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论自信

2019-06-20曲静

中文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曲静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本文从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探析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对策,希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1

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受到国际教育实践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时,其意识形态受到了西方主流观念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思想更为开放,价值观念也更多元,行为取向也比较自我。尤其是追求西方“普世价值”而缺乏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生不在少数。那么如何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论自信,让其肩负起青年的历史责任,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则是新时代高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认清实质,“普世价值”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会出现崇尚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现象,他们追随西方主流文化中鼓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尤其是出国交流后回国的学生会跟你抱怨说“中国一点也不民主,看人家美国,总统是全民选举的”、“中国一点也不自由,这不能干,那不能说的”等等。作为英语专业大大学生,他们本身的课程设置更是会涉及西方的主流文化的讲解和渗透,很多同学会逐渐认为“个人主义”才是个人发展的准则。面对大学生的这种思想动态,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时代新青年的意识形态变得十分重要和严峻。戴立兴便非常尖锐的指出,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因此,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本身要保持理论上清醒,做好课程思政的工作。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育人工作者,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提升新时代新青年大学生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心认同感,是这个时代对育人工作者迫切的需求和要求。

陈先达说,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指导地位,才不会落入西方普世价值的理论圈套。”因此,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要认清“普世价值”的实质,从而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果断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对当代青年的要求时,说到:“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保持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是新时代青年必然的政治选择。

对于广大育人工作者,要构建起“三全育人”的体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德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到每一门课程中去,积极引导新时代新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很多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表示怀疑和踟蹰不前,这正是需要广大育人工作者理论引导的时候,要在坚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山虽高,但已经在半山腰的青年们,如果不登到山顶,怎么可以说不相信山顶的存在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如此,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务必要果断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三、品味经典,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高校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不仅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还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作为中国青年大学生不能只是长着中国脸而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儿的大学生。陈先达说“我们应当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一般都没有“大学语文”相关的课程,所以很多青年大学生的语文知识也就截止到高中教育,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中华经典著作和传统优秀文化修养只减不增,“中国味儿”也变得越来越淡。因此,品味经典,深入经典,我们才够放眼世界的资本。如果一个中国人都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如何能在他国立足。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学生党总支便在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了《习近平用典》读书活动,为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总支进而举办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为主题的《习近平用典》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这次知识竞赛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熟悉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会议讲话、演讲、书信中的用典,加深对其深刻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像总书记那样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那样,高校教育中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也应该是我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代维东。《推进外语专业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探析》。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53-56.

[2]戴立兴。“普世价值“论追求的是别一种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8):1-3.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