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五四时期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效应

2019-06-24何卓颖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易卜生娜拉玩偶

□ 何卓颖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作品。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胡适翻译的《玩偶之家》第一个中文译本。五四时期,易卜生的作品传入中国,其作品体现的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与五四时期的需求相吻合。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试图用西方文化攻破封建思想。于是,这一时期易卜生剧作热潮掀起,《玩偶之家》是当时易卜生剧作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一、从传播学的角度浅析《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一)五四时期的传播环境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都是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封建礼教的制度一直统治压迫着中国妇女。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女性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成为了她们身上的沉重枷锁,使她们翻身不得。

五四时期,中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环境下,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妇女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她们在家庭的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同时,西方一些先进思想的传入,使女性认识到平等、自由的重要性。另外,有识之士要救国救民,提倡新文化的思想,这些就为《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构成了适宜的传播环境。《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的出走迎合了当时五四时期反旧礼教的需要。

无论是《玩偶之家》还是《群鬼》,易卜生的作品都对现实主义社会带有极强烈的讽刺意味,它揭示了现实社会虚伪的道德问题,其作品的现实批判性是振聋发聩的,因此受到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广泛欢迎。五四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中国文学作品环境变得自由宽松,这就为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传播环境。

(二)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

“使用与满足”研究,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玩偶之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要想在中国被大量的观众“消费使用”就必须要满足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1.“娱乐渴求心理”的满足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集小说、戏剧、电影为一体的文化产品,具有“提供娱乐”的重要作用。在那个精神食粮极度缺乏的年代,娜拉的叛逆让人们感到新鲜、好奇,同时,它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调动了情绪上与精神上的解放感。

2.“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

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说:“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审美活动关系。”《玩偶之家》在中国成功传播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在近代,中国妇女的平等意识不断提高,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渐不被她们所接受,娜拉的出走引起了她们的共鸣。因此,《玩偶之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

(三)从“培养分析”理论看五四运动对《玩偶之家》传播的作用

“培养分析”理论尤其强调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识”中的这种巨大作用。五四时期《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同时还刊发了胡适的评论文章《易卜生主义》。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新青年》上,在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中,探寻自我价值的娜拉,直接被看作是诠释时代精神的最佳人选。五四运动时期对娜拉形象的传播,都注重从她追求女权的角度来写,在报道人们追求平等事实的同时还给人们提供了来自小说、戏剧的娱乐。另外,《新青年》寓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于文本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阅听人的思想,从而促进其传播。

二、易卜生作品的传播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易卜生风格的文学作品

在五四时期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玩偶之家》所倡导的女权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群体属性的不同,意味着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社会地位、信念信仰,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对传媒的需求,接触和反应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文人墨客群体对《玩偶之家》的理解和看法大都求同存异,还在其影响下创作了许多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意义的作品流传于中国国内。当时涌现出的一大批文学作品都深受《玩偶之家》的影响,如胡适的《终生大事》、鲁迅的《伤逝》、夏衍的《秋瑾传》、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二)促进中国民众形成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价值观

《玩偶之家》作为一部影响久远的文坛巨作,对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离不开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这是作品融入大众传播的关键一步。由于读者选择机制的多样性和期待视野的不同,能与读者产生互动或者能对读者产生影响的《玩偶之家》,为读者塑造了典型的追求自由和民主平等的人物形象,起到了主流传播的作用。

在团体传播机制里,信息从“传者”与“受者”的互动进入了“受者”与“受者”的互动。在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着,反映在现实生活当中就是作品在读者之间的流传、推广、研讨、交流等各种传播,如鲁迅、胡适等人对《玩偶之家》的各种误读以及大肆宣传,各大话剧社对《玩偶之家》的翻拍和上演。信息的传播,是促成某种相同价值观的团体动力源。即易卜生作品的反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这些价值观直指五四时期的思想界需求,促进中国民众形成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新文化运动和解放运动的发展。

(三)激发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玩偶之家》的传播效应就文化层面来说,体现在观念的更新和对新事物的接受上。当时的妇女受尽了封建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痛苦,所以她们希望得到思想和人性的解放。《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使妇女看到了希望,她们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娜拉给了妇女们重新审视自我并想办法改变不公平的现实世界的勇气。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虽不是爆发中国妇女要求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导火索,但它在中国的传播打动了当时中国人特别是思想被解放了的中国青年的心。这对于处于封建婚姻包办、不能实现男女平等教育制度下的中国青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娜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真正的发展,是在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激起了中国人自己兴办女学的愿望,而易卜生的作品正是在五四时期得到广泛传播的。《玩偶之家》的传播给了当时中国女性奋起反抗的力量,近代社会的女性教育虽道阻且长、发展缓慢,但最终还是冲破了旧社会旧礼教所设置的藩篱。五四时期实现了妇女解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教育的解放,女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便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要求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问题。

三、易卜生作品在中国掀起传播热潮的原因

20世纪初,带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的易卜生作品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列强国家在殖民统治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其中包括了最基本的语言文化,这为易卜生作品的传入做了准备。而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一阵对传统文化抨击的热潮,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易卜生作品的传入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的易卜生热,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一)受众的需要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时期,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基本上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像胡适、鲁迅等中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人都纷纷倾向于外来文化。这一时期,中国从封建传统走向近代,走向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年代,对外来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的需求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剪了辫子的中国男子、不再裹小脚的中国女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转变了自己的思想。这就为易卜生作品的传入和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基础。

(二)媒介的力量

易卜生的作品最开始都是以戏剧的形式在中国传播的,之后胡适在《新青年》中采用文章的形式对易卜生的作品加以传播。这两种媒介就为易卜生作品的传播做了最基础的准备,而这也比口头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大得多。

(三)时代的需要

事件的传播只有在时代主题之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易卜生典型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中,娜拉的独立与勇敢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女人需要的,在经受了长达2000多年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之后,在中国的思想开始融入世界的时候,在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废除旧习俗的条例之后,中国的女性渐渐开始寻求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的独立及其地位的提升,是当时旧中国迈向新中国的其中一步,这是时代的特征。而《玩偶之家》则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鲜明的娜拉的榜样。

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最狂热的时期就是五四时期,因为那个时期需要这样的思想冲击,而之后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就开始慢慢减小。如今,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只不过是中国剧院上演的众多戏剧之一。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从迅猛走向微弱,这是一种规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规律。

四、结语

五四时期的中国群众并不是被迫接受外来文化的,而是在当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存的大背景下,选择性地接触与自己的立场或态度一致的内容,所以易卜生作品中的主人公娜拉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榜样,众多青年女学生走上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的自由、个性发展的道路。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深刻效应,文学上它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冲动;在女性地位上掀起女权运动,不少妇女走向独立的精神境界;影视作品方面推动戏剧在我国的发展。所以说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效应是立体的、影响深远的。

猜你喜欢

易卜生娜拉玩偶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勇敢出走的娜拉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构建多元会通而辩证整合的中国“易卜生学”
——王忠祥教授访谈录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