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凸显电视新闻评论个性特征的途径

2019-06-24杜鹏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策略分析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伴随新闻而生,具有新闻某些特性,同时也具有国家和社会舆论机关的某些功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配上声像具备的新闻评述能够使新闻传播更具优势。而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等新型媒介应运而生,新媒体时代的悄然来临给以电视新闻为典型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凸显出电视新闻评论的个性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个性特征;策略分析

社会舆论并非只有进步的、积极的舆论,也有很多错误的、反动的舆论,面对诸多舆论,势必要进行筛选和鉴别。电视新闻评论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监督舆论的重担。而面对新媒体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这一趋向,传统的电视新闻就势,必要做出创新,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明显区别于新媒体。唯有如此,才能得以在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大环境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从本质上来看,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评论体裁,主要内容是电视台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等做出解释、发表看法和分析推断等,具有政治倾向性,以广大观众为对象进行传播。电视新闻评论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电视评述,电视短评,主持人评论,评论员评论等。如《焦点访谈》,会专门请一些专家就社会上的某一新闻事实展开评论,主持人会在节目最后做出简短的总结和评论。电视新闻评论以事实为依托,不受新闻事实的限制,可以揭示出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它是电视台最直接的声音,能够鲜明地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同时,也承担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群众生活和工作的责任。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特征

(一)依托于新闻事件又不受新闻事件限制

电视新闻评论能够将理性抽象和直观的具象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纸媒和广播评论与之相比,在将提供论据、展示论据使其转化成说理环节上会稍逊色一点。具体而言,报纸评论所提供的论据仅仅是依靠作者的文字来表现新闻情景、与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进展等。将文字再现成具体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间接性的,并且也会受到记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广播是通过声音向听众传递信息,声音和文字一样,虽然能真实呈现出现场的声音,但依据不全面。只有电视,通过具体的画面,将现场的采访、纪实拍摄和记者的形声同步呈现给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营造了真实感,能完整、全面地为观众提供客观事态本来的特征,使新闻评论在论据、论证等环节都有真实、客观的事物形象作为依托,眼见为实,才更有说服力。

(二)高度融合传播者的论点和受众的观点

社会上各界人士参与新闻论证过程,提高论证的群体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评论论点和结论的客观性和交流感,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电视新闻评论并不是依靠某个传播主题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共同参与。涉及人员主要有节目现场的主持人、记者、新闻事件当事人、知情人、专家学者和热心观众等,根据已经定好的流程:提供事实依据一证实事实——发表见解,多角度、多层面地参与评论。这种论证过程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融合主观和客观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广泛参与性,加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能够使受众更加愉快、自然地接受传播者的论点。

(三)有效结合理性和情感的诉求

统一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使电视新闻评论具备更好的传播效果。英.中的图像、音响等这些传播手段比较擅长调动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在情感因素的驱使下,去主动认识新闻中的行为因素,从而使观众接受评论的信息。这是情感上的诉求,其中受到的感染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评论过程中涉及的对象、问题、现象的可信性和震撼力;(2)新闻画面中的人物行为、语言及周围的环境等;(3)贴近观众和社会生活的一些现实性的题材能够使节目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4)承担参访任务的记者、节目主持人、现场评论员本身具备的正义感和人格魅力等;(5)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责任人当时的心态和语言等。

三、凸显电视新闻评论个性特征的途径

(一)在内容上要实事求是,深入考察社会需求

相比于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介,电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更具优势,能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实时记录、实时转播,若想在传统电视新闻上进行创新,就要慎重选择电视新闻评论内容,兼顾时效性和创新性。具体而言,首先,要使观念形态更加具体。电视新闻评论具有政治倾向性,因此,就要强化各类观念的形态,多对方针政策、社会观念和思想潮流等进行报道。在具体的论述上也要突破常规,利用好可以现场直播的优势,使观念形态更加具象化,从而增强观念形态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紧扣新闻报道的症结。电视新闻评论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进行多方面报道,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加上会受到时间限制,很难进行全面报道。因此,就必须突出报道重点,紧扣报道症结,将电视新闻评论的价值性凸显出来。例如,《时事评论会》在电视媒体中的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它最有“观众缘”,这是一种谈话体裁的新闻评论节目,节目时长只有短短的24分钟,每期选用的都是当前的热点新闻事件,节目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在节目上针锋相对,让观众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矛盾冲突点,很容易让观众把情绪投入进去。

(二)在形式上要积极探索,寻求特殊性

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它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也正是由于电视新闻评论结构讲究、开头简洁、主次分明等特点,人们也认为它比较传统,古板,与新媒体相比而言,后者更具吸引力。但是,它毕竟是要通过视听媒介进行传播的新闻评论,在形式上也会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处理方法。因此,若想寻求电视新闻评论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就要深入探究它的特殊形式,考察它的具体类型、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翻出新花样”,设计一个相对紧凑且能够引入入胜的新布局,这也是所有媒介中对新闻评论的共同追求。例如《时事辩论会》这档节目,主持人始终保持一种中立的姿态,尽管节目中的声音很多、很杂,包括正面的声音、反面的声音、中间调和的声音等,这档栏目的一大特色就是“精英与平民共存,深奥与平俗的话语并在”,一方面聘请立场观点明确、尖锐的专家人士,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有了网友的参与会使现场评论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双方各执己见,论点也会更加明确。

(三)注重延长节目品牌的生命周期

一台好的新闻评论节目,若想被大众记住,如央视的《焦点访谈》,加深节目在观众心中的印象,收获好评等,就需要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新媒体肆意横行的背景下,节目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受众对节目的接受程度。具体而言,首先,各级广电部门要加强监管,必要时也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电视台内部也要根据节目的情况对节目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推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灵活、良性运作。其次,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建立相对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这就要求不能够将收视率作为评价节目的唯一指标,更应该把该节目所起到的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再次,要加强对电視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电视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节目模式侵权、节目形式相互抄袭等,延续自己节目的风格,并致力于创新,赋予节目生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了电视新闻评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并从内容选择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形式的特殊性等方面大致探讨了凸显电视新闻个性特征的途径。将其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其实就是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能够使电视新闻评论在新媒体背景下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促使电视新闻评论发挥其社会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苗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创新与发展——以《中国舆论场》为例[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7.

[2]王磊,赵红艳.谈电视新闻所具备的个性特征[J].民营科技,2016(5):241.

[3]李劭强,电视新闻评论员应具有的表达规范与判断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4,0(14):65.

[4]郭磊.完善电视新闻评论个性特征的途径[J].传播与版权,2014年11期.

【作者简介】杜鹏,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策略分析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耐力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个性特征及高校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