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葆庭钱币学研究成果举要

2019-06-29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19年6期
关键词:题记钱币

(中国钱币博物馆)

戴葆庭先生精于钱币鉴定,他的钱币学研究成果,主要汇集在六套泉谱和著作中,为我国钱币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前期准备。

一 《足斋泉拓》

《足斋泉拓》全套四集,分别成书于1936年、1937年(图1)。每集收录50枚珍泉拓本,每枚珍拓都分别加盖有葆庭的鉴定印章。

《足斋泉拓》是葆庭先生汇集的第一部钱谱。它不是从货币史的视角按历史顺序来排列古泉,而是从钱币学的视角来鉴定古泉、审视古泉。《足斋泉拓》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寻觅珍贵的钱币遗存,它注重的是钱币版别的差异,要么是别品、异品、左读、倒读;要么是祖钱、母钱或样钱、试铸钱;要么是动乱时期短命王朝发行的钱币,发行量小,遗存更少;要么是地方政权一时一地的权宜之作,或小规模的试铸……总之,“泉拓”都是寻常不容易见到的珍稀之品,让读者大开眼界:原来古钱中还有这样值钱的东西,“于是天下莫不知古钱之名贵也”,引得人们纷纷投入古泉的收藏。全套四集共收录200枚古泉,没有一枚是历史上大量流通使用过的普通钱币,这便是钱币学和货币史的区别。

图1 《足斋泉拓》全套四集

《足斋泉拓》所关注的古泉,往往可以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譬如第三集中收入的“续铢”钱,多不被人们重视,有人认为是南朝钱,有人认为是后人私铸。因在南宋洪遵《泉志》中列有此品,故乾嘉时期便有依此伪作者,鱼目混珠,混淆视听。1963年春,葆庭在《珍泉集拓》中为此泉专门写过一段题记,曰:“这枚‘续铢’,一九三零年前出土于绍兴柯山下,予之外祖家所在地,杂五铢钱中。黑水银錆带硬绿块……今审视此钱,制作为东汉初期,罢铸货泉以后,复铸五铢以前之试作无疑,可宝也。”(图2)当时洛阳烧沟汉墓等墓葬遗址尚未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文物考古界对两汉五铢钱的分期断代尚无明确的认识。葆庭根据大量出土的两汉五铢钱实物,已经对西汉五铢钱和东汉五铢钱的主要制作特征有所掌握,尤其是东汉光武帝十七年钱范的见证,帮助他确认这枚“续铢”的制作和钱范上的“五铢”风格基本一致,从而提出其乃东汉初“复铸五铢以前之试作”的观点。经过半个世纪的验证和大量科学考古资料的分析,目前考古学界对两汉五铢的断代分期已经取得共识,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当年葆庭的鉴定是正确的。像这样的故事,在《足斋泉拓》收录的古泉中还有很多,所以,它们不仅仅是珍贵的文物,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图2 汉“续铢”题记

图3 《古泉学》第三期发表《古泉丛谈》

古钱谱是古泉学的基础,钱币图谱是钱币学的基础。一本好的钱谱,对于钱币学而言,其学术意义决不亚于一部学术专著、一篇学术论文。因为它们的选录,它们的前后排列,和同类钱币的版别对比,都蕴含着编纂者的研究心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钱币的谱录,尤其是早期的钱谱,以及代表一个时代的研究水平、鉴定水平的钱谱。

与此同时,还有两件事在进行之中:一是,在《古泉学》第三期(1936年12月出版)上发表《古泉丛谈》。其下设六个专题,分别阐述了:吴泉逸品在越;崇祯重一钱及咸丰七钱五分;元符重宝与元符通宝;鄱阳得大齐通宝;长沙出土奇品;压胜品最好分清开炉原铸与后铸仿铸(图3)。二是,助丁福保编著《古钱大词(辞)典》。

二 助丁福保编著《古钱大词(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古钱学纲要》和《历代古钱图说》

自民国23年(1934)至29年(1940),丁福保编纂出版了一套古泉丛书,全套共15种。其中包括丁氏的著作2种(《古钱杂记》、《古钱有裨实用谭》);丁氏编纂的钱谱4种(《古钱大词(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古钱学纲要》、《历代古钱图说》)。此外或是影印前人的谱录,有6种(吕俭孙《毗陵出土孝建四铢拓本》、陈介祺《六泉十布拓本》、张廷济《古钱拓本》、蔡云《癖谈》、唐与崑《制钱通考》、鲍康《大泉图录》);或是改编前人谱录,有3种(《泉志菁华录》、《泉苑菁华、古泉丛话合刻》、《观古阁泉说》)。

其中《古钱大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古钱学纲要》和《历代古钱图说》等四部钱谱(图4)的编纂,有赖葆庭先生相助完成。

图4 《历代古钱图说》及戴葆庭序(附志)

《古钱大辞典》成书于1938年,分总论、上编、下编三部分。总论为文字部分,内容包括前人有关钱币著述的剪辑,分别编列成货币权制、铸造、类别、钱币收藏家和著述等。丁老夫人亲历亲为,亲自动手剪贴。上编收录古钱图4685品,以首字笔划为序排列,并有意收入一些伪品,作为对比,钱图下注明价格,作为参考。下编则是引经据典的考说文字。《古钱大辞典》是古钱界的第一部辞典类工具书,辑录的文献资料浩瀚,并采录了时人的点评意见,工程巨大,言之为“大辞典”,名不虚传。

《古钱大辞典拾遗》成书于1939年,亦分总论、上编、下编三部分。增补钱图近200品,又增补了很多的文献资料和时人的有关谱录。

《古钱学纲要》成书于1940年,可以说是《古钱大辞典》的浓缩本。收录古钱图800余品,以史志、谱录为据,说明历代古钱的铸造、形制、钱法等。并补充了新发现的史料和时人的新见。

1940年成书的《历代古钱图说》最为实用,在泉界影响也最大。葆庭对此谱用力最笃,包括对录用钱币的真伪鉴定、价格议定,乃至钱谱排列顺序等等,都由葆庭裁决。近八十年来,此谱一再影印,至今仍是古泉收藏者、研究者和市场经营者手头常备的读本。此书之所以长盛不衰,最关键的是,它对每一类钱都做了概要的说明,并为每枚钱注明了价格。价格是价值尺度的标志,就钱币而言,价格主要是其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标志。

《历代古钱图说》收录的古钱是按时代先后排列的,这像是一部货币史的编排程序。虽然它为每枚钱都注明了价格,如普通“半两”“五铢”“开元通宝”等正式流通货币,因发行量大,遗存数量多,尽管它们在中国货币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但从钱币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的文物价值不可能太高。相反,遗存稀少的古钱则标价高,这便是从文物鉴定的视角出发的,和货币史的立论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钱币史和货币史的区别。

八十年过去了,这本书对历代古钱价值的判定仍有其合理的参考作用,实在难能可贵。书成时,为表达谢意,丁老约请葆庭先生为之序,先生推辞再三,只因盛情难却,才在丁福保序文后,附誌几句,短短数语,却言简意赅,既谦虚,又中肯。

书中对真伪的鉴定,自然会受到时代的局限。有些伪品混杂其间,是碍于人情,当时不好意思点破,如“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背纪地的钱有相互借用拓本的现象。有的则的确没有认识到,如“政和元宝”铁钱,后来认识到,成为刻骨之痛。大凡发现假品,葆庭都会认真做好记录,记取教训。这些资料,我将其整理成《〈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发表在《中国钱币》创刋号(1983年),以示后人。

从《古钱大词(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的编纂,到《古钱学纲要》、《历代古钱图说》的成书,大约历时五年多。在这期间,葆庭对中国历代古钱反复疏理,从通览到提炼,最后把研究成果落实到书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从而也确立起了他在钱币界的地位。于是,泉界传言“凡是钱币经他鉴定,甲乙咸称定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这四部书是他的成名之作。

后来为创建“中国泉币学社”分社。自1942年9月起,葆庭接连3次赴京联络成立北京分会事宜。1943年7月,北京分会正式成立。北京分会的主要联络人是骆泽民,“南戴北骆”之名亦因此在泉界广为流传。

三 负责编纂“寿泉集拓”

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共有两轮“寿泉集拓”活动。

第一轮,1940年10月至1941年8月。是近现代古泉界最早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祝寿活动,也是“中国泉币学社”成立之后商议实施的三项事宜之一。其余两项即编辑出版双月社刊《泉币》杂志及建立每周泉友谈话会制度。

寿泉会由十人组成,以年龄长次为序,排列为:丁福保、张絅伯、张晏孙、郑家相、陶庭耀、王荫嘉、陈亮声、戴葆庭、蔡季襄、罗伯昭。戴葆庭任总干事。

在1940年10月22日王荫嘉生日的那一天,正式成立寿泉会。会员十人聚会庆贺,每人出泉三品,每泉做拓十帧,彙拓成帙,谓“纪念册”,每册十本,成员各得其一。此后,逢成员生日,即聚会庆贺,并彙拓成帙。至1941年8月17日蔡季襄生日,出齐十册(图5)。

第二轮是1950年冬至1964年夏。事隔第一轮“寿泉集拓”十年之后,又有寿泉活动,重起寿泉集拓之风,但与初集时的做法不同。一、虽是沿袭旧制,但没有再专门强调“寿泉会”之说,所以也就没有明确公布成员的名录,但实际作为寿翁的成员仍是十人,即:丁福保、沈子槎、张果园、张絅伯、戴葆庭、蒋伯埙、孙鼎、郑家相、罗伯昭、陈恕斋。具体事务的操办也还是戴葆庭。不幸的是,1952年丁先生仙逝,成员改少为九人,但没有再作增补;二、不以生日为贺,而是逢花甲、古稀、耄耋之年才贺寿;三、不必拘泥于每人一册“寿泉集拓”,事实上,开始都是两位寿翁合出一集。因丁老作故,所以最后的陈恕斋单独成册。合计为五册(图6);四、没有约定参贺者的人数,贺品也没有定数。此外,在1950年冬编辑《子槎果园两翁古稀寿泉集拓》的前后,曾有过一本《子槎七十泉拓留存》。此册收录了子槎自藏珍泉七十品的拓本,既无序文,亦无跋文,只在书首贴有子槎的照片一帧。后来张絅伯八十寿又有“寿泉集拓”之举,也可视为此轮的收官之作。所以,第二轮“寿泉集拓”实际成书七册。

图5 第一轮“寿泉集拓”十册

图6 第二轮“寿泉集拓”五册

第一轮十册共集泉拓253帧,第二轮七册共集泉拓438帧,合计691帧。其中虽有个别重复出现者,但集中了当年泉界集藏的珍品、名品和孤品,是当年钱币收藏的精华。这近700帧泉拓反映了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钱币界前辈的集藏规模,也反映了那一代人对古钱鉴定的能力和研究水平。在组织和选录泉拓的过程中,葆庭先生也是用了心思,做出了贡献。

四 帮助彭信威编著《中国货币史》

近二百年前,在西方、在欧洲,钱币学已经是一门显学。钱币学和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一样,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国际钱币学委员会和历史学、经济学等其它专业委员会一样,都是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成员。现代意义上的钱币学学术团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

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在1934年至1936年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受到西方钱币学的影响。回国后,他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着手编写《中国货币史》(第一版由群联出版社于1954年10月出版)。此书的编纂广泛收集有关钱币学的资料,并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钱币学”的观点:每个历史时期都设有钱币的章节,若把它们连串起来,便是一本“钱币史”的雏形。这成为此部书的一大亮点,赢得钱币界的好评。而关于钱币学的内容,则多得益于葆庭先生和上海钱币界的同仁。

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初,为撰写书稿,彭信威几乎每周都要和葆庭见面畅谈。其间,多数是彭先生到上海古玩市场(即后来的上海文物商店),两人一边看钱一边讨论。他带来的问题特别多,关于钱的制作风格、时代、铸地、存世量等等,都要追根究底,葆庭则一一作答。他不但听得专心,还不时加以评说,随手做好记录;有时一个问题,两个人可以讨论半天。葆庭也经常应约去彭宅(我也随他去过几次),并带去相关的资料,在书房里,一谈就是几个小时,其实都是在为书稿做准备。彭先生在《中国货币史》初版的序言中写道:“在钱币学方面,得益于上海的许多钱币学家和钱币收藏家……如戴葆庭先生,曾以中国和日本的许多钱谱和刊物供我参考,我也在这里谢谢他们。”(图7)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人往往轻视商人,羞于言“钱”,彭先生作为著名高等学府的大学者、名教授,能在序言中感谢一位“钱商”,已是破天之举;能在他的书中引进泉界的意见,更是难能可贵。但在当时,对钱币学、货币史、货币学的学科界定并不清楚。所以在195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彭信威先生又在序言中这样写道:“钱币学家既以玩好为主,就容易走错方向,他们不但不研究学理,甚至有连书本也不大看的,而陷入版别的迷宫中,元字要看左挑右挑,通字则讲究单点通双点通,宝字则注意尓宝缶宝……一个人钻在这个无底洞中兜圈子,会弄得神魂颠倒,反而觉得钱币的购买力、钱币的社会意义是不值得注意的。”尽管如此,他毕竟和葆庭的私交甚好,了解、接受并宣传了钱币的有关知识,1963年2月24日,彭信威在读过葆庭的《珍泉集拓》后,亲笔写道:“拜读后,得益很多”,尤其是他第一次把“钱币学”的观点介绍到中国货币史学界,真是功不可没。

图7 《中国货币史》1954年群联第一版及初版序言(节录)

图8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功、副主任史树青分别为《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题签

甲骨学家胡厚宣当时和彭信威同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亦和葆庭先生过从甚密,深知葆庭协力彭先生著书立说的情况。1995年,在胡先生临终前,我去北京医院看望,他还在病榻上念及此事,称道葆庭不计名利,以友谊为重,以事业为重,而我却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过此事。

五 《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

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上下两册(2008年合订再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钱币学会创始人之一千家驹作序,中华书局高级编审刘宗汉书写出版说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功、副主任史树青分别题签(图8),可见学界对是书之重视程度。

《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汇集了葆庭一生的主要收藏成果。“集拓”以古钱为主,兼收钱范和中外稀见金、银币等钱币珍品,合计2054件。珍品洋洋大观,实为葆庭先生毕生收集珍泉的一个概览。从中能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钱币的理解在不断深化,集藏的范围在不断拓宽。

这本“集拓”虽无文字说明,但每枚钱的入选和排列,都包含着葆庭先生的苦心孤诣。如:“壹当伯钱”列之于唐,与“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同列;又如“助国元宝”“牡国元宝”列之于辽,而不作安南钱看待,即为明证。

这本“集拓”注重钱币珍品的搜罗,不求面面俱到,但为查阅方便,故按时代顺序排列,同时又兼顾同类钱币的系统性,照顾到铸行区域的系统性。对于外国机制币,为查对方便,则以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相递排列。

六 《珍泉集拓》

199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戴氏辑本《珍泉集拓》影印本。这本集拓收集了珍泉名品的拓本148帧,有的至今仍是仅见的孤品,有的已流落异国它乡,海内仅存一纸拓本。

这本集拓共收存老一代钱币大家25人的题签、题记、点评等墨宝,几乎汇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我国泉界精英的手迹,仅此一项,已不会再有他人左出。其中有葆庭本人题记16篇,罗伯昭题记14篇,张絅伯题记12篇,余皆1或2篇。题记所述及的内容,或注明出典,或断其时代,论其真伪,成为前辈学者论钱议钱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最早的是:题“大齐通宝”、题“大泉五千”,成稿于1936年。最晚的是:题“应运”“应感”钱,成稿于1966年。先后历时整整30年。

从这些题记可以看到前辈学者孜孜以求,坦诚相见,严肃负责的学术风尚,也可以看到葆庭先生的为人处事,既坚持己见,又能尊重别人的见解,吸取合理的东西,使之对古钱的认识更为完善。

图9 张絅伯在1941年12月28日的题记

图10 葆庭在1963年春的补记(题阜昌大钱)

图11 葆庭题壹当伯钱

张絅伯在1941年12月28日的两篇题记中写道:“人情大抵好谀而恶毁,鉴钱不得尚意气,亦不可尚客气,孔子益者三友,吾主直。”“葆庭嘱题此册,余与之约,评判真赝,直言无讳,幸勿见怪,葆庭点头称善。”(图9)于此,书中有了几处引人入胜的记录。如:絅伯对圜钱“渝阳”(旧释河阳、洮阳)有疑,当即直书:“上列圜金,文似河阳二字,篆文恶劣,望而知为赝造,徒为本册之累,宜在删除之列。”时过五年,他在张叔驯处看到了真钱实物,毅然更改旧见,并于1947年2月5日在此册中补记曰:是钱“家相释为洮阳,颇愜心意,而泉亦无可訾议,次页的评(指前题—笔者)甚妄,自为更正。”如此还不作罢,又在原题上加注眉批:“洮阳钱有眼不识泰山,惭愧,惭愧。”对于此钱的讨论,葆庭一直坚持己见,始终没有做出回应。反之,对“阜昌通宝”大钱,絅伯也提出了异议,说得中肯,葆庭不但信服,还进一步研究,找到了做伪的手法,在1963年春的补记中,写道:“此品阜昌,张君所说有先见之明,近年予再行审视,是泉实为后人仿大泰和之戏作。”(图10)

1921年,葆庭在本乡绍兴收集到“壹當伯钱”(即“壹當百钱”)。1963年,先生69岁时,曾为此钱专门写过一段题记:“壹當伯钱,一九二一年予获自本乡东关镇某君,为予收罗古钱第一次所得珍品。是钱之文字制作,厚薄大小,均近似得壹元宝,‘得壹’亦是当百,推之此钱可能是得壹以前之试铸,故特精,雄伟端穆,统体黑水银锖,翠绿散结,非常精美。四十余年以来,至今仍属孤品,为予一生收钱中之铭心刻骨之品。”(图11)并说,当时虽属珍惜,然以友情难却,为董弢庵先生(葆庭初入泉界时,曾得其指点,结为挚友—笔者)要去,转归齐斋张叔驯收藏。这里对“壹當伯钱”的制作风格、断代考证、出土地点、获得时间和去向,以及品相、珍贵程度,都有了明确的交待。

“大齐通宝”两品,在泉界享有盛誉,罗伯昭题曰:“大齐钱,余考为南唐李昇国号大齐时铸,详见《古泉学》。”葆庭于1936年12月3日补记:大齐“前品,民国拾四年四月弍日与朱克壮兄得诸江西鄱阳,归齐斋收藏。详誌《古泉拉杂谈》中。后品,为文节公旧藏,程吴泉先生之子延之世兄所贻拓本。程戴有亲戚关系。程谓是泉乃由杭州戴氏保存。他人则谓已入程氏之手,不知孰是。”(图12)此两枚“大齐通宝”,泉界有戏称,谓:一为四眼大齐,一为缺角大齐。四眼大齐即是葆庭在鄱阳从一小女孩踢的踺子中发现,抢救出来,传为佳话。1925年转让给张叔驯,叔驯因此自号“齐斋”。

在十国闽“天德重宝”背“殷”钱的拓后,蒋伯埙(1963年2月)誌曰:“卌年前承足斋主人之介,获是泉于赏古斋,数十年来未见精于此者。今观原拓,深为欣幸。”葆庭补誌曰:“赏古斋系永宝斋之误,当时由王纪生开设在上海豫园九曲桥畔四面听。蒋伯埙则于1964年夏亡于杭庽,享年七十一岁。”在“天德通宝”钱拓后,郑家相(辛巳春二月)题曰:“天德通宝铜钱为海内弧品,民国七年齈兵(陈信高为余收泉甚力,因言语鼻音不清,郑研古氏号为齈兵)为余收于浙之硖石镇,价仅三十元也。九年余客居津门,患病甚剧,失知觉者五日,方药雨君日必访视,并为请中、西名医诊治,得转危为安。痊后,余甚感之,因以此钱为赠。至二十三年,方氏全部藏泉出售于陈长庚(仁涛)君,此钱遂亦离劬园而入绿雪馆矣。噫,此钱藏余箧者仅三年,藏方氏箧亦不过十五年,物之属,更其主而不能久守,岂独此钱也哉。今抚斯拓,能不慨然!”(图13)

图12 戴葆庭、罗伯昭题大齐通宝

图13 蒋伯勋、戴葆庭、郑家相题天德通宝、天德重宝

关于北宋“庆历重宝”小钱的讨论。在“庆历重宝”小钱的拓后,张絅伯注曰:“庆历无平钱,此品系私铸薄小者,勿得以平钱视之。”1963年2月9日,葆庭誌曰:“庆历小钱均是肉薄眼大,制作不精,为当时折二钱之私铸。独此品肉厚眼小,制作精好,生坑有锈,确属真正小平,唯此一见。四十年前,予获自福建兴化,以重值归诸齐斋。因其珍稀,值得列拓于此。张君未见厥泉,致有是说,昔人说庆历无小平,至此可以打破。”(图14)这里不仅说明了庆历小平钱的珍贵,而且以他几十年的实践总结,指明了宋代折二私铸钱和正式小平钱的区别,道出了鉴定的关键。(南宋绍兴小平钱也有类似的情况—笔者)

图14 张絅伯、戴葆庭题庆历小钱

图15 题国庆十周年捐献和平靖胜宝当千(沈子槎、戴葆庭)

此外,郑家相在题记中介绍了篆书“崇庆元宝”和真书“至宁元宝”的鉴定意见;赵权之在题记中披露了对西夏文“贞观元宝”的释读;戴葆庭对东汉初“续铢”钱的断代、对应运、应感钱的鉴定;罗伯昭对“西王赏功”的铸地和断代;李荫轩对“大宋通宝”当十大钱和“临安府行用”铜牌的考证;马定祥对“福建省造二文”钱的追记等等都有亲笔墨书。

1959年冬,沈子槎记曰:“今岁欣逢国庆十周纪念,葆庭又将所藏全部太平天国钱捐献国家,化私为公,更属难能可贵,唯其中最罕见之兴汉灭满平靖当千大钱未经拓此册中”为憾。葆庭听取子老的意见,于次年4月9日,把“平靖胜宝 兴汉灭满 祷天福 武正军 当千”大钱拓本补贴于此书的最后,并补记曰:“子老为我题此册时,我年六十五岁,题中提及我捐献太平天国泉币事,我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褒奖状(详志于我之身家杂记第三集中)。”(图15) (从这两条题记可知,建国十周年庆,葆庭又捐献全套太平天国钱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褒奖状。因褒奖状由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沈雁冰遭批斗,葆庭亲自将此褒奖状火之一炬,他自己的“身家杂记”,也一起焚毁—笔者)。

此外,《泉币》杂志(双月刋)是我国早期的钱币学专刋。1940年7月创刋,1945年9月停刋,共出版卅二期。戴葆庭任会计兼评议员,操办学社日常事务和杂志的编务工作,不仅为杂志的编辑出版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积极投稿提供新的资料。

七 小结

综观这六套著作,大致可以认识到:

1.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是一部货币史专著,但在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钱币学”的观点,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设有钱币的章节,若把它们单独列出,便是一本“钱币史”的雏形,成为这部书的一大亮点,赢得钱币界的欢迎。

2.丁福保著《古钱大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古钱学纲要》和《历代古钱图说》等四部钱谱,收录了历代古钱,既包括历代正式发行的流通货币,也包括各种稀见的钱币和不作为货币行用的压胜钱。并用明码标价的形式,表白了它们不同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不是强调货币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地位,所以它们不是“货币”图录,而是“钱币”图录。

3.其他四套书都是珍泉的汇集。《足斋泉拓》是葆庭先生早期所集珍泉的一部集拓;两套寿泉集拓分别汇集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我国泉界的主要收藏成果;《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基本汇集了葆庭先生毕生所见所集之钱币珍品,而且突破了古泉的范畴,同时也收录了钱范、近代机制币和外国钱币;《珍泉集拓》则是葆庭先生毕生所见所集之钱币精华的汇集,并收录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我国泉界精英的手迹和点评的墨宝。

这六套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戴葆庭对钱币、钱币学的理解和认识,他告诉读者:“钱币”和“货币”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着各不相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从而为我国钱币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前期的准备。

猜你喜欢

题记钱币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中国钱币博物馆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先声夺人话“题记”
钱币保存各有法
个性题记显匠心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