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江区单季稻应用有机缓释肥的减肥增效探讨

2019-06-25童文彬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324022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衢江区穗数化肥

童文彬(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324022)

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缓控释肥的研发就取得了巨大进展,但长期以来,对适宜区域特征的缓控肥的生产、研发和推广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1]。同时,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大量使用复合肥,使水稻生长前期养分大量流失,后期供肥不足,不仅养分利用率低,还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据调查,在水稻生产中基施有机缓释肥,并配合追施速效肥1次,可在化肥减量10%~20%的条件下,确保水稻每667 m2产量达500~550 kg,不仅水稻单产高,同时可实现化肥减量施用[2]。在此背景下,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经过长期试验示范推广,将缓释肥作为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化肥减量项目采购的推荐肥料,据统计,2018年衢江区新型缓释肥试验推广面积达800 hm2。为进一步明确有机缓释肥在化肥减量增效中的作用,笔者于2018年在衢江区全旺镇省级粮食功能区内组织开展了单季稻生产中不同种类肥料的化肥减量大田示范试验,以期促进减肥节本技术的推广,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一家庭农场内进行,示范面积为1.6 hm2。供试田块土壤属老黄筋泥田土,土壤全氮含量为1.84 g/kg、有效磷含量为4.7 mg/kg、速效钾含量为111 mg/kg、有机质含量为31.38 g/kg、pH 5.66。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2640”和“甬优9号”,插秧密度均为21.67 cm×21.10 cm。

1.2 试验方案

示范试验共设6个施肥处理,不设重复,具体施肥方案见表1。沼液肥处理的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其余处理的水稻品种为“甬优2640”。试验均采用常规育秧技术,培育旱壮秧,各处理水分管理、病虫防治等措施均相同。

表1 各处理施肥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整个示范区水稻产量均偏低,每667 m2产量在434.3~505.4 kg,比正常年份约低30%,主要是因为结实率过低,这可能与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抽穗期遇极端天气有关。其中,有机缓释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产为505.4 kg,分别比沼液肥、配方肥、脲胺、BB肥、有机肥处理增产71.1、3.5、69.6、26.9、40.5kg,增幅分别为16.4%、0.7%、16.0%、5.6%、8.7%。可见,施用有机缓释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表2可知,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甬优9号”高于“甬优2640”,每穗粒数以“甬优9号”低于“甬优2640”。现以“甬优2640”为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每667 m2有效穗数以有机缓释肥处理为最多,达12.12万苗;其次是脲胺处理,为11.68万苗; BB肥处理为最少,为10.66万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均以BB肥处理为最高,分别为309.0、221.1粒;其次是配方肥处理,分别为282.8、216.2粒;脲胺处理为最少,分别为255.5、178.0粒。结实率以有机缓释肥处理为最高,达77.0%;配方肥处理次之,为76.4%;脲胺处理最少,为69.7%。千粒重以有机缓释肥处理为最高,达24.8 g;其次是配方肥处理,为24.7 g;BB肥处理最少,为24.2 g。综合分析产量构成因素,有机缓释肥处理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在各处理为居中,但有效穗数为各处理最多,说明增加有效穗数是水稻增产的关键。

表2 各处理水稻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

2.2 生育期

由表3可知,供试两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均有所差异。其中,“甬优2640”移栽期为7月24日—26日,始蘖期为7月30日—8月1日,有效蘖终止期为8月8日—10日,分蘖高峰期均为8月19日,始穗期为9月8日—10日,收割期为11月10日—11日,全生育期为138~139 d。

表3 各处理水稻生育期

2.3 茎蘖动态

由表4可知,各处理的分蘖高峰期均在8月21日。成穗率以有机缓释肥处理为最高,为75.05%;脲胺处理次之,为74.44%;有机肥处理为最低,仅为70.26%。

表4 各处理水稻茎蘖动态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中施用有机缓释肥,肥料养分可在水稻生产后期稳定供应,不仅能使后期水稻生长清秀,还有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产量,更具有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等优点。在本试验各处理中,与衢江区本地施肥标准(配方肥处理)相比,除BB肥处理外,其余肥料处理均实现了化肥减量20%以上的目标,其中以有机缓释肥处理的减肥幅度最为明显,且并不影响水稻产量[3]。

同时,在本试验处理中,施用有机缓释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追肥次数(每减少1次追肥,每667 m2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0元[4]),为达到最佳施肥效果,建议在水稻生产中一次性基施有机缓释肥的基础上,适量追施分蘖肥,且后续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追肥。这对提高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增加农户种粮效益、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本试验处理中,虽然配方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与有机缓释肥处理接近,配方肥处理的每667 m2用肥成本比有机缓释肥处理减少40元左右,这对农户而言,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配方肥处理肥料养分投入量大,并不利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推广,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肥施肥方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猜你喜欢

衢江区穗数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小脚丫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