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里真的有“黄金座位”吗?

2019-06-26吴刚

妇女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座位黄金

吴刚

【编者按】

每到开学季,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入学季,许多家长都要为孩子的座位而焦虑,因为在家长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潜规则:教室里的座位是分区的,有学霸区、休闲区、避暑区、养老区等,班主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座位,对调皮学生则安排讲台旁边的隔离区……总之,教室里的座位有优劣,学霸区的座位被称为“黄金座位”。为了给孩子抢个好座位,家长们焦虑不堪,纷纷向班主任提要求,因“黄金座位”有限,没有被满足的家长就更焦虑。

教室里真的有“黄金座位”吗?座位与学习成绩有关吗?坐在后排会不会近视?坐得偏会不会斜视?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组织力量展开新闻采访。

给娃抢个好座位

记者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平台打听关于“黄金座位”的情况,读者响应之热烈出乎意料。

河南省濮阳市家长洪先生言之凿凿地表示:“教室里肯定有C位(C是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核心的位置)!就是正对讲台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班里的学霸都坐在那里,老师讲课的时候其实只关注这个区域,以学霸的反应决定进度的快慢。至于其他座位上的学生,老师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开学给娃抢个好位置太重要了!”

北京市家长邵女士告诉记者,北京家长圈也盛传“黄金座位”的事。“家长们都很恐慌,生怕自家孩子被分配到靠边或靠后的座位。靠边容易分散注意力,还容易造成眼睛斜视;靠后看不清黑板,容易近视,听不清老师讲课更糟糕;要说第一排中间位置看得清黑板也听得清老师讲课,但整天呼吸粉笔末也不是个事儿啊!得了矽肺怎么办?可是孩子坐在哪个位置不是家长说了算,得看班主任的脸色。”

湖北省十堰市家长乔女士抱怨道:“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因为个子高,被分配到最后一排,和班里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混在一起。我很担心孩子被带坏,三番五次请求班主任给孩子调换座位。就算坐不上C位, C位周围的二等座也可以啊,只要离开污染区就好。”她所说的“污染区”是双关语,既指堆放笤帚、墩布的教室后排死角,也指坐在这里的学生多为不求上进的孩子。

山西省大同市家长崔先生说:“我儿子刚上小学,个子高,自觉性比较差,我怕他坐后面老师注意不到,他又管不住自己,上课就知道搞小动作。我想让他坐在中间靠前的座位,这里对着讲台,是老师最关注的位置,孩子就不敢随便搞小动作了。我向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没想到老师笑了,说你们家长都怎么回事,为什么都盯上这个位置了?难道这是黄金宝座?我真的不是随大溜,真的不知道那里的座位是香饽饽。看来,孩子的起跑线不止一条,教室座位也是要打破头去竞争的!唉,孩子上个学真不容易!”

陕西省铜川市家长宗先生说:“我倒是喜欢靠边的座位,低调、自由,看电影我都是挑这样的座位,但我不敢让孩子学我,因为我听说,老师都讓学霸坐中间,让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坐后排和最靠边的座位,这样教室秩序好维持,要是我儿子被坏孩子带坏,那可怎么得了?所以,不是我对座位有偏见,而是在有偏见的环境里我不敢没有偏见。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儿子坐上教室里的黄金宝座。”

河南省郑州市家长谷女士气愤地说:“我儿子患有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双眼眼球运动受限,去年做了矫正手术,现在正处于视力恢复时期。我拿着医生开具的证明找到班主任,请求照顾,不要让我儿子做靠边的座位,班主任挺配合的。没想到,一周以后,儿子的三位同学同时拿到了斜视诊断证明,也要求坐中间座位。半个月内,全班出现了十多名患斜视的同学!这是不是很荒唐?我可没有瞎编!现在我已经主动放弃了班主任的照顾,让儿子坐到靠边的位置,上课时侧着身子坐。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其他家长消停消停,不要那么焦虑,我不和你们抢还不行吗?”

广东省茂名市家长祁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给女儿换座位的不愉快经历:“今年寒假,我发现女儿看东西眯眼,就带她去检查视力。果然,她近视200度!才上小学二年级就近视了,以后十多年的求学路可怎么走?眼科医生建议暂不配眼镜,做做眼保健操,少玩电脑和手机,改善用眼习惯,看能不能恢复视力。开学后,女儿说坐在第6排看不清黑板,我就找到班主任,要求给女儿调换座位。班主任为难地说,教室前排就那么几个座位,大家都想坐,僧多粥少,他也没有办法。这明显是刁难人嘛!我向教务处主任投诉,第二天问题就解决了,女儿坐到了第2排的学霸区。我以为没事了,没想到这只是麻烦的开始!被调到后排孩子的家长不干了,找到班主任,质问为什么歧视他家的孩子,还说他家的孩子考试名列全班第5名,我家的孩子名列第15名,凭什么本末倒置?言外之意是班主任徇私舞弊。班主任无奈,只好把别的孩子调到后排,结果同样惹恼了家长……以此类推,家长们都瞪大眼睛盯着教室中间靠前的几排座位,局面十分紧张。后来,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说是我打破了教室里的‘生态平衡,没有办法,以后要以学习成绩标准来安排座位,第1名先挑,然后是第2名、第3名……如果第1名个子高,愿意座第1排,那就坐第1排,坐在后面的学生只好认倒霉。这样安排座位公平吗?家长们哑口无言,不说公平,也不说不公平。唉,无奈啊!”

上海市家长萧女士认为,教室里的座位对视力影响不大,但周围同学营造出的气氛十分重要。“现在不是推崇‘孟母智慧吗?‘孟母三迁不就是想给孩子挑个好环境吗?升学率再高的学校也有差生,再好的实验班也有先进生和后进生,所以,座位其实是关键因素!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之所以上名校,就是想让他向先进生学习。没想到,因为个子高,他被分配到教室里倒数第二排,典型的‘养老区!我向班主任提出调换座位的请求,班主任不答应,我只好给儿子转学。现在,儿子在另一所名校坐上了学霸区,我也总算放心了。我认为,家长学习孟母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只有反映在实际行动中才算学到了孟母精神的精髓!”

安排座位有依据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到,家长们的追捧,已经使教室里的“黄金座位”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甚至上升到了社会公平的高度。那么,班主任给学生安排座位有没有标准呢?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班主任郭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当然有标准了,就是身高嘛!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学期开学都要重排座位,先按身高排,由矮到高对应前排到后排依次坐,这样前排的孩子不会遮挡后排的孩子。然后再考虑学生的状态,比如内向的孩子搭配性格外向的孩子,自制力强的孩子搭配自制力稍微弱一点的孩子。个别视力、身体状态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学生事先提出申请,最后调整。每次排座位我都是这样做的,遇到家长有特殊要求,我会视情况进行调整,对于没有特殊情况,比如视力、听力没问题等,我的策略是口头规劝,不予调整。不是我不近人情,一个班60多个孩子,必须公平!”

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初二班主任齐先生认为,排座位的最佳标准不是身高,而是成绩。接受采访时他说:“到了中学,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男孩子的身高增长很快,如果按身高排座位,那女生大多坐前排,男生大多坐后排,这算不算性别歧视?不是我较真,个别家长真的这样质问过我。实际情况是,只要我制订出一个标准,总能听到反对意见。后来,我干脆以成绩为标准!每次重要考试后,座位都要调整一次,方法是:学生们都站到走廊上,第一名先进教室,任选座位,然后第二名进教室,选剩下的,依次类推,最后一名就没有选择权了。如果学生不满意,那就努力学习嘛,下次还有机会。尽管有的家长仍有意见,却也无话可说。其实我们老师对学生坐哪里无所谓,只要家长没意见就行了。”

上海市松江区某中学采取“小组制”,颇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该校教务长潘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所谓小组制,就是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稍差的,综合在一个组中,然后参考小组成员的身高或成绩来安排座位,从前到后一列为一小组。小组的位置也可以按照以后的考试成绩隔段时间调整一次。这种方式考虑到了学生们的成绩和课堂纪律,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用先进来带动后进,优点很突出,所以大受欢迎。”

对于中间靠前座位是否更受老师关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小学语文老师鲍女士断然否认:“关注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并不存在教室里哪个位置的学生就更受关注一说。现在的老师,大多数时间并不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更好。有时候,老师担心后排或角落里的学生听不清楚,会特意走过去给予特别关注。以我22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所谓‘中前靠前是学霸区的说法根本不靠谱。对于有的学霸而言,坐在前排会有压力,因为离讲台和老师较近,完全暴露于老师的视线里。不少创造力比较强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教室的中后排位置,因为这样的区域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会更自由。”

山东省潍坊市某中学英语老师童女士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座位没有必然联系。接受采访时她说:“孩子学习成绩好,并不取决于坐在哪里,而是取决于孩子是否拥有优良的学习品质,比如自律、主动、专注、积极等,取决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愿意付出努力。这些因素哪一条受座位的影响?在我教过的学生里,有很多特别优秀的坐在最后一排,因为他们个子高。尽管他们坐得靠后,处于所谓的‘休闲区‘养老区‘污染区,但他们阳光自信,经常会在课堂提问中做总结性发言。总之,事实证明并没有所谓的‘学霸区,教室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成就学霸。所以,家长不要总纠结座位,而要把心思放在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这些事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考虑,很多家长在向老师提出调换座位诉求时,比较常见的想法是希望给孩子挑一个成绩好的同桌,而比较排斥淘气、好动的同桌。对于这种情况,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学班主任鲁老师语重心长地回应道:“家长们多虑了!孩子长大后要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所以现在就要学习如何接纳和包容别人,适应不如意的环境。孩子上学期间,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地融入班集体,而不是挑选同学。”

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学班主任项老师赞同鲁老师的观点。接受采访时他补充道:“现在通信技术这么发达,孩子们为什么还要到学校来学知识?因为在学校可以学到与人相处的知识,进而培养团队精神。我给学生排座位时不按身高,也不按成绩,而是让他们组成小队,自行安排座位,有矛盾时我才会出面协调。在教室里,各小组有自己的‘地盘,就像没有围墙的家,孩子们有了归属感,谁考试考砸了,组员都过来安慰,然后一起分析试卷,共同进步,这样的‘近朱者赤有什么不好?最后我想说,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通情达理、宽容大度、理解和信任老师的家长,所以,恳请家长们别在座位这件事上给老师和孩子们添乱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纠结座位,更多是出于对孩子视力的担心。那么,教室中的“黄金座位”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预防近视,靠边的座位是否会造成斜视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訪了几位眼科医生。

浙江省温州市眼科专家卢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确实很严重,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所以,家长们的担心并非多余。一般情况下,孩子们近视的高峰期在小学、初中阶段,到了高中会趋于稳定,呈抛物线状。这是眼睛发育规律所决定的,也受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旦发现孩子近视了,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而不是为孩子更换更靠前的座位,因为调整座位有可能延误矫正时机,使近视越来越深。”

江苏省徐州市某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范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我知道家长们所说的‘黄金座位,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一般情况下,年幼的孩子都有一定度数的远视储备,坐得离黑板太近,远视储备消耗得越快,反而容易近视。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坐在5米以外对视力是最好的,算起来也就是教室第四排往后的座位。坐得靠边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长时间固定坐在那里,就不会引起斜视。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左中右轮换着坐。预防近视不能指望坐上‘黄金座位,而是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比如写作业、看书时眼距要得当,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还要配合足够的户外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活动都可增强眼睛的调节性。饮食方面,食物不宜过甜,否则会增加晶状体渗密压,加快近视。此外,一旦发现孩子近视或有近视趋势则要及时就医,为孩子配合理度数的眼镜。”

既然老师和眼科专家众口一词地否认“黄金座位”的存在,那么家长们为什么仍对“黄金座位”趋之若鹜呢?上海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宋女士认为,家长们追捧“黄金座位”,其实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接受采访时她说:“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溜。生活中,从众现象无处不在,从流行时尚、流行歌曲到抢购、挤兑,基础心理都是从众。家长们炒作‘黄金座位,其实是教育焦虑的表现。可怕的是,‘黄金座位的存在有可能在现实中找到支持案例。如果一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被安排到黄金座位就座,他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我也是学霸‘这下我变身学霸有可能了,如果他发奋努力,有可能真的让成绩提升。如果一个学霸从‘学霸区调到靠边的位置,他有可能获得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再是学霸了,如果他开始怀疑自己,厌恶环境,学习成绩真的可能下降。所以,‘黄金座位就像一个魔咒,信则有,不信则无。”

本刊认为,教室中的座位有前后左右之分,乃自然属性,家长不必妄加猜测,更不可轻信传言,给孩子和老师增添麻烦。家长应该做的是遵循教育规律,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适当给孩子减压,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奋斗中成长。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座位黄金
黄金咖啡杯
兄弟让举
盛逝
黄金雨
名落孙山
巴士上的座位
换座位
黄金瓜
下棋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