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兰州市文化扶贫探析

2019-06-26李现总

现代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站兰州贫困地区

李现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都将文化扶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要“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可见,实施文化扶贫是培育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极具创新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尊重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养分,创新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旅游,也是一种典型且高效率的“造血式”扶贫,文化产业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衍生的新业态是贫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兰州市文化扶贫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于帮助其他贫困地区寻找科学的脱贫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

一、兰州文化扶贫现状

兰州始终坚持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各部门各类分散资源,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2014年至2017年,共投入资金16012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8028万元,项目整合资金7345万元,社会資助资金639万元,从财力、物力上保证了农村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兰州共有61个乡镇、731个行政村,截止2017年底,兰州累计完成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任务,其中贫困乡镇21个,完成731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其中贫困村256个。原本已经达标的兰州新区秦川镇、中川镇、西岔镇综合文化站因整体拆迁,目前正在选址重建当中,秦川镇综合文化站已开工建设。2016年,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印发的《甘肃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中,将兰州市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和七里河区的256贫困村列入示范点建设名单,当年上报的43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2017年的73个贫困村示范点建设正在推进中。

二、兰州文化扶贫的实施过程

1.注重硬件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兰州紧紧抓住精准扶贫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这一工作主线,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原则,加大对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力度。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建设列为重点工作,除县区搞好房屋、场地建设外,统一配备电视机、电脑、室外演出专业音响、阅读桌椅、体育健身器材等设备。安排新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以提升示范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村文化广场建设。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兰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和人才的培养。市、区县所属专业文艺院团、文化馆与 “乡村舞台”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利用专业院团、文化馆的人才资源优势,对“乡村舞台”业余文艺社团人员开展培训辅导,并结合当地群众文化的特点和村民的基本情况,组建了舞蹈健身队、合唱团、秧歌队、戏曲团等文艺团队。为使舞台“活”起来,各区县也举办了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舞蹈合唱类的辅导排练和文化宣传,现场教授锅庄、健身操、声乐等。

3.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助力文化惠民。兰州认真贯彻《甘肃省文化厅关于认真做好贫困地区“送戏下乡”工作的通知》精神,已在兰州永登县、皋兰县和榆中县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计45个建档立卡乡镇,举办了“送戏下乡”活动225场。大力推进“1+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2018年上半年,“百”场大型活动举办71场;“千”场综合活动举办539场;“万”场群众活动举办3449场。

4.以“乡村舞台”为平台,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充分利用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自2014年起,在《兰州广播电视电报》开设“乡村舞台”专版,在互联网“百度”链接开设兰州市“乡村舞台”网站,在兰州电视台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连续报道,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先进经验,报道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弘扬最美精神。我们还通过举办经典朗诵、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等,潜移默化的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均衡。尽管兰州已实现了“乡村舞台”全覆盖,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导致农村文化场所基础建设档次高低不平衡,部分经济落后乡镇文化站未能按要求设立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室,或功能室设置不规范。有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房屋老旧、基础设施不够档次,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

2.缺乏高精尖文化人才。一是专干不专,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2018年初,我们对兰州6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摸底,现有工作人员59名,其中在编人员19名,聘用人员40名;乡镇政府文化专干37人,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副科级专职文化站长。有的乡镇文化专干变换频繁,导致从事文化工作的专干业务不熟、业务不精;二是部分乡村文艺骨干外出务工,农村缺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文艺骨干,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缺少专业人员,一些业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文化场所效能发挥不够。一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设施由于缺乏专人负责,造成管理处于空白状态,文化站场所利用率不高,个别乡镇将所配文化站的设备、器材挪用为乡镇办公设备,影响到文化站正常开放;有个别村存在农村文化场所开放时间不足,闲置甚至出租的现象,成为面子工程,造成了资源浪费,配备的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和图书设施没能正常发挥作用。

4.基层组织对文化扶贫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领导重视经济扶贫的硬指标,对文化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文化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文化专干不到岗。对文化扶贫工作督查少、检查少,开展活动少。

四、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文化扶贫发展纳入文化事业考评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和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问责,建立逐级督查制度,重点对扶贫项目立项实施、资金拨付、验收监管、绩效评估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各级督查责任,督促各区县文化部门起到实施主体责任。

2.健全机构,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合理核定乡镇文化站的人员编制,解决“专干不专”的问题,做到专干相对稳定。文化站人员、办公、事业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按有关规定落实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要制定严格的文化人才队伍调入制度,做到知识化、专业化,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要大量聘用那些文艺专业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

3.完善和提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按照“七个一”基本标准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综合服务。加强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能力。扶持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达到以下标准: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每年新增一批图书报刊,每年开展一批群众文体活动。

4.分层分级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市、区县每年至少各自举办一至两期农村文化干部、民间自办群众文艺社团负责人培训班,提高农村文化负责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自办群众文艺社团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及演出水平。县区一级还要举办针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加大力度培养当地人才。

5.从“输血”向“造血”转换。通过外力帮扶与自我发展并举,扶持贫困地区建设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器材设备的同时,指导搭建公共文化活动平台,支持当地形成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做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工作,使“三下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站兰州贫困地区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兰州琐记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