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化

2019-06-25刘炳泉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教学高职

刘炳泉

摘  要: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与中国传统理念相违背的理念,致使在体育教学中出现学而不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就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本文先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133-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儒、道、释三家互补的文化。体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都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在教学思想、内容、形式、评价体系上都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与中国传统理念相违背,致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学而不悦、教而不会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珍贵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探寻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1  高职体育教学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近期高职体育教学的研究比较多。相比高校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场地和器材较少,体育师资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大势所趋。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1.1 修正高职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目前高职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出现两极倾向,一种观点是竞技性和生物性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都具有其合理性和不足。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儒家的道德箴言揭示了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价值取向在于: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谐”,事物才能得以發展。高职体育课程在改革和发展中不能非彼即此地选择某一种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应该取长补短,吸收多种课程价值取向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适应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1.2 强化生命体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包括故意伤害、杀人犯罪。这些行为是对生命责任感的缺失,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强化高职学生生命体验,已成为当前教育者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与生命价值系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观。“天人合一”是其最独特见解,它把人与自然作一个整体,追求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能使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向生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关怀,起到强化学生生命体验的作用。

1.3 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提出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关主体性教学,古人早有提及。“因材施教”是孔子最早提出和实行的学者。《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对话,说明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得到充分体现。《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提出,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兴趣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使用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高职体育教学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2.1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一致性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庄子论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深邃而意深的命题。“天人合一”把人和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体育形成了强调动静相生、心身统一、阴阳调和,在和谐中谋求人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最终优化人体整体功能的格局。科技日新月异,古代体育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现代体育中得到了深化,演化成现代体育的教学目标“健康第一”。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充分肯定了由“天人合一”所演化形成“健康第一”思想。其中有关课程性质、目标、结构乃至教学内容、方法、评价都体现了以健康为本,将健康作为体育教育的根本和归缩,突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2 儒家“有教无类”与现代“全民健身”的宗旨一致性

孔子是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的人,《论语·卫灵公》中“子曰:‘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很大地启发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走向。200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6年起设立“孔子教育奖”,用于奖励在教育领域中取得杰出贡献和有突出成就的个人。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条例》,提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笔者认为,这一教育主张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育人思想在现代体育教育的延伸,儒家“有教无类”与“全民健身”的宗旨是相一致的。

3  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笔者认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3.1 强化“尊德重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各个朝代统治阶级都把“守礼、立德”作为立国之本,引导和规范国民立身行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成为一切行动的准则。体育也不能例外,“尊德重礼”是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

3.1.1 “以身立教”,利用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品格进行教学强化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教育的主导,而且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导。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尊德重礼”的道德教育,首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素质品格进行强化。

3.1.2 利用体育教学组织规范强化“尊德重礼”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将“尊德重礼”的道德内容融入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武术礼节是中华武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大一新生普及长拳和太极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武德武礼教育,师生以礼相待,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求学时行抱拳礼,持器械礼,是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在比赛和表演时抱拳礼,持器械礼表示对裁判员、观众和对手的尊重。

3.2 强化中华人文精神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华人文精神,通过体育教育的层面来培养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

3.2.1 中华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必须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课堂教学中多融入尊重、信任、鼓励、关怀的情感。如在太极拳的理论教学中重点讲授太极拳与武术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太极养生功能,引导学生对武术的向往,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加强太极攻防技击、拳架配合吐纳学习加深学生体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设疑、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和诱导。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太极拳教学中用“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来形象比喻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学生就自然而然在大脑中呈现猫行走时的轻灵与稳健的步伐;发力如抽丝的时侯连绵不断而匀称的力度,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很好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征。

3.3 强化生命的崇尚教育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生命的崇尚教育,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加入传统保健养生知识。

3.3.1 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养生保健教学内容

传统保健养生知识进入高职体育课堂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其深刻的哲学理念与多样的练养方法很适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开展养生教育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养生流派与原则、人阴阳五行说、修性安心及功法原理等。

3.3.2 采用课堂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拓展学生保健养生知识

中华传统保健养生知识的内容很多,通过课堂讲授结合网络教学的形式扩充学生的知识量。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势,把中华民族传统保健养生知识放到网络上。其次,体育教师把上课时的动作示范、知识要点、教案等课堂资料以视频的形式搬上网络,学生可通过点播视频不断重复学习,加深理解。

4  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修正高职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强化生命体验、巩固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徑有:强化“尊德重礼”;强化中华人文精神;强化生命的崇尚教育等等。总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各校可根据客观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途径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 余光辉.对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 苏炎.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 唐国勇.道家自然养生观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 刘云朝,刘丽.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99-101,105.

[6] 周丽寰.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9):138-139.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体育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