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是一种鱼

2019-06-22李菲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9年5期
关键词:单细胞祖先鱼类

李菲

我们从哪里来?祖先创造了种种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创世神话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赋予人在自然界中以特殊的地位——人高于其他一切生物。

自然选择理论其实很简单。最适合环境的生物存活并繁殖后代,而那些不太适合环境的生物将慢慢消失。这就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

地球上的环境多种多样,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植物利用光能,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自己的食物;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环境中的各种残渣作为自己的食物;哺乳动物啃食植物或捕猎其他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目前地球上包括人类共有八百多万个物种,这些物种都找到了成功地生存和繁衍的方式。

让我们回到40亿年前地球上最初出现单细胞生物的时候。这个单细胞生物是现在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祖先。最初,这个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衍生出其他单细胞生命。其中某些单细胞生命成功地生存和繁衍到了今天,例如古细菌和细菌。事实上,在今天的地球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都远超人类。可以肯定,它们也会在人类灭亡后继续存在。

大约3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包括真菌、植物和动物。第一个进化出脊椎骨的动物是鱼类。所以,从理论上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是鱼类,包括人类。

后来,鱼类的一个支系登上陆地,演化成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一些爬行动物成为鸟类,一些哺乳动物演化成为灵长类动物。一些灵长类动物成为带尾巴的猴子,而另一些成为巨猿,其中包括各种人类。所以,我们不是从猴子进化而来,人类与猴子共享了同一个祖先。

在鱼类支系进化的同时,细菌、真菌和其他鱼类也在不停地进化。所以,我们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数生命,与我们具有类似的演化经历,同样成功地适应了环境。它们,并不比我们低等。我们,并不比它们高等。

生命的进化并不是一条直线,更不是一个越来越高的梯子。进化并不以人类为终点和目标。各种生物不会进化成为我们,就像我们人类不会变成它们。

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操纵甚至毁灭其他生物,是纯粹的无知和狂妄自大。“万物之灵”这种对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的误解,暗示着人类是进化过程的胜利者,所以人类高于其他生物,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操纵甚至毁灭其他生物。这种认知已经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事实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一棵古老而巨大的生命之樹上的嫩叶。人类,是其中一片叶子。所有的生命都通过看不见的枝条(我们已经灭绝的亲属和我们的进化祖先)而联系在一起。

与其自称“万物之灵”,不如把我们想象成一条脱离水的鱼更好。是的,人是一种学会走路和说话的鱼。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从哪里来,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其他生物相处。

(选自2018年第11期《大众科学》,本刊有改动)

猜你喜欢

单细胞祖先鱼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人工智能助力微生物单细胞鉴定
鱼类运动会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联合SNaPshot和单倍型分析技术建立G6PD缺乏症单细胞基因诊断体系
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谢晓亮院士研发出单细胞测序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