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2019-06-20吕新方

关键词:还原酶瑞舒伐阿托

吕新方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214)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血脂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及早应用可起到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属于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也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排除近期进行抗凝治疗、冠脉介入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人分为A组(n=60例)和B组(n=60例),A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0岁,平均(63.39±4.41)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5例,血脂异常28例,糖尿病13例。B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8~80岁,平均(63.32±4.59)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3例,血脂异常26例,糖尿病15例。A组及B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病人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生产批号120128,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mg,每日1次。B组病人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予瑞舒伐他汀(生产批号:120113,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mg,每日1次。两组病人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水平、hs-CR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病人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DC-C、HDL-C、TG、TC等血脂指标,hs-CRP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统计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以P<0.05则表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A组及B组的LDC-C、HDL-C、TG、TC、hs-CR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及B组的LDC-C、HDL-C、TG、TC、hs-CRP、LV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值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病人的值效果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LDC-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TC(mmol/L) hs-CRP(mg/L) LVEF(%)A组 治疗前 3.54±1.08 1.03±0.28 2.42±0.55 5.49±1.13 12.85±2.89 45.58±5.51治疗后 1.68±0.44* 1.93±0.36* 1.20±0.31* 3.07±1.09* 1.76±0.38* 56.67±8.48*B组 治疗前 3.52±1.11 1.05±0.32 2.44±0.52 5.58±1.18 12.81±2.93 45.61±5.32治疗后 1.73±0.49* 1.91±0.38* 1.15±0.34* 3.15±1.05* 1.72±0.34* 56.43±8.66*

3 讨 论

近些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关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大多学者认为冠心病是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1],冠心病病人的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且纤维帽比较薄,极易发生破裂,而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及时治疗冠心病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以TG升高的脂质代谢紊乱是诱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调节血脂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的合成产生竞争性抑制,从而有效阻断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反馈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分泌的增加,从而促进血清胆固醇的清除。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β-100,减少脂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两种他汀类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合成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从而促进LDL的摄取及代谢。瑞舒伐他汀为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增加肝LDL细胞表面受体的数量,从而促进LDL的吸收及代谢,还能有效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

研究显示[2],动脉硬化斑块中还含有大量的炎症细胞,结果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冠心病患者中若出现LDC-C、HDL-C、TG、TC等指标异常,若同时存在hs-CRP水平升高,则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监测冠心病的hs-CRP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预后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及B组的LDC-C、HDL-C、TG、TC、hs-CRP、LV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血脂水平及心功能。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血脂水平及心功能。

猜你喜欢

还原酶瑞舒伐阿托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抑制miR-122-5p减轻LPS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亚硝酸盐降解进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