问题层出不穷,开放的预算审核为预算执行的不当留下了隐患,部分单位在预算审核阶段,进行支出限额,并未在单位内部对财务预算进行详细的流程化拆分,未形成单位内部系统的预算标准和规定,预算支出的政策寬限,一旦某预算支出金额比较大时,就使用其他的预算指标。某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单位在经费下拨后,没有明确的内部预算指标,虽然对财政预算在内部进行了分解,但对预算结果不够关注,无法实现预算单位的职能要求,支出金额与预算金额不匹配,没有按照预算结果进行实际的支出监管,导致出现预算批复效果不理想、形成预算指标无效的问题。还有一些单位只是按照单位制度执行预算控制,例如只是对支出预算的金额有要求,看重功能性支出的指标费用,忽视了具体支出的项目,没有对开支的项目进行限制,出现预算项目和具体开支内容不对应的问题。

1.2 预算审核流程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环节存在很大的问题,性质和资金规模不同的单位存在的问题也不同。规模大、业务广、预算资金流动大的单位,管理层往往只注重大金额项目的审核,执行简单的预算要求;预算形成过程中对于风险集中的领域,领导一次性流程化进行签字;不区分预算支出的性质、经济科目、金额,且预算执行的每个环节必须由管理层签字,不会分权给下属,一身多权,又因工作繁忙,严重忽略了预算的作用和意义,造成原有的预算指标和支出计划被打乱;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预算的调整,导致原来预算资金不能满足项目的支出需求。根据调查显示,某市25.7%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预算审核制度,52%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预算组织对预算的资金进行审核。

1.3 采购效果差

政府在开展采购活动时,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调查显示,某市有18.6%的单位并没有制定专项的政府采购管理内容;23%的单位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负责政府采购事宜;18%的单位没有按时对政府采购信息进行分类统计,而且没有在单位内部进行公开。单位内部的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在开展采购活动时,经常出现采购价格偏高的情况,且政府采购的流程也不够合理和完善。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某些单位的政策采购价格高出市面价格,导致财政资金被浪费,偏离了制度建立的初心。

1.4 资产的控制和管理不当

各级别的财政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够严格。财政局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资产管理的监管调控单位,当下财政部门对于事业单位资金分配和政府采购的资金分配进行管理。财务单位拥有资产分配及资产监管的职能属性,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问题、行政单位资产使用效率问题及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还未出台具体的解决方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不具备有效分配资产、合理管理资产的意识和战略目光,导致资产控制无效。

1.5 建设项目未实行风险控制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项目上存在工程预算金额高估,招标环节私下操作,工程用材质量差的经济犯罪问题。调查显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对建设项目实行风险控制措施,存在支出大于预算的问题。

1.6 财会控制建设不及时

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政策,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行政方面的会计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财务控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一是财务会计管理独立性不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对于自身职能的定位不准,认为可有可无,不重视财务机构的设置。二是票据管理方面存在报虚账、开假发票等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制度和观念,没有建立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程,没有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三是成本意识观念淡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都比较重视财政资金拨款的项目,但对于争取到的资金还形成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缺乏成本管理的观念。

2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2.1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应该规范所有的资金流动范围。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属性,其财产和物品必须进行各个节点的控制和审批,形成相互独立、相互监管的制约体系,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审批环节的落地。二是要对财务部门的发票进行限制,包括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严格控制做账和凭证盖章,加强对发票的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符合制表要求,报告的内容与实际支出相匹配,把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发挥财务分析对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作用。同时,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及对岗位的优化,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管理方法等。

2.2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公开,避免人为改动,实现对出纳到凭证、支票、报账、报税、采购、合同管理等流程化的监控和无缝衔接,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系统。行政单位也要厘清社会服务职能中涉及的各个流程网图,清楚每个业务流程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建立全局监管的内部控制体制。

2.3 成立采购价格的监管平台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依照社会职能属性的需求,健全社会公共事业的采购监控制度,防止腐败和弄虚作假的问题。制订周期性采购计划,对采购经费做好预算,对采购的物资和服务进行抽样调查,降低采购成本。对采购方式和招标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对采购价格进行信息化平台监管,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对比和评估,对采购价格进行分析。

3 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对真实物资的验收和审批,对每个环节进行调整与监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外资产的经营范围,强化控制项目建设和监管,增强风险控制。并且,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关注度,完善项目建设的流程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和定向资金进行控制,即通过对收支审批、归口监控、票据数字化信息核查、程序监控、指标控制、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构架等,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赵子叶.基于大数据思维下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品牌研究,2018(5):201-202.

[2]张侠.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17):7.

[3]杨劲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商情,2013(4):182.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