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9-06-20江海燕

关键词:组间用药研究组

江海燕

(广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微生物检验是指从患者的机体中采集痰液、尿液或血液,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检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微生物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次年6月期间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各收治的40例患者,试探究采取微生物检验后医院感染和临床用药发生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未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具体资料为:性别:男28例,女12例;年龄:19岁~71岁,平均(45±12)岁。再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具体资料为:性别:男27例,女13例;年龄:20岁至70岁,平均(45±13)岁。将患者的年龄与性别进行组间对比,P>0.05,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医护人员未为对照组进行微生物检验,仅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用药。而对于研究组医护人员则通过微生物检验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试剂板),采取药敏试验,通过纸片扩散法采取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定,待确诊后为患者针对性地使用药物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用药合理率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其中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如下情况:①治疗的药物将患者潜在的感染激活;②患者本来存在感染,经过治疗后又发生新的感染;③新生儿在产中、产后发生感染;④原来无潜伏的感染但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用药合理判定依据为:无重复用药、用药与病情对症、用药与药理机制相符、无潜在的药物抵抗[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40例住院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此次所有结果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表示形式(n,%),利用软件可检验卡方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临床用药合理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2.5%的临床用药合理率;同时,研究组仅有2.5%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15%),两组在两项指标上的差异全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临床用药合理率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组间对比 [n(%)]

3 讨 论

临床合理用药指的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结合药物的药理机制,为患者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地以较小的剂量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以实现药品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而现阶段临床存在较为普遍的用药不合理问题,其或是因为医生没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用药指征而采取了不合理的用药方案设计,或是因为医生没有为患者使用针对性的药物,最终导致微生物出现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医院已经可以达到无菌治疗要求、具有无菌治疗环境,但是耐药性升高会使患者的感染更加复杂,因此若要对症用药者必须进行微生物检验。

出于控制医院感染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考虑,医护人员不应该直接凭临床经验用药,而是应该基于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为患者针对性用药,而从结果可以发现,采取微生物检验的研究组其临床用药合理率高于未采取微生物检验的对照组(97.5% vs 82.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 vs 15%),可见采取微生物检验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于医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通过采取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同时显著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组间用药研究组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