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化:彰显地方报纸副刊的文化担当与文化自信

2019-06-24张瑜

新闻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副刊本土化文化自信

张瑜

【关键词】副刊;本土化;贴近性;文化担当;文化自信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同质化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报纸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报纸副刊如能秉持本土化运作的理念,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可以有效避免媒体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同时,通过对本土化理念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把副刊建设成当地文化传播的高地,树立地方文化品牌,引领城市文化风尚,体现文化担当,彰显文化自信,展现地方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

如果说,报纸的面孔就是城市的面孔,那么从报纸的副刊我们可以窥见城市的灵魂。报纸最忌千人一面,副刊亦然。副刊需要新鲜、独家、深度、原创性的稿件留住读者,地方报纸副刊更需要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呈现一个城市的风情风貌和内在灵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方媒体的发达程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地方报纸副刊的兴衰起落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地方文化的兴衰变迁。

那么,地方报纸副刊该如何实现本土化运作呢?笔者结合多年副刊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品牌版面栏目

副刊乃报纸的“灵魂”,属于文学与新闻的交叉领域。副刊的版面不像新闻版面以新闻报道为主,而是更多地刊载文学作品和文化类稿件,这就给予了副刊在栏目和版面上更多发挥的空间。很多地方报纸的副刊在取名上采用富有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元素,虽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直言“副刊”“文学”版面,但让人一望即能心领神会为某地报纸副刊,而又觉得灵性闪耀,正印证了副刊乃报纸的“后花园”一说。如《杭州日报》的《西湖》副刊,《安徽日报》的《黄山》副刊,《海南日报》的《椰风》副刊,《苏州日报》的《沧浪》副刊,《金华日报》的《婺江文学》副刊,《衢州日报》的《三衢道》副刊,《湖州日报》的《太湖》副刊,《广州日报》的《花山》副刊,《南国早报》的《红豆》副刊,《南京日报》的《雨花石》《风雅秦淮》副刊,《常州晚报》的《毗陵驿》副刊,《齐鲁晚报》的《青未了》副刊,等等。

以笔者所在的《滁州日报·西涧周刊》为例,其前身为《滁州日报·星期六周刊》,更名为《西涧周刊》后,刊名、版面和相关栏目皆取自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滁州写下的千古名诗《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因此,刊物甫一出炉,就打上了深深的滁州地方历史文化烙印。实际上,《西涧周刊》正是致力于滁州地方新闻与人文的深度报道。该周刊共4个版面,周刊1版封面版《春潮》定位为“文化看点”,力求以独特的角度对文化事件或现象做深入剖析,强调深度;或作为“事件看点”,聚焦热点焦点事件,把事件做透做广;或作为“现象看点”,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扫描跟踪,探寻现象背后的内容;2版《深树》立足新闻的延伸和透视,主要集中对与百姓相关的民生新闻进行深度挖掘,曾推出《外地人在滁州》等群像式延伸性报道,做足“话题”新闻;3版《独怜》定位为都市慢生活轻生活类,关注爱情婚姻家庭等相关内容,风格偏于轻松休闲,与2版《深树》形成轮转板块;《幽草》主要为闲情雅致类的小品美文,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悦读享受,多有本地作家写手文章见报;4版《黄鹂》主要为消费时尚和综艺看台,倾向于娱乐消费报道。4个版面相辅相成,既有严肃认真的大型报道,也有供消闲娱乐的轻松频道,既有深度,也有温度。

在栏目设置上,以深度报道为主的《西涧周刊》封面版曾推出过“大美滁州”、“环滁景深”、“滁阳忆往”等栏目,深度展现滁州山水城林的古风今韵;“寻觅·老手艺”栏目,跟踪寻找城市即将失传的传统手艺,致敬匠人匠心;“西涧·人物”栏目关注本土文化名人、行业新秀、道德楷模;“盘点非遗,传承文明”栏目,聚焦本地非遗项目、记录非遗传承人之风采。如今,《西涧周刊》已成为宣传和了解滁州地方文化的一扇美丽窗口,一张地方品牌副刊报纸。通过《西涧周刊》,很多读者了解到滁州别样的风情风貌和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

二、深耕地方新闻资源,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地方新闻资源和地域文化是地方报纸副刊可以好好开掘的“富矿”,它为副刊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和人文素材,在此基础上深挖勤掘,精耕细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副刊在文学版之外,也需要做一些新闻化运作,专刊或深度主题策划方面的报道,也就成了当代副刊的题中之义。副刊的深度报道,能突破新闻“短平快”的常规局限,发挥副刊“长袖善舞”的优势。一个有深度和温度的地方媒体副刊,应该是一扇反映地方精神风貌的窗口,一块引领地方文化精神的高地。《滁州日报·西涧周刊》封面版出刊以来,一直立足于本地新闻和人文资源,曾推出过《行走天地间,游心山川外——自由行走部落专访》《志愿者沈浩:漫漫寻人路,公益自在心》《坚守成一条绿意盎然的路》《木兰流芳》《愿为风雨野草花》等一大批较有影响力的大型报道、专访,聚焦本土新闻人物、群体,关注本地文化事件和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度报道,引发本土阅读热潮。其中多篇关于滁州本土人物、事件的报道在安徽新闻奖、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获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副刊来说,文化类稿件的题材内容可以表现为回眸城市前世今生,寻觅老街沧桑过往,探秘地域地理风貌,关注本地非遗传承,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副刊深度报道的题材,副刊在这方面的努力,体现了媒体在保存与延续地方文化命脉方面的担当、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方水土一方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长期的文化积淀。南北文化自有差异,皖风徽韵与齐声鲁调各成一派,荆楚情怀与燕赵悲歌亦判然有别。南京为六朝古都,其古迹遗存数不胜数,文化名人层出不穷,以《南京日报》为例,其副刊《风雅秦淮》长期关注金陵雅韵,回味南京历史文化沉淀,并以媒体人的新闻敏感性,结合当下读者的关注热点,以时代视角挖掘解读南京历史文化,再通过报纸精心的编辑和提炼,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向读者呈现。因其融合历史知识与当代视角,内容兼具权威性和可读性,已成为传播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专版。除此以外,《風雅秦淮》版还曾推出过《南京杂志》《申赋渔特稿》等专版,刊载本土著名作家文稿特辑,形成了“文气、大气、正气”的党报副刊特色,为党报“实践三贴近,创新走市场”贡献了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风雅秦淮》已扩版为一叠特色周刊,包含《阅城》《文脉》《书香》《文艺》等多个版面,内容愈加丰富多彩,深入全面、多角度报道与南京有关的历史文化、文艺动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南京作为古都名城在文化上的恢弘气息。

三、维护本地作者群体,培养忠实读者

地方报纸的主要受众是本地读者,维护、稳定好本地读者群,是报纸耐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要想吸引本地读者关注,就需要在报纸上更多地刊发符合本地讀者阅读口味,适合他们阅读心理和需求的内容、热点话题。如果此家报纸副刊与彼家报纸副刊内容并无多少差别,那么,长此以往,读者对副刊便也可有可无,丧失了对一家报纸的阅读忠诚,很快也将流失殆尽了。

地方报纸副刊,尤其是文艺副刊、文学版面,既不能排斥外来稿件,也需要合理地刊载本地作者的稿件,或是以本地内容为主题、内容的稿件。每个地方都有作协等协会和大量的热爱写作的作者、写手,副刊编辑要勤于和地方文化名人、作家、学者、写作爱好者、通讯员、热心读者联系,建立相对固定的副刊重点作者群,努力吸纳本地写作新人,加强副刊编辑与本地作者交流互动,鼓励他们给报纸投稿。受到本地作者关注的副刊,自然也会吸引源源不断的稿源,当副刊版面、编辑、作者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联系和良性的互动时,副刊办起来自然也就如顺水行舟,内容也就融融漾漾,蔚然大观了。如果副刊编辑能经常在版面上多花些心思,构思一些主题专版策划,设置一些有意思、有针对性的栏目,并联络相关作者、读者一起合作,那么,作者、读者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谓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热心的作者、读者还会从各自的视角为编辑提供很多启发性的思路和建议,为报纸副刊出谋划策。多倾听来自读者的声音,报纸会更贴近读者的心声,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报纸副刊也会办得越来越受欢迎。

滁州日报社专副刊部每到岁末年初都会召开一次重点作者交流会,意在“开门邀点子”,即请一些本地的文化名人、有识之士、资深读者聚集在一起座谈,他们为报纸副刊提供了不少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更重要的是,副刊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感情,为副刊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拓展了空间。此外,很多重点策划、主题策划、特刊,也可以通过联合采风、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形成报纸上和现实中的双重交流,从平面媒体到立体空间都活跃着副刊,让副刊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媒体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即使是面对“渠道失灵”、用户流失、平面媒体影响力日渐衰退等诸种问题,地方媒体面对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困境,本土化运作立足于地域性特征,遵守贴近性原则,仍不失为一条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法宝。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副刊本土化文化自信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