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建造质量能力提升技术研究

2019-06-22詹映龙易辉吴巧荣刘桑罗进友

广东造船 2019年2期
关键词:提升技术

詹映龙 易辉 吴巧荣 刘桑 罗进友

摘    要:本文针对国内造船企业质量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能力提升技术研究,提出主要解决措施。本文对质量能力技术创新、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品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质量能力;提升;技术

中图分类号: U67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quality capacity, conducts targeted research on quality capacit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main solutions. This paper has a broa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quality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hipbuilding quality brand.

Key words: Quality Capabilit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1    前言

多年来,国内造船企业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落实质量责任、推进质量管理提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质量形势稳步提升。但是,目前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短板,有些企业属下部门为了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而拼凑出本部门实际运作流程之外的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现象还常有出现,影响企业的质量基础和品牌信誉,设计质量亟待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亟需强化,因此开展质量能力提升技术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船舶建造质量技术管理实践,研究质量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期望达到提升企业的船舶建造质量能力。

2   影响企业质量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由于企业内部质量管控不严、员工工作技能不足、质量意识不强,造成采购来货质量问题多发、施工质量不稳,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如某企业2018年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设计问题占33.6%、生产过程问题占46%、采购物资质量问题占20.4%,影响船舶交付周期、建造质量和企业信誉。归纳起来,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1) 设计质量亟待提升

设计是船舶建造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影响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因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损失占内部损失成本的很大部分;

(2) 配套物资供方质量保证能力不足

由于造船企业涉及的物资供方众多,质量保证能力管控难度大,往往以价格高低选择物资供方,使船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力

如焊接过程没按照技术标准使用焊条、焊工没按要求持证焊接、带水作业等,造成焊缝质量不稳定、焊接拍片一次合格率不达标;

(4) 全员质量意识仍待强化

有些企业人员缺乏质量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违反工艺纪律,人为责任质量问题屡有发生,对质量事故纠正预防和“举一反三”不深刻。

3    质量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

3.1  GJB9001C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军标GJB9001C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舰船制造企业的一项戰略决策,它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提供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增强顾客满意率;提升应对质量风险能力;证实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证实具备承担装备建设相关任务的能力。

(2) 评价绩效的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顾客满意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外部供方绩效;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质量经济性。

(3) 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思维,使企业能够有效策划过程及相互作用;PDCA循环能确保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基于风险思维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影响和利用机遇。

(4) 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能否将质量管理原则、理念、和价值观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质量管理原则七项内容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5) PDCA循环方法是确定、实施、控制纠正和改进措施的有效工具,是系统管理的方法论和结构化管理模式。通过在企业内各层面上运用PDCA循环,达到改进过程绩效的效果,如图1所示。其中:P为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体系的目标及其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并识别应对风险和机遇;D为执行策划;C为根据方针、目标、要求和所策划活动,对过程以及形成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监视、测量并报告结果;A为采取措施提高绩效,通过对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开展持续改进。

(6)有效发挥5W1H分析法,促进工作系统高效。该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思考方法,是指WHEN(何时)、WHO(何人)、 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什么)、HOW(如何进行),是质量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分解和进行决策的有效思维程序,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相关因素,开展质量策划和管控。

3.2  基于风险和机遇的思维方法

企业属下相关部门要充分识别、正确分析、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提高质量工作有效性。风险分析方法可以是定性、半定量或以上方法的组合,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对风险作出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的有效结果。内部风险分析采用SWOT(强、弱、机遇和威胁)分析法,外部风险分析采用PESTLE(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分析法。

(1)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是概率风险分析法PRA。它以事件树、故障树为核心分析工具,用科学的方法考察系统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支持存在风险下的管理决策,利用基于事故场景的方法分析研究系统,识别系统设计与运行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及其原因,分析风险所导致的事件链,在系统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过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2)实施风险思维法,如图2所示。

① 识别风险和机遇;

② 分析、优化风险和机遇,确定可接受、不可接受、优势、劣势的因素;

③ 制定应对风险措施,根据风险可接受水平策划避免或消除风险控制措施;

④ 实施风险的控制措施;

⑤ 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⑥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如建立知识库、营造改进文化,增强顾客满意度。

(3)实例:某企业在建造开工过程的风险管理中,为保证产品开工后能正常有序进行、将各种风险给产品建造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产品船每个节点按计划实现,開展了物资风险分析,主要包括:① 新增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而引起设备变更,因技术状态不确定因素较多、多家总装厂建造节奏快、供应商供货能力要求高等,经过分析该风险发生概率、风险事件后果等级,其风险综合识别为中等;② 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检验关口前移,按零缺陷要求加强对新增设备、技术状态变更设备出厂检验;按“三不放过”和“双五条”归零原则,控制每道工序质量监督检验;专人管控新增设备和技术状态变更设备物资动态,及时处理现场反馈的物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连续性;管控到货设备证书、资料,避免设备到货时无法符合验收要求。

3.3  实施质量问题“双归零”管理

在设计、合同、采购、生产、交付和售后过程中,当不合格问题出现时,一是要评审和分析不合格的性质、等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二是要确定不合格原因,找出不合格因素;三是要确定是否存在类似的不合格,“举一反三”,分析是否可能再次发生类似的不合格问题。

当产品和服务发生严重、重大质量问题时,实施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双归零”(也叫“双五条”):技术归零五条是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管理归零五条是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某企业设计部门每年编制的典型设计质量案例、质量部门编制的生产过程质量问题、采购质量问题均发布全员共享,是开展质量改进“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

3.4  强化质量大数据辐射功能

(1)船舶建造过程是一项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协作面广、质量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质量大数据构建和应用,强化其辐射功能,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大数据具有互联互通特性,质量交集分析是识别可能存在风险的一种手段,根据船舶质量特点、识别交集与分析项目,形成“五交集”、“六交集”等,如图3所示。

(2)在质量大数据管理应用过程中,按照系统方法,逐层逐系统进行分析,有侧重的选取目标,并考虑质量指标之间的重叠性、关联性,注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明确数据来源的产品和批次,使分析结论和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针对性,更有效进行质量投入和质量改进;建立质量大数据框架,包括设计、合同、采购、生产、交付和售后等过程的质量数据库,通过规范质量数据管理、信息集成,并利用质量大数据信息进行质量统计、质量分析、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达到质量预警与控制,提升质量水平。

(3)开展“三全一多样”质量管理改进活动是提升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有效促进全员参与、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如开展质量技术创新论坛、QC小组活动、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开展质量专业组现场督查、质量专题研讨、船东船厂联合检查等,促进全员积极参与质量改进;二是推进质量检验向质量检验管理转变。通过加强关键过程质量管控,分析共性问题,实施质量预控。如:某企业质量部门经过质量检验管理改进实践,对某系列船补密试验报验信息(包括补密试项目、补密试方法、区域位置、数量、补密试原因、专检情况、船检情况等)总结分析改进方向,在后续建造的产品密性检验开展质量管理改进,并推广到后续系列产品,不断提升质量改进效果;三是开展专项管理改善活动,制订系统性计划,设立专项管理改进小组,制定专项改进方案、确定重点改进项目、定期发布机制,不断提升质量改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公开发布经验,群策群力改进整体质量。

4    结束语

通过对船舶企业质量能力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质量能力提升采取的措施,达到引领船企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建设造船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太亮.装备建设大质量观[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7.

[2]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实

[3] 中国质量协会、国家质检总局.全面质量管理, 2016.

猜你喜欢

提升技术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