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探究

2019-06-20

关键词:生命安全合理性心血管

付 乐

(嘉兴老年医疗中心,浙江 嘉兴 314000)

心血管作为机体常见性、多发性循环系统病症,包括急性及慢性两种类型,往往是由动脉硬化导致,且多集中在老年、肥胖和饮食不良等群体中。随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老龄化社会的改变,使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对机体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而这需要借助药物干预的方式,对病情加以控制,但若出现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则必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对此,择取本康复医院2017年02月~2019年0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80例心血管病患者,探讨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本康复医院2017年02月~2019年0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80例心血管病患者,即男性43例、女性37例;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2岁,中位数为(75.38±5.50)岁;于康复治疗过程中,共开具处方180张,均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例如性别、住院时间和药物类别、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和不良反应;且依据个体病况的不同,对DDD(每日用药限定日剂量)进行计算[2]。

1.3 观察指标

按照DDD值和DUI(药物利用指数)判定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即DUI≤1时,则必将用药合理,DDDs值为用药总剂量除以DDD,DUI为DDDS除以用药总时间[3]。

2 结 果

2.1 疾病类型

80例心血管患者中,37例为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为高血压、13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为心肌炎。

2.2 用药时间

80例患者均为持续性用药,用药时间在9~70 d者为62例,>100 d者为18例。

2.3 药物利用指数

通过对患者药物利用指数的思考,可知占据首位的为硝苯地平缓释片,其次为厄贝沙坦、卡托普利,而硝酸异山梨酯用药最不合理,见表1。

表1 记录患者临床用药情况(n,%)

3 讨 论

心血管作为现代医疗中常见循环系统病症,具有高发病率、病变范围广、种类多、病因复杂等特点,多见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病。特别是在社会压力、饮食结构失衡、生活习惯不良等条件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呈现年龄化趋势。而若要此类疾病的把控,则应以药物治疗为前提,辅之用药合理性的压控,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思考,(1)做好心血管常见药研究。目前各医院在进行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中,多以抗高血压、抗心绞痛和抗心律失常、强心类及抗动脉硬化等药物为主要,再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对药物予以合理搭配,但多为3~5种药物联合给药。(2)于医学角度而言,若DUI值≤1时,则表现为临床用药合理。本研究中,除硝酸异山梨酯超过1之外,其余药物均在合理范围内,则表明国内于心血管临床用药中基本处于合理状态,虽个别药物超出规定范围但可借助药物调整的方式,改善此状况。(3)由于先天因素,使之在呈现遗传多样性、特殊性特点的同时,对药物反应及代谢造成不同影响,而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对药物种类予以合理选择,则是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关键。

总而言之,若要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合理性,则应在全方位把控其病情进展的前提下,对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予以严控。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合理性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奇遇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