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2019-06-28陈婷婷

流行色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译策略民俗文化

陈婷婷

摘要:陕西是我国文化大省,拥有别具三秦风情的民俗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陕西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始终局限在西北地区,对外交流少,未能充分体现三秦民俗独特的魅力。2008年起,陕西推行“SLOT”计划,即推动一批具有陕西民俗文化特色的作品翻译成外文,向国外发行。《弘德集》是“SLOT”计划推行后第一部翻译成英文发行的作品集,研究《弘德集》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对进一步推动“SLOT”计划的实施以及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弘德集》

引言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最能承载语言文化信息,反映语言使用群体的文化民俗特性的词语。文化负载词产生于语言使用者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陕西是我国民俗文化大省,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丰富多样,是西北地区乃至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研究以《弘德集》为例的文学作品中陕西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不仅有利于传播陕西民俗文化,亦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弘德集》简介

《弘德集》的作者是张万准先生。张万准先生是陕西省作协会员,多年来勤学精研、笔耕不辍,致力于用文学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弘德集》收录了张万准先生近些年发表的50余篇作品,内容以随笔为主,将对身边小事的所见、所闻、所感,升华成对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浓烈炽热的爱。2008年陕西省推动实施“SLOT”计划后,《弘德集》被收录为第一批英译的作品集。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弘德集》英译本正式定稿并出版发行。英译版的《弘德集》一经出售,便受到市场和学者的普遍欢迎,远销欧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研究文学作品英译策略较好的工具。

二、文化负载词英译的任务过程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文化中具有独特特性的词汇表达,其涵义根植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文化负载词内涵非常丰富,集中表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气质精神。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难点即在于,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信息失真”,避免由于翻译行为而导致翻译出的英语词汇无法表达出其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民俗内涵。一般而言,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译者要对作品原文进行深刻研读。研读文本,重点在于领会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核,要着重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笔下的作品所传递出的文化特性。抓准这个文化特性,以此为基础和基调,开展对整个文本的翻译。在研读过程中,译者要有详有略,对重点体现民俗文化的部分进行精读,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对文化负载词的上下文,要着力通读,明确文化负载词所出现的具体语境,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内心世界和对民俗文化的情感,使翻译出的作品更有语言生命力。

其次,译者要熟读相关内容的文献著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理论上,学术界通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研究文化负载词的外文翻译。所谓“目的论”,简而言之,就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译的目的,这一目的是翻译过程围绕的核心和目标。目的论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连贯性原则,即词汇或文章的翻译要保持其在原语言文字中的连贯性,不能因盲目追求翻译的准确性而造成词汇的“碎片化”;二是忠实性,即译文要忠实原文含义,不能偏离基本语境和负载词的基本内容;三是忠诚原则,即译文要忠诚于原文的情感,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情感表达,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在实践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常常面临无法用简短或适当的英语词汇来表达汉语词汇的含义,一些译者探索出“直译”“意译”及二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译者要完成对整个作品的通读,重点关注文化负载词本身及其上下文的翻译是否适当、到位和通顺,是否能够让以外语为母语的读者尽可能地理解中文作者笔下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及其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对不通顺之处再做细小调整,最终完成翻译工作。

三、《弘德集》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近代学者严复曾经说过,翻译最重要的是做到“信、达、雅”,这和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是内在统一的。《弘德集》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就很好地体现了“信、达、雅”的理念倡导,遵循了目的论理论下,对译文应当遵循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信”,即译文意义较好地忠实于原文,译文表达的内容和文化负载词的本义根本上一致,没有译者人为的变动,体现了忠实性和忠诚原则。例如《弘德集》中的《成才四要诀》,对主题词“立志”的翻译,译者使用了“build up ambition”。在英语中,ambition表达的是野心、盼望和梦想,与dream相比,ambition强调一种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目标,而dream更趋向于抽象的梦想。所以,译者此处用了ambition,与中文文化负载词“立志”的“志”达到内在一致,均突出了“志向”“目标”的内涵。再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译者翻译为“everyone is born talented”,突出强调了“talented”,准确地表达出《弘德集》所引用的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类似这种还有很多,但都突出强调了“信”,遵循了忠实性和忠诚原则。将中文文化负载词以适当的英语词汇进行翻译,表达出中文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思想内核和人文情感,取得了翻译的成功。

其次,要做到“达”,即译文不能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要适当地通过译者的变通,让译文符合译文所属语言的表达方式,流畅自然。“达”是基于“信”基础之上的要求,体现了在忠实性和忠诚原则基础上的连贯性原则。例如《弘德集》中有一句“扶不起的天子”,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三国历史的人们会知道,这是指代蜀汉后主刘禅,意指即使有再多外力帮助,一个人自己不努力不上进,也于事无补的含义。如果直译“扶不起的天子”,很可能被误认为是身体素质较弱,无法“站立起来”的含义。因此,译者结合上下文,没有纠结于“扶不起的天子”的英文表述,而是使用“Adou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的表述,直接点出Adou,让外国人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个统治者,然后再用宾语从句“should have much better condition than anybody”,讓英语读者明白,这位Adou拥有比其他人更好的条件,但最终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由此,很好地表达出“扶不起”的含义,让英语读者也能领会到这一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更好地表达《弘德集》的思想内涵。

最后,要做到“雅”,即译文选用的词汇应当在得体、通畅的基础上,在思想情感上符合原文作者的本意,能够传递作者的思想内涵,让外语读者也能够和原文作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雅”是“信”和“达”的高级表达和思想升华,对译者的要求非常之高。一方面,“雅”要求译者能够深刻领会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内涵有高度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雅”要求译者对外语的掌握有非常高的程度。在《弘德集》的英译过程中,译者较好地做到了“雅”的要求。例如《弘德集》中“历史上从周文王到孙中山,立大志而彪炳史册的人举不胜举”,这里面有两个成语,“彪炳史册”和“举不胜举”。在翻译中,译者译为:

“There are many other similar examples from King Wen of Zhou,to Dr. Sun Yat-sen,who all had great ambitions and made marvelous progress in history”。“彪炳史册”译为“made marvelous progress in history”,突出强调了对历史的贡献,而且是“marvelous”,卓越的贡献,把原文对周文王、孙中山的历史贡献的高度赞誉进行精准的表达。通过如此翻译,英语读者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即build up ambition是实现marvelous progress的基础和前提,再次强调《弘德集》这一文章的主题,即“立志”。

《弘德集》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综合了“信、达、雅”的要求,较好地遵循了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译文很好地翻译了《弘德集》的文字内容,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成功典范。

总结

文化负载词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应当遵循“信、达、雅”的策略和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陕西“SLOT”计划下,《弘德集》的英译很好地遵循了上述策略和原则,翻译作品行文流畅、言简意赅,精准地传递了文化负载词的思想内涵,是中文文化负载词英译实践中的成功典例。

参考文献:

[1]车明明,张彦.前景化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的修辞特征及翻译--以陕西方言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2018(02):18-20.

[2]陈春妙.目的论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8.

[3]陈建宪.文化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程珊,叶兴国.基于大型电子词典与语料库的文化词汇模型认知对比研究——以“hand”和“手”为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04):53-60.

猜你喜欢

英译策略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国文化特色词误译及其英译策略探析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