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艺术,与美保持一种亲密感

2019-06-26王淑娟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间教育者大学

王淑娟

4月的南京,处处春意盎然。我们一路穿越梧桐婆娑的中山东路,到达了环境清幽的紫金山脚下,正人国际艺术教育集团总部就设在这里。

进入大楼,28把小提琴组成的一面音乐墙迎面而来,典雅、现代中透着正人集团的艺术气蕴。二楼长廊的两壁,悬挂着十多幅系列文化海报作品,上面书写着正人、扎根、立德、世范、内生、开放等字样。正人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关吉柱的办公室很大,办公桌上摆有文房四宝,几面墙上是他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另有一面是落地玻璃,正对着爬满青萝绿藤的山墙。

改变命运的课间

人们常说,受过艺术熏陶的人,身上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在与关院长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始终贯穿其中。这种气质,一半来自笔墨纸砚的精神浸淫,另一半来自于对情怀与梦想的坚持。

出生于涟水县普通农家的关吉柱,从小喜爱书法。这种热爱如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一步步向理想的艺术之路前进。

上高中时的一次课间,他在一旁看美术老师在墙上写宣传标语。见他看得认真,老师就让他帮着打打格子描描线,并问他打算考哪所大学。他笑着摇摇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突出,他对于考大学不敢奢望。老师说爱好艺术也可以考大学,自己曾经想考南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叫南京艺术学院。

那个课间,这位叫王玉的美术老师,帮助懵懂的关吉柱打开了一扇艺术大门。本就具有天赋的关吉柱在王老师的强化训练下,顺利通过了南艺的专业考试。听闻这个好消息后,王老师告诉关吉柱:“你现在和我说一句话都是在浪费时间。快点抓紧复习文化课,还有文化高考等着你。”至今,关吉柱都记得那一刻的欣喜与渴望,同时也被恩师朴质的品格与师风深深打动。

以后关吉柱顺利考上了南艺,毕业后进入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并在几年内成为系主任。

人生转折的考察

2009年,关吉柱获得了去美国芝加哥艺术大学学习考察的机会。

在美国,他真正感受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魅力。美国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艺术课都是必修课。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美国的艺术教育不是中国家长理解的兴趣培养,它最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感知力。“以美术为例,美国老师希望通过美术教育塑造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想象力等等。”比如,老师引导和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等视觉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地去表达美,发现美,创造美。

关吉柱感触很深。回国后他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创办了一所属于孩子的“艺术大学”——南京正人少儿艺术学院。他希望这所“艺术大学”能为孩子们提供真正意义上专业的、系统的、个性化的艺术殿堂,充分享受他们该有的艺术天性带来的乐趣。

用艺术塑造灵魂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塑造和净化灵魂的过程。关吉柱说:“艺术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不一样。艺术教育强调的是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而艺术素质教育是以艺术为载体,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审美、创新品养的挖潜和引导。正人教育不是要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富有创造力,富有人文情怀,懂得真善美,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与美保持一种亲密感。正人的办学使命就是‘用艺术塑造灵魂。”

正人学员美术作品

正人的核心理念是“正人先正己,正业先正人”。“正人先正己”强调教育者的自我成长。关吉柱认为教育者要教好学生,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更应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而“正业先正人”则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先学会做人,懂得尊师重道;而老师更要以身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

艺术总能带来不平庸的人生。那个在乡镇中学操场上观看老师写宣传语的少年,那个在美国校园里考察孩子们畫画的青年,现在已成为在艺术素质教育领域风生水起的艺术教育者,关吉柱所创建的正人,已经成为涵盖少儿艺术、高考(中考)艺术、艺术师资培训、商学院等多维度的教育集团,在南京、江苏乃至全国都有极好的声誉。

窗外,一城春色。窗内,一室墨香。那个下午,我们感受了关吉柱笔墨里的精神境界,更体悟到他教育情怀的厚重和深远。他所创建的正人国际艺术教育集团,如同窗外葱茏幽深的春色,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力量。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课间教育者大学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