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精神的伟大意义

2019-06-21李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李力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中国军人刚强不屈的真实写照。同人类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伟大创举一样,长征从开始到今天一直受到中外政界、军界、思想理论界等各界人士乃至普通群众的关注。回首长征这段历史,离不开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它是长征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中得以贯彻并深深植入我党、我军的遵义精神,成为了红军铁流两万五千里,在长达两年、横跨十一个省(区)的广阔时间空间里凝练而成的长征精神的核心。遵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之魂,是红军之魂,更是民族之魂。

[关键词]遵义会议;遵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中华民族;转折

[作者简介]李力(1985-),男,汉族,陕西清涧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5-0012-04

“遵義”之名,出自《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思是要遵循贤哲先王的教导,行为要端正,做事不要有偏颇,寄托着一种美好的希望和愿景。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圣地,遵义与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最大的不同就是“转折”,它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是遵义独有的品质,而“转折之城”也成为了遵义专享的城市标识。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红军在暗礁密布与激流漩涡的历史大河中操舟前进,在犬牙交错的历史缝隙中摸索前行,经历了许多九死一生、命悬一线的险境,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生存壮大,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遵义会议就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里程碑。如果没有遵义,就没有浴火重生的工农红军;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换言之,正是遵义这座著名的城市与著名的遵义会议,拯救了党、红军与中国的未来。习近平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①

一、名城名会 共产党之魂 让遵义会议与遵义精神成为党遵循“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与“实事求是”原则的不朽典范

如果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觉醒,那么遵义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觉醒”。自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并成为它的一个支部,直至遵义会议之前的十余年间,中国共产党基本定位于共产国际领导的一个下层组织,对于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解决,几乎都要听命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几乎拥有中国革命路线的决定权和中共最高领导的任免权。据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仅1923年至1927年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就为中国革命问题召开了122次会议,做出了738个决定,甚至连领导人选都必须经过他们的首肯或指定。②1927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就撤销了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1931年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在上海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又撤销了李立三、瞿秋白、李维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王明则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随后,李德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到中国,并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事实证明,“共产国际坚持用外国模式和经验来剪裁和规范中国革命,产生了严重的教条主义,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③

历史赋重任于遵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开端,是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条错误的革命路线,结束了一个错误的时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④在客观上,残酷的湘江之战损坏了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电台,在寥廓的长空中没有电波的频频传递而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机会。在主观上,通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的不断失利,从中央到全党全军提高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王稼祥、张闻天逐渐从教条主义中走了出来,向毛泽东正确的思想靠拢;周恩来则意识到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并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虽然搞过武装斗争,但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对于这样与国民党各路军队在广阔、复杂的山地和农村作战的经验非常少,而毛泽东则长年累月奔走在艰苦的山野,并领导革命队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为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在遵义会议后,独立自主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决定自身的政策和方针的行动指南。比如,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老大哥”的经验采取联邦制,而是独立的创造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矛盾激化是加速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却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这更加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的精神与卓越的远见。1882年,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再次阐发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独立自主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与执政兴国的主线所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⑤。习近平的这三个“坚持”,正是对遵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超凡脱俗的勇气与决心,折射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和红军大多数高级干部团结一致的结果;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更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典范,是体现党内民主团结的重要成果。在历时三天的遵义会议中,代表们积极发言,各方面的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而博古作为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也没有利用职权压制不同的意见,表现出了民主的作风。在作出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后,仍然允许一些同志保留意见,没有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过多的追究,而是适当的安排了新的工作。博古也服从了遵义会议及其后作出的相关决定,配合组织的安排,交出了中央主要的文件和印章,张闻天成了党的“总负责人”,凸显出了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的精神,避免了党内分裂和斗争扩大化的出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在中国真正的落地生根。

遵义会议也是实事求是精神在党内占主导地位的起点。“坚持用实践标准统一思想认识,是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蕴含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宝贵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财富。”⑥在遵义会议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也实事求是地处理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尤其是时任“三人团”成员的周恩来,更是主动承担了责任,并转而支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他支持了毛泽东,就是对“三人团”的否定,包括否定了曾经的自己。在当时,李德和博古并不能够深刻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但如果周恩来不出面,“三人团”中的三个人都不认账,毛泽东的意见将非常难以通过,中国共产党也势必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行動的谋划,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⑦“在王明(教条主义)跌倒的地方,毛泽东(实事求是)站了起来。”⑧

后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起点。而这也成为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最鲜明的一条主线。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曾60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词汇。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⑨而在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中,习近平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话语方式来阐释“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对于过去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无疑将铭刻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之上;对于未来而言,“实事求是”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在这场中华民族等待了一百年的盛会中更意味着一段新征程的开启。

二、名城名会 红军之魂 让遵义会议与遵义精神成为建军强军之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继续领导下,在广西的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骤减至3万余人,减员达34%以上,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但遵义会议挽救了工农红军,它从根本上扭转了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连战连败的局面,重新塑造了红军的魂魄,铸就了钢铁雄狮的精神,可谓“涅槃重生”。

在遵义会议中,周恩来做了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与会人员回避了敏感的政治路线问题,集中精力清算了军事路线。在《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文件中,明确指出“华夫同志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对军事上一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用各种压制的方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是被抹杀了。”⑩同时,对军事进攻中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退却中逃跑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批判,纠正了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使党的军事领导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遵义会议对于军事最具历史意义的转变,就是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核心,对红军实施了正确的、统一的、坚强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后的一系列战斗,“王明等人自诩‘百分之百的正确,战场上却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使白区损失百分之百,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根据中国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作战原则。会议增补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周恩来的“三人团”,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也由一个根据地的首脑一跃成为了整个红军的领导核心之一。军事领导机构的调整,为取得伟大的长征胜利奠定了根本的组织保障。

遵义会议期间,在党和红军的宣传发动下,短短10多天时间,就有4000多名遵义儿女义无反顾参加红军,广大群众积极支援红军,筹粮筹款、护理伤病员,给红军带路,帮助红军开路架桥,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战局立即为之一变,随后出现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斗这一连串的事件,前后相接。随之而来的,是革命胜利天平的不断倾斜。遵义会议成为了党对工农红军凝聚力与领导力新旧嬗替的重要一步。

遵义精神是人民军队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人民军队继往开来的精神旗帜,是人民军队建军强军的魂魄。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历史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与建军强军之魂。人民军队从出生到成长,从弱小到强大,从发展到辉煌,关键就在于要有“一支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在继往开来的时代大潮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敌对势力为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而实施的手段层出不穷,我们面对的挑战与考验现实而严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仅提出了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同时又明确的提出了实现强军梦的具体要求。强军,不仅是要一支能打胜仗的部队,更是要一支听党指挥、作风过硬的部队,“强军梦”成为了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重要目标。从遵义铸魂到强军梦,从工农红军到人民解放军,从单一的陆军到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与战略支援部队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构建出了强大的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发出了响彻世界的中国军号声音。

三、名城名会 民族之魂 让遵义会议与遵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一事无成的民族;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无有作为的民族;没有灵魂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取得独立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引领,总需要一个信仰来滋润。所不同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支柱多是以宗教为依托,以自由为信仰;而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历程中所依靠的是一种鼎故革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华文明是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的。”?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屈辱,在列强的侵略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星火燎原、民族危亡的战争年代,中国革命没有成熟的模式,碰了壁,再总结经验教训,重振旗鼓,挫折、失误、流血、牺牲都不能阻挠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决心。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民国以后“自觉而公开地标举再造‘中华民族旗帜最为鲜明突出的先驱者”。?早在1917年,他就在《甲寅日刊》上发表了《大亚细亚主义》一文,指出,“故言大亚细亚主义者,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关键。”?

因此,遵义会议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转折,更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遵义的历史性转折,那么中华民族会在当时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带领下走向何方?中华民族又怎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凌辱下取得胜利?在这个意义上,遵义会议精神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独特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支点。对于过去来说,遵义会议精神无疑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块丰碑;对于未来而言,遵义会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这场中华民族等待了一百年的盛会中更意味着一段新征程的开启。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遵义会议形成了宝贵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遵义会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与遵义精神,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让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依托革命文化与新常态的有效对接,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供给侧改革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11月29日,十八大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序幕。在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中,整个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魅力,凸显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辉煌成就。

四、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就是一种贯穿于党、军队和民族共同的精神。实际上,可以看到的是,正是因为遵义会议的伟大成果,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责任,也承载了更多的希望与期待。发扬遵义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让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使命的担当,一种需要用生命来呵护的责任,这将为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继续提供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有理由相信,遵义精神会成为“中国梦”最伟大的力量源泉,遵义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当遵义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时,必将迸发出改天换地、创造历史的伟力。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气吞山河!

[注释]

①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新华日报,2015-6-19.

②金一南,徐海鹰.苦难辉煌[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3:224.

③曾成贵.党史论坛[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252.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38-339.

⑤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12-27.

⑥于化庭.遵义会议坚持用实践标准统一思想认识[N].光明日报,2012-2-8.

⑦李学东.从遵义会议到改革开放[N].遵义日报,2008-9-12.

⑧李力.中外傳媒视野中的遵义会议述评(2000-2014)[A].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139.

⑨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5-28.

⑩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456-457.

?魏登云.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地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67.

?何毅亭.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N].学习时报,2011-7-25.

?熊澄宇.在交流和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J].求是,2014(18):44.

?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4.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50.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1-9-5.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