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笛,雄鹰的化身

2019-06-27孙芮茸

西藏人文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竖笛雏鹰竹笛

孙芮茸

相关文献记载,鹰笛在16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那时候西藏没有区分鹰笛、竖笛、竹笛,只记载说西藏有这种笛子。我们制作鹰笛用的是比较均匀的鹰翅骨部分。

雄鹰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在藏族人心中,雄鹰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十分神圣。传说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着太阳飞去,直到化为灰烬,所以在地面上很少见到它的尸骨。

雄鹰一般生活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它的身高大概是1米左右,翅膀伸开可能有2米左右。因为在西藏不杀生,骨头非常难找到。偶尔在藏北或者4000米以上的地方,雪比较大,有些鹰冻死或者病死了,一些牧区、农区的人,间或能找到一些鹰的尸骨。

在牧区有人吹鹰笛,但那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消遣。鹰笛在西藏不是很流行了。在青海、西藏的一些牧区,包括山南的一些农区,偶尔还能看到。

最早的鹰笛有几个孔我也没见过,可以说做法已经失传了。我所制作的鹰笛,是在中央民族乐团的老师指导之下,摸索着做出来的。已经与原始鹰笛不一样了。但更适宜演奏。

邂逅雄鹰的翅骨

我十二岁的时候,国家把我送到北京培养,专门学习民族乐器竹笛,在内地学习了差不多六、七年。回来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竹笛)的工作。后来我觉得竹笛毕竟是外来乐器,我有责任把西藏本土一些见不到了的、失传了的乐器做出来。

我很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材质找不到。我也跑了很多农区、牧区,但是都没见到过这种乐器。

我的姐夫来自那曲巴青县,听说那里原来有过这种乐器(鹰笛),所以就托他找当地牧民帮忙,在那个地方寻找这种骨头,找到了3根骨头,那是1986年。

1992年,我们到青海演出,第一次见到鹰笛:小小的,也不长,20到30厘米那么长,粗细跟手指差不多。

询问之后,他们告诉我,这种鹰笛也是从牧民手上得到的。就是一些牧民在山上放牧,偶然捡到这种骨头,然后他们自己挖孔,自己吹。有些牧歌可以吹出来,但是真正作为演奏乐器来讲的话,差距很大。

这个时候我心里特别踏实,因为我已经有骨头了,要做什么我就心中有数了,我就知道它不是横着吹的,也不是斜吹的,是和西藏的竖笛一样的吹法。

鹰笛和竹笛音色也不一样,竹笛是发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鹰笛声音很洪亮、比较尖,就像老鹰盘旋在空中。待会儿我吹一下你们就知道了。

西藏第一支音阶完整的鹰笛

找到鹰骨头后,它太宝贵了,我不敢随便乱动。

直到1996年,我出国前路过北京,找到了中央民族乐团的宁保生老师。我跟老师介绍说,西藏有这么一种古老的乐器,我现在找到了这个材质,希望老师帮忙制作。

我把这个乐器大概的模型、图纸给老师看了,之后我们俩开始研究。老师当时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做好,毕竟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没有做过。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老师找了一些接近骨头粗细、长度的竹子,先做出了一个竖笛。基本上能够吹出来一些音,大概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在骨头上挖孔。

我当时收藏了三个特别好的骨头,老师建议一个想尽办法做出鹰笛,第二个可以做成横笛,最后一个做成箫。我跟着老师一起琢磨着制作出了这三种乐器。

回到西藏以后,我开始慢慢适应吹奏鹰笛。刚开始制作出来的鹰笛有些音色、音准发不出来。又经过一、两年,我边吹边进行修补,有些音不准的地方进行改善。一段时间以后,音色慢慢就很好了,相当成功了。

1996年以后,我开始在单位进行试奏,作为在舞台上表演的独奏乐器;有时也作为参与其他乐器合奏的乐器。这支鹰笛,可以说是专业演出团第一支可以推到舞台上表演、音阶完整的鹰笛。

因为鹰笛已经失传多年了,现在大家能重新做起来了,我觉得这是对民族文化一种非常好的传承,对民族最大的一种贡献。

响彻天宇的吹奏

我们小时候,经常下去演出,深入生活,我在拉孜呆了差不多半个月。后来在那里采风,收集一些当地的曲目。其中有一首当地人唱的情歌,很动听,歌词好,旋律也美。

我们考虑到鹰笛和雄鹰的传说有这种奇妙的联系,所以创作了歌曲《金刚山崖上的雄鹰》。原来的歌词很简单,我把歌词变了,旋律也加进了一些新元素,重新编曲,成为更适合演奏的曲目。歌词大意是,雄鹰在山上做了很多窝,生了很多雏鹰,老雄鹰就对雏鹰说:“你要健康成长。”雏鹰回答:“祝你长命百岁。”

在音乐剧《西藏的春天》中,有一首曲目叫做《雪域牧笛》,为什么叫《雪域牧笛》,因为这是雪域牧人用笛子吹奏的曲子。这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全区第一届民族器乐作品选拔赛上演奏的。

我本来想使用竹笛演奏,但没什么特色。西藏虽然有过竖笛,但当时找不到,所以我就用了一个内地的竖笛来演奏。用昌都、工布地区的一些牧歌作为引子,重新编曲。这个曲目参賽的时候反响非常大,最后取得了作品一等奖、演奏二等奖。

次旦老师正在吹奏鹰笛。

我制作出鹰笛后发现,鹰笛很适合演奏这曲子。我们西藏歌舞团与中央民族乐团有一个合作项目《西藏的春天》,在全国十二个省市巡回演出过,到过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奏,有一百多人的大型的乐团全部用民族乐器来伴奏。我也曾随中国西藏艺术团先后出访了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在比利时的时候,我用鹰笛演奏了一首他们比利时当地的曲目《我的马车连载着》,观众全部起立了,从我开始吹到结束,观众一直跟着哼那个曲调。

还有一次我们在泰国演出,演奏了一曲《雨丝》,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作的曲子。当时泰国的总理听了后,说这是整场晚会最精彩的演奏。

步履维艰的传承之路

如今西藏鹰笛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就两个,一个是我,另外一个是那曲安多的。我现在还没有带徒弟,因为这个鹰笛的材质太难找了,只有托牧人帮忙。

现在标准的鹰笛只有我的那一个,后来我再继续做都没有做成功。我只好准备做一些仿制品,比如竹子或者塑料之类的。虽然音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演奏时,外观比较相近。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带学生了。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西藏的竖笛几乎没有人再吹了,好在它失传的时间不是很长。我小的时候吹过,从1962、1963年以后没有了。宫廷的竖笛和民间的竖笛不一样,我根据小时候的记忆,设计了竖笛的图纸。

2016年,我与北京吴氏管乐一起成功制作了两支西藏竖笛。接下来准备大批量的制作,然后推向市场。

我算是西藏第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演奏笛子的人,获得过国家一级演奏员的荣誉。目前国家的乐器谱里,还没有西藏竖笛,以后做出来,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猜你喜欢

竖笛雏鹰竹笛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雏鹰的逆袭
My Mother
我的坚守
雏鹰26日起被ST面临退市风险
竹笛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竹笛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