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常识

2019-06-24王志忠

养生大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鲜空气热水器一氧化碳

王志忠

1. 一氧化碳中毒常见原因是什么?

①取暖时致病:如火墙、火炕或煤炉烟道漏烟、倒烟或堵塞,用炭火盆或无烟道取暖设备烘烤,不注意屋内通风,未装烟囱和风斗装置不当,逆风倒烟,或将未熄灭的煤炉放在密闭的室内等均易发生CO中毒。

②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少数人使用的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卫生间内,而且没有通向室外的烟道或通风达不到安全要求,导致CO中毒。

③行业安全措施不落实: 常见于冶金工业治炼和炼焦、采矿工业打眼放炮、交通运输各种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和工业生产的煤气等职业性接触者,安全防范CO中毒措施不落实。

④车内意外CO中毒:据测试,汽车运行时,发动机排出的CO废气是不会过量的。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轉时,因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大量CO。若门窗紧闭,CO废气积累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中毒事故。

2. 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是什么?

CO中毒机理是吸入的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窒息。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并对全身组织细胞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3. 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进行临床分型?

CO中毒患者有CO接触史和缺氧临床表现,根椐缺氧和HbCO的饱和度不同,临床可将CO中毒分轻、中、重3型。

轻型: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可出现乏力、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中毒时间短,血液中HbCO为10%--30%。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可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CO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中毒时间稍长,血液HbCO占30%~40%,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CO,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血液HbCO浓度≥50%以上。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少数患者可能救治不及时或救治无效死亡。

4.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治疗和急救?

①现场处理:迅速移动患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立即吸氧。吸入新鲜空气时,CO由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4小时,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分钟,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分钟。对发生猝死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②高压氧疗法:对于促进神志恢复、预防及治疗迟发脑病都具有较好疗效。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脑、心、肾等组织和器官的缺氧。对中重型患者,如无高压氧气设备,可行自血光量子疗法。

③防治脑水肿:应限制液体入量,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及呼吸等生命指标的变化。根据病情应用高渗晶状体脱水剂、快速利尿剂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酌情使用脑细胞复能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及能量合剂等。

④对症治疗:对高热能影响脑功能,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用冰帽,体表用冰袋降温。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时,可用冬眠药物。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等。

⑤防治并发症:合并感染者,可做咽拭子、血、尿培养,根椐药敏试验结果或经验及时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并发器官功能障碍者,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5.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①科学使用取暖设备:对火墙、火炉等进行定期检修,保持烟道通畅,不漏烟、不倒烟。不用无烟筒的火具取暖。

②按要求使用热水器:避免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安全的燃气热水器;安装时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以确保安全。洗浴时浴室门窗最好不要紧闭。

③防止车内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空调车在停驶时或在行驶中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并适当地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不要在停驶的车内开空调关着门窗打盹或睡觉,以免不知不觉地发生CO中毒。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四肢无力时,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应考虑是否CO中毒,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下车休息片刻,待不适消失后再驾车。

④加强安全管理:注意室内通风,在可能产生CO的室内安装CO报警器,当CO浓度超标的时候可及时报警,使人们远离CO的侵害。

猜你喜欢

新鲜空气热水器一氧化碳
煤气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谁应该为毁损的热水器负责?
城市中的一缕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书店
Peppa Pig’s Camping
太阳能热水器
为新鲜空气而战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高压一氧化碳压缩机气阀及控制系统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