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2019-06-25苏改琴

新一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创新意识培养

苏改琴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大力提倡课程改革,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怎样通过优化课堂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下教育界主要探讨内容,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数学;优化课堂;创新意识;培养

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创新。而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转变教师理念、课程设计、习题解答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育,而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都是直入主题,对于数学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提及很少,这就使得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数学课堂变得简单、有趣、鲜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才能有创新意识。

(一)转变育人观念

习主席强调“以人为本”,那么在教育工作中就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一视同仁。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学生能力相差悬殊,教师不能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忽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差生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塑造良好性格。

(二)转变人才观念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作为教师,应做到因人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把它最大化,培养出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首先做到“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题量论能力”,让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可以学以致用,这才是好的数学教育。

二、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带着创新意识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教师的创新意识在课堂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来源于兴趣,人在本质上都对事物存在探究性,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1]。

1.利用发现型问题,让学生充当数学家,了解一些数学定理的来源、论证、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这样既对知识点牢记于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创新欲望,一举三得。例如平面几何里关于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可以提出一些发现型问题,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

2.利用联想型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瓶颈。“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采取何种解题过程得到正确答案,都值得肯定和鼓励。例如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证明类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性学习,打破常规,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利用应用型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也是实用性的学科。在以往的认知里,数学被认为学完就完了,没什么实际用处,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立体几何及概率等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做到以知识点为基础,将问题设置在实际生活情景当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站在实际角度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火花”,让学生“脑洞大开”。

(二)教材的创新处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已是一个“无智能不生活”的时代,课堂教育不再仅依赖于黑板。例如微课的诞生,就给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抽象函数的定义,圆的标准方程等内容),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特点,进行微课教学的设计,使微课内容兼具趣味性、诙谐性和刺激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神经器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学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模式,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只有老师发出,学生被动接受,而很少或没有学生对老师的信息进行反馈,这样导致了课堂学习气氛差,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學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开放式教学

在数学实际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和目标,各小组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资料查找收集,对结论讨论求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思维互相碰撞,产生多种解题方式和技巧,进而对更深更广知识点产生兴趣和想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实验式教学

做实验不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专利,高中数学也可开展实验式教学。例如一些公式、定理,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成效不显著,若改成演示性实验教学,这些枯燥的知识点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又如频率和概率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硬币等道具,让同学们每次拿一张,记录结果并填写在表格里,并提出一些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分析,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让学生了解三角比的作用等等[3]。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及创新精神,让数学变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结束语

综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高中数学更是如此,其和初中数学相比,其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而知识本身也更抽象。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发挥才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课堂教育,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简伟东.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及实施探讨[J].教师,2018(12):67-68.

[2]詹啸萍.微课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49-49

[3]柳艳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9):49-50.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创新意识培养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