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策略

2019-06-19金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金柱

【摘 要】本文針对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互动现状,提出五点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发掘有效互动策略的“支点”,展现有效互动策略的“生动点”,捕捉有效互动策略的“生成点”,创造有效互动策略的“焦点”,激发有效互动策略的“共鸣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地持续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67-02一、高中化学课堂学习情况调查1.学生喜欢的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分析。高中学生喜欢的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显然,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师生互动学习,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讲授为主,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学习,还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a、化学学习习惯的惯性所致,可能过多的是“圈养”起来嗷嗷待哺;b、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相对封闭;c、各种高中办学水平差异显著,教师、教具、教学方式也参差不齐,互动学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渴望师生互动学习。2.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交流互动意愿分析根据图2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具体的化学课堂中交流互动的意愿表现出以下特点:a、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化学比较感兴趣,主观上愿意参与交流互动;b、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表示出忧虑,害怕师生给出评价,矛盾心理凸显。3.化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分析。高考的指挥棒无形中增大了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的难度。首先是观念上,大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知识本位的观念上,并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不愿意了解专业的系统理论,缺乏创新精神,就像带火星的木条再也无法遇到纯净的氧气,难成一眼“活泉”。其次是操作上,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掌控,学生充当接收各种知识的容器,知识的传授只是一个物理的、单向的、被动的过程。第三是课堂互动内容上,可能选择不当,难度、时机把握不好,正像粗盐提纯中除杂试剂的选择不当,剂量、顺序把握不准,提纯过程必定困难重重。第四是课堂互动形式上,有些课堂互动流于形而止于实,课堂有效问题缺少,互动价值不高。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策略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只有这种如鱼得水的互动才能算得上是平等、和谐、高效的互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实现师生认知和情感的交流。[1]1.找“支点”,类比策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类比是思维的“支点”,通过对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类比分析,不但能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水平,更能合理地探求未知的科学规律,我们必须充分发掘互动策略的“支点”,使学生“能动”成为可能,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境界。例如,在苯酚酸性强弱的新授课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思辨了如下过程:新授课布设陷阱,形成认知冲突:师:若已知苯酚与碳酸的酸性关系:H2CO3 >> HCO-3,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当CO2通入苯酚钠溶液时的化学方程式。生甲:2C6H5ONa+CO2(少量)+H2O→2C6H5OH+Na2CO3C6H5ONa+CO2(过量)+H2O→C6H5OH+NaHCO3生乙:C6H5ONa+CO2(无论多少)+H2O→C6H5OH+NaHCO3此时,台下学生议论纷纷,探索热情高涨。我顺势把支持各自观点的学生分为两大组,要求互相反驳并提出理由。……师生共评:两位同学对之前学过的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掌握的都很好,但生乙思考的更为全面细致。因为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的一级与二级电离的酸性之间,苯酚与Na2CO3仍要发生反应: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不能思维定势,必须审时度势。趁热打铁,我又提出如下问题:已知苯酚与亚硫酸的酸性关系为:H2SO3 > HSO-3 >当SO2通入苯酚钠溶液时的反应情况?这时,全班同学思维高度集中,各个自信满满,同学们又好又快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如此引导学生“能动”地在类比中品味,在反馈中深入,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创“生动”,竞争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利用化学实验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充分展现有效互动策略的“生动点”,使学生“会动”。研究表明,合理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形成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个体和集体的战斗力。竞争性互动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教学中,从而使沉寂的课堂活跃起来。[2]3.促“生成”,“拿来”策略。教师应该吃透教学内容,摸准学生学习心理,善于捕捉有效互动策略的“生成点”,有时候“节外”也可以“生枝”,“塞翁”也可以“失马”,学生思维的野马在拓展了的空间中驰骋,不无裨益。这样可以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比如乙烯第二课时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讲台前进行演示实验:投影:[观察与思考]师:钱斌,请你填写一下这个表格。钱斌:(略加思考,站起来说出了他的想法)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象描述得很到位,和性质的联系也很准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甲:烧瓶内好像出现了黑色,那是什么物质呀?学生甲:哦,我明白了。是浓硫酸的脱水性,使乙醇脱水成碳了。学生乙:既然生成了碳,那么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而SO2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那就说明不了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了。学生丙:SO2也会使溴水褪色,那这个实验也不做数了。学生丁:还有啊,为什么书上写的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而老师你用的是溴水,它们之间有区别吗?师:这些问题很有意义,同学们想得很深入。实验中会生成SO2,SO2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但是不是这些实验都失去意义了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支试管。(指着溴水和乙烯反应后的试管)学生乙:试管里面的液体好像分层了,底部好像有油状液体。师:对啊,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生:说明生成了比水重不溶于水的二溴乙烷。学生丙:哦,这样的话,虽然有SO2干扰,不也能说明乙烯和溴水反应了。师:再来看看溴水的问题。溴水中除了溴分子以外,还有哪些成份?生:还有HBr、HBrO、H2O师:那溴的CCl4溶液中呢?生:Br2、CCl4师:结合加成反应的原理,想想这两种溶液哪个更好。学生丁:那当然是溴的CCl4溶液了,副反应少,干扰少。师:没错。其实溴水、溴的CCl4溶液中通入乙烯,都能发生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但考虑到副反应问题,教材上选了溴的CCl4溶液,体现了教材的科学严谨。师:再来看看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这个实验。师:能不能设计实验排除干扰呢?学生戊:应该可以的,先把SO2除掉就行了。……对问题有效性的判断,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体现。首先,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其次,教学设计要留有空间,教学过程可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应注重引导。再次,要不断学习总结,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对问题有效性的辨别能力,做到不盲从。[3]4.访“焦点”,“剥笋”策略。课堂教学中,倾注师生较多时间与精力的一定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有促进、对学生思维智慧有挑战、对学生情感精神有触动的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与预设时,要充分关注发现和提炼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可以“层层剥笋”似的、“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4]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有效互动策略的“聚焦点”,驱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在课本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教学中,我相继提出以下问题,或并进、或深入,以期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1)你能推测乙酸与乙醇在反应中可能的断键方式吗?(2)若要证明自己的推测,你可以提供出科学合理的验证方法吗?(3)如果乙酸中的氧原子标记为18O,那么产物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是多少?(4)如果乙醇中的氧原子标记为18O,那么最终含18O的物质有哪些?(5)若要合成CH3CO18OC2H5或者CH3C18OOC2H5,需要哪些原料?此处设计不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的原理,而且巩固了醇、醛、羧酸的转化关系,此谓“知新”不忘“温故”。只有当预设的问题“聚焦”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有意义地主动构建化学知识。再如讲金属镁的性质时,老师若提出“怎样才能将燃烧的镁带火焰熄灭”的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用CO2气体。此时再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演示将燃烧的镁带伸入到装满CO2的集气瓶中,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课堂焦点迅速形成。学生经过仔细观察燃烧后集气瓶中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分析生成了“白加黑”即氧化镁和碳,最后终于得出了“不能用CO2来熄灭镁带火焰”的正确结论。接着,老师又给学生一个惊喜:镁条在氮气中燃烧。同时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主要有哪些?(2)若有1mol镁分别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这样在一惊一喜、一学一练之间,不仅教会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掌握镁与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事物普遍规律的同时,还应注意其特殊性,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5.抓“共鸣”,情感策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化学课程的理念部分提到了“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苏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化学史话”等栏目,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品质。我们可以从“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就开始,比如:为什么“需要的聪明才智比发现十种新元素还要高”的首次人工合成尿素能在维勒的手中完成,而钒元素的发现却在他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在讲解原子结构时,结合卢瑟福试验,讲述严密的科学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加上精确的试验,使他成功地打开了原子神秘大门的丰富史实,使学生大开眼界,在兴奋不已的同时,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可以联系当时震惊全国的“杨玉霞毁容案”;在讲乙醇的性质时,可以展示令人发指的“山西朔州假酒案”;在讲王水的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叙述丹麦科学家玻尔用王水保存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都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同学们心中或气愤或鼓舞的内在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不仅可以做掌握知识的催化剂,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类比策略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学首先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支点”,使学生“能动”;竞争策略是课堂互动的深化,可以使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动机;“拿来”策略是课堂互动的延伸,教学可以“节外生枝”,实现不一样的精彩;“剥笋”策略是课堂互动的焦点,教学问题环环相扣,各个击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情感策略是课堂互动的升华,从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热爱化学科学的涟漪,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和以后可能的研究道路上的求实求真的精神。参考文献[1]陈伟达.互动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1,(11),43-44.[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38-40.[3]周忠辉.课堂“意外”问题的处理—动态生成性教学.http://www.docin.com/p-17568441.html.[4]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5,83.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