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外的美丽相遇

2019-06-25周雅麟

中国铁路文艺 2019年5期
关键词:复兴号钢轨火车

周雅麟

这是普通居民楼,坐落在普通居民区里,有数不清的窗户。

惊 艳

我的楼层不高,临窗而立,一棵茁壮的白蜡树刚好把圆圆的树冠铺展在眼前。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鲜嫩的绿叶手拉手,在树顶上跳舞,直把绿意舞到人心里。深秋,层林尽染,树身自下而上渐次变化,从深绿到金黄同时呈现,有特殊的美感。

窗外的小花园里,还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五彩缤纷的树。花园往南,两排黄灿灿的银杏夹着一条小马路。银杏枝头秋意闹,小区的院子装扮得有些妖娆。院子的围墙邻近小马路,墙上铺满了爬山虎,也叫地锦,那些宽大肥厚的叶子簇拥着,绿过了整个夏天,现在变得火红耀眼。

围墙外面,是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在近处,错落的树木把钢轨掩映得若隐若现。抬眼远望,楼群之间豁然开朗,仿佛一个敞开的山口,条条钢轨在那里径自伸展,既伸展过来,也伸向远方。

如果你正站在这儿,也许会说,没什么特别的。可是忽然,你发现,在目光所及的最远处,在那仿佛山口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亮点,对,十分亮。它闪烁着,变大,逐渐由一个变成三个,上面一个似乎天目,灼灼如炬,下面两个有如少女的丹凤眼睛,清澈执着地盯着你,静静地、快速地,来了,近了……这时,你看清:白色的大灯、闪闪的银灰、还有端庄漂亮的红色弧线……

哦,是“复兴号”!对,“复兴号”动车组,她翩若惊鸿,迎面而来;宛如游龙,乘风前行。一瞬间,和眼前的姹紫嫣红,和围墙上红彤彤的地锦,和你,和我,和对面那个国际酒店的深蓝色玻璃幕墙,相遇了。霎时,像陈列已久的油画忽然遇到一束光,原有的美,立刻被一种新鲜的、动态的美,点亮了。

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惊艳。

因为惊艳,我一遍又一遍,和“复兴号”对视。每天早上,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由南向北,虽然很快,但不像平时那么快,她是刚从家里出来,到车站去迎接旅客;晚上,一列列“复兴号”,从北往南,亮着一扇一扇没有人却暖暖的窗,节奏平和,步履轻盈,她已经放下了所有的旅客,正回家去。

原来,窗外有一段特殊的路,连接著“复兴号”的家和她的旅途。于是,我沿着这条路,去“家”中探访。

北京动车段是“复兴号”和高铁动车在北京的家。来到这里,我想起奥运会冠军,拼搏之后,有保健师和营养师为他们调理身体;想起鲲鹏展翅,鹰击长空,那非凡的翅膀也需要休整呵护。这里有庞大的现代化车间,慈母一样守候一列列动车组;有近千套先进设备,其中的大力士,能把整列动车轻轻举起;有高素质专业人才实训中心和技术演练场。在每个白天和夜晚,这里为高铁动车体检、保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修复损伤。在每一列开出的动车组上,还派有随车机械师一路同行,如同贴身的保健医生。

动车段不似机务段、车辆段在铁路名声响,资历长。北京动车段伴随高铁应运而生,不过十年历程。然而,十年时间,它像一棵幼苗长成大树,它从蹒跚学步到不停奔跑,通过学习,钻研,创新,实现了从一级到四级、从初级到高级的跨越,做到了高级检修,从容应对技术难题,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它走过了艰辛,走出了辉煌,现在拥有包括“复兴号”在内的16种车型,266组动车风雨无阻,驰骋在京广、京沪、京哈、西成、京宝等多条铁路线上。春江水暖鸭先知。它在全国,最早开行高铁动车组,最先运营“复兴号”列车。

2017年9月,“复兴号”率先在京沪线上以350公里时速双向运行,中国铁路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这里的年轻人很是兴奋,他们说,虽然地处京西南,上班真的远;虽然课题攻关,几天几夜摽在段里是常事儿;虽然有的工作总是夜班,通宵达旦,但是我们不会抱怨,因为经历了铁路最前沿的发展,我们觉得值,我们挺自豪的。就是这些年轻人,为了“领跑”的步伐更快更稳,又参加了提升“复兴号”运营品质的专修小组,又加入了精干高效的随车机械师队伍,又成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一个单位,3700多人,平均年龄33岁,可谓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复兴号”家之大,兄弟姐妹之多,爱的氛围浓厚,是我原来难以想象的。有的惊艳来自初见一瞬间。而有的时候,加深了解,抽丝剥茧,是为另一种惊艳。

探访过“复兴号”的家,回来再见她,有了新的感觉。她靓丽,但不像高高在上的明星,让人崇拜欣赏。她强健,但不像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只为夺冠。她是那么触手可及,那么体贴细致,那么谨慎而勇敢,她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在御风而行的同时,收获意外的温暖。她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飞驰在祖国的大地上,她就是为我们而生的,她和我们如此亲近。

清晨,我依稀看到她黎明前的梳妆,看到她迎着朝霞热身。我看到长编重联的她们,像手挽手的舞台姐妹,为人们送去美的体验,也像肩并肩的战友,满怀豪情,踏上征程。我祝福她们,我愿我的祝福和她们一起,飞越万水千山。

听 声

其实,窗外不是只有“复兴号”、动车组,还有普通列车。

十年前我搬到这里,邻居说火车太吵,有时睡不着觉。的确,火车一过,如雷贯耳。我原本喜欢火车的气势,这时候也赶忙关紧窗户,后来,有的路段安装了声屏障,再后来……

最近常在窗前站,不经意间,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首先是火车声音变小了。静悄悄的动车组不用说,那方头方脑魁梧壮实的电力机车,牵引着一节节新型绿色车厢,或者是蓝白相间的双层车,来回穿梭,声音虽然还有,但比过去柔和低调了许多,好像一个粗声大嗓的壮汉,变成了一位温存有礼的绅士。通常,清晰明快的前奏一带而过,然后是一串三连音四连音均匀平稳地滑过。唰唰唰……咣咣咣咣……静心谛听,恰似车轮和钢轨联手弹奏的进行曲,流畅而欢欣。

家里亲戚来住,听了我的叙述,笑着说,主要是你对铁路有感情。话虽简单,却也高山流水,直抵内心,打开我铁路情感的记忆闸门。是啊,火车和火车的声音,差不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

小时候,家住铁路旁。房屋背后十几米远,就是一对又一对的铁道股线。每天从早到晚,包括睡梦中,都有威武的火车头、梦幻的车厢轰隆隆地开过。我能听见汽笛长鸣,能听出蒸汽机呼哧呼哧地喷着白烟,能听到那些联动的巨大的车轮,被钢铁的手臂循环推动,节奏分明,咣当咣当……印象特别深的是,家里的门、窗、座钟、茶缸,很多东西都会跟着火车兴奋、抖动,发出一阵有节奏的声响,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稍大一点儿,学龄前、上学以后的寒暑假,我会经常坐着火车往返于小城与北京。父母都是铁路职工,忙时,送我去奶奶家,等攒够了调休,再把我接回身边。五六小时的车程,经常是小小一人,独自往来,这边送上车,那边上车接,中间有列车员热情照顾。每次,我喜欢静静地坐着,感受火车行进的节奏,也特别爱听扩散在候车室、站台上、车厢里的女播音员的声音,那声音字正腔圆,悦耳动听,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儿:“旅客们……”上大学在外地,每个学期,我坐着火车来去,在咣当咣当的节奏里,梳理青春思绪。参加工作,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另一个城市,每到周末,我会兴冲冲地往火车站赶,看见了熟悉的绿色通勤车,听到车上热切的乡音,就好像到了家。

后来,在铁路工作几十年,每年要走上百个工区小站。随着铁路发展,火车头不断变换,蒸汽机只在博物馆里重温辉煌,电力机紧跟着内燃,后来居上,动车组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所以,我知道,现在的火车声音不再来自火车头,也和火车本身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线路,然而,铁路既有线运营多年,老旧的设备需要逐步改善。参与过许多夜间换轨换道岔百人千人大会战,听过响亮的指挥哨,听过和谐的劳动号子,我知道,铁路在优化线路上下了很大功夫,然而,近年火车上量,来往密集,保证充裕的施工间隙,有时并不容易。

我和工务的同志聊起来,他们告诉我窗外的铁道已经短轨换长轨啦,但是不可能完全到位。以后有条件时,还可以换更长的,还可以改善道岔,声音会越来越小的。

与火车声音变小相反,鸟儿的声音变大了。现在窗外鸟鸣不绝于耳。鸽群经常吹着嘹亮的哨子,结队而来,盘旋而去。喜鹊们喳喳地叫着,翘着长尾,张开黑白精致扇子一样的大翅膀,翻飞滑翔,你来我往,一个俯冲从铁道这边的树梢飞向那边声屏障,又忽地从那边飞回来,一展翅,落到铁道旁高高的电线杆上。它们挺着小胸脯,左瞧瞧右望望,笃定地鸣叫两声,好像在和远处的火车应答。麻雀一片一片的,在园中小径上吃草籽,人一走来,便叽叽喳喳散开。

我问当年说吵的邻居,大家经常在院子里走步。一个说:现在真的好多啦,没什么吵的感觉。另一个紧接着补充:没事儿时,听听火车的声音,听听鸟儿叫唤,听听花园里小宝贝儿奶声奶气地学说话,听听孩子跑来跑去的笑声,心里面挺美,觉得踏实,觉得风调雨顺!还有热情的老大姐趁机嘱咐我:别老坐着,要多运动,你看这到处都有健身器,或者你走出去,那二环边儿上新修的沿河绿化带,比公园还漂亮呢。

于是,平常的日子里,每当琐事缠身,或者内心沉寂,我就會放下手中的事情,甚至,放下一本书,听听窗外的声音,看看美美的邻居,或者干脆走到花园和绿化带去。

探 轨

火车开过去的时候,窗外的铁路就剩下钢轨。钢轨静静的,永远在那儿。

看得多了,心会顺着钢轨走远。

哪条高铁正在铺轨?哪条新线又要开通?几纵几横的高铁网究竟覆盖了哪些城市和村庄?中欧班列陆续开出,它和钢轨一起长途跋涉,将催生怎样的经济动能?那些受特定人群欢迎的绿皮车,充电、喝水、洗手,各种设施是不是已经改善很多?过去那么些年,自己专注于具体工作,或者囿于狭窄的生活半径,只关心一个一个的点:沿线职工的房子是否漏雨,里面的被褥是否够暖,厨具是不是齐全,旱厕改了没有,患病职工收没收到救助款?现在我明白,只要国家和铁路持续发展,包括铁路职工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能如愿改善。

看得久了,难抵诱惑,人会跟随钢轨远行。

选Z201次列车,一路向南,去看钢轨怎样上船,把火车送到海的那边。在车上,遇到大批“侯鸟”。卧铺车厢,百分之七八十是结伴而行的老年人。我对面坐着一对牡丹江的老夫妻,70多岁了,相貌身材都很平常,不过身上的休闲款运动衣颇有几分时尚。“儿媳妇给买的!”老妈妈得意地说,“这不,儿子搁北京站接上我们,带我们吃了饭,又给我们送上车。”原来,老人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多年,钱挣得不多也不少,就是特别的忙。“俺们帮不上忙,也不能成了拖累!”老妈妈一边说一边看老伴儿:“他爸老寒腿,天一冷就生疼,这不,连着两年了,我陪着去海南,到那儿就不怎么疼!”老大爷比较沉默寡言,但是有点粗糙的脸上神情柔和,他一直配合地听着,眼里满是赞许的意思。我好奇他们的大箱子为什么还用绑带横竖捆了?“嗨,里边满满当当的,都是过日子用的家什,绑一下结实,要不箱子就撑开了。”老妈妈回答,“俺们租房,一年换一个地儿,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不得带点自己用的东西吗?”我问:“今年上哪儿啊?房子好租吗?”老妈妈马上说:“去东方,东方离三亚不远,俺们有伴儿,他们先去的都把房子给租上了。”停了一下,老妈妈怕我不明白,探过身子补充道:“现在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买房的人家不少,租房呢,也行。反正条件多好、价钱多贵的房子都有,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比较便宜的房子也有!关键你看这火车,来去的,又方便又舒服,吃饭睡觉,就搁家里一个样。”我点头称是。是啊,车上的老人主要来自东北,患有气管炎关节炎,坐火车,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完成从最北到最南的迁徙,就从冰天雪地跨越到风和日丽。

我还从北京西经西安去成都,3个多小时穿越秦岭,看蜀道变通途;去广深港高铁,领略魅力十足的“动感”;去乘一趟旅游列车,和朋友们品味阿尔山的冰雪盛宴。我在海口、老城镇,坐环岛高铁,邂逅刚刚试行的电子客票,有了新的出行体验……

京张高铁铺轨的时候,我来到北京局集团公司工电大修段焊轨基地,被长长的钢轨吓了一跳。

29台大红的龙门吊车,16道紧密衔接的工序,新的焊接工艺。于是,钢轨像待命的士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存轨台上,沉稳,坚定,刚毅。每根钢轨竟有一里地那么长!

有人骄傲地告诉我,2008年,就在这里,中国第一根由百米定尺轨焊接成的500米长轨,被徐徐吊起,运往中国第一条高铁。现在,这里又承担了举世瞩目的“智能京张”、京雄城际铁路的钢轨焊运任务。

两条长长的生产线,一个大大的宣传栏,玻璃窗里镶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一个焊头等于一千个生命。是,这里不允许丝毫的马虎,钢花飞溅的背后,是一次次技术试验、参数认证,是操作标准细化到每个工位。这里也不允许任何懈怠,每个班组提炼出自己的警句箴言。箴言虽短,却让钢铁有了文化的熏染。比如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给钢轨接头进行粗打磨的班组,警句是:“粗中有细”;用20多台吊车移动长轨的班组,警句是:“步调一致”。

这里是钢铁的世界。铁架、铁栏、铁梯,铁的机床和工具。钢轨在厂房内外穿行。那些正在工作的身影,在钢铁的背景下,显得单薄,甚至柔弱。然而,他们聚精会神,连续工作十二小时。他们泰然自若,把握着精确再精确的精确度,兑现着过硬再过硬的安全保证。

从基地出来,周围正在大规模拆迁,同行的朋友说,北京就这样,总在变,总在发展。我的心还在钢轨上。钢轨引导着火车行进的方向,却从不声张。钢轨很低调,与不断更新换代、加速奔驰的火车相比,它甚至显得刻板而平凡。但是钢轨,也是铁路乃至国家变化发展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我国早期铁路所用钢轨,大多依赖进口。现在,我国自主研发出无缝钢轨技术,钢轨从25米、100米,延长到500米,甚至更长。五十年前,我国最轻的钢轨每米18公斤,随着铁路运量增加,钢轨不断地强壮自己,逐步增加到每米60公斤。500米长轨一根就重达30吨。这还不是最重的。大秦铁路钢轨每米75公斤,是世界之最,它所承载的运煤专列有200多节车厢,载重超过1万吨。

钢轨永远匍匐在地,所有的潇洒都奉献给不断增加的压力,所有的克制都用于缩小自己的阻力,所有的心愿就是让火车从自己身上安全、平顺、快速地开过去。

守 望

2018年岁末,29日,家人招呼我看电视。京哈高铁承沈段开通,G4256次列车正在首发。司机端坐在驾驶室,做出手势。他一定在说,准备就绪!他说准备就绪,就意味着信号员、值班员、客运员、列车员、探伤工、接触网工、上水工……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岗位,准备就绪。10点10分,列车满载旅客,一声汽笛,启动,加速,驶离车站,勇往直前……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不只是因为承德终于通了高铁。还因为什么呢?

央视节目主持人现场报道:全国有10条铁路新线近日开通,中国铁路总里程新增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内蒙古、川西等多地结束了不通高铁动车的历史。

一列火车正从窗外经过,我站在冬日暖阳里,目送她远去。没有了树叶掩映,钢轨裸露在那里。虽然阳光灿烂,气温却在零下,钢轨冷吗?全国的钢轨血脉相连,有黑龙江的冰雪,有青藏高原的风,钢轨一定会冷吧。然而,想想那些暑期就开始的“保冬运、防断轨”备战;想想那些红色、绿色的信号灯白天黑夜与钢轨做伴;想想那些忠实的巡道人,日复一日如约而至的探视,就会知道钢轨不冷。

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载重,钢轨都能挺住,都必须挺住。

钢轨的坚韧和担当,就是铁路人的坚韧和担当。

只要有钢轨,就有铁路人追风逐梦的脚步;就有建设者穿云破雾、开山架桥的拼搏与创造;就有高山深邃中自觉的守护;就有荒野上孤零零的变电所,几个人长年厮守一堆设备;就有那不起眼的小站,成了夫妻列车员短暂相逢的眷恋。只要有钢轨,就有抗击洪水抢通正线,一个挨一个汗流浃背的脊梁;就有高铁玫瑰,寒冬里一遍遍出入站台与车厢,用暖宝贴和自创的方法,为旅客绽放温馨,散发芳香;就有春运加开临客,八方支援的铁路人舍小家为大家,尽职尽责。只要有钢轨,就有顽强的大桥吹冰人,就有冒着严寒清洁列车的洗车人,就有上上下下挂在车外的调车人……只要有钢轨,就有那么多光荣榜、劳模墙,有那么多响亮的名字、感人的事迹。

我忽然明白眼睛为什么湿润,是在惊艳里,看见了铁路人像火车一样,在钢轨上努力奔跑,追求、奋斗、坚守;是在震撼里,过滤掉艰难与困惑,激荡起领跑者的骄傲和自豪。

这是普通的居民楼,坐落在普通的居民区里,人们的日子似乎也很普通。然而,当一回首,一环顾,就会发现,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变美,变好,变得让人禁不住感慨和思考。

我家楼层不高,视野有限。然而,窗外的一切,因“复兴号”而生动,因钢轨而拓展。我看见“复兴号”加速创新,追求卓越的内涵,我看见钢轨不断生长,走遍神州的踪迹。我也看见那么多普通人日益增長的希望,看见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模样。

无论在窗前,还是在路上,我想我都在守望,守望一种精神,守望一条路,守望一种幸福。在这种守望里,或许,还能遇到新的自己。

猜你喜欢

复兴号钢轨火车
复兴号
我的“复兴号”
复兴号
火车
钢轨焊后双中频感应加热工艺研究
“复兴号”提速
登上火车看书去
高速铁路钢轨疲劳过程的超声非线性系数表征
国内外高速铁路钢轨性能对比研究
减缓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