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战略营销的哲学思考

2019-06-19吴越舟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任正非华为英雄

吴越舟

华为为什么会成功?任正非答:“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折中,而是中和、中道之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准确把握事物两极而适宜行事的最高智慧,是用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以适度、恰当的行动方式,追求对立面的整体协调统一。

任正非认为,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在黑白两极之间大量存在的是灰度。对企业领导者而言,重要的是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节奏,懂得开放、妥协、灰度,不走极端,行动适宜。这是华为的成功之道,也是华为战略营销成功的终极密码。

纵观华为的发展历程,华为人能从不同的时空要素中出发,采用适合当时形势的营销策略,战略营销各个层面的对立两极逐渐融会贯通。从“孤胆英雄”到团队协作、四轮驱动,再到“同频共振”、志存高远与“智慧高演”,从分到合,从合到融,体现出的是华为在实践中辩证运用中庸之道的战略营销智慧。

“孤胆英雄”与团队协同

时势造英雄

华为创立的初期,市场营销面临内外矛盾等诸多困境,迫切需要英雄来破局。艰难与困苦的局面,呼唤英雄,也为英雄的脱颖而出准备了条件。能力突出、胆大心细的个人、业绩突出的“孤胆英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一旦被突破,他就成为华为营销的功臣、头狼与英雄。

1995年,任正非在市场总部高中级干部就职仪式上做了《英雄好汉站出来》的讲话,他指出市场是公司的生命线,是关系华为生死存亡的前方阵地,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候,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永远不会有第二名。狭路相逢勇者胜,真正的热血儿女、英雄好汉要勇敢地站出来,一展身手,这个伟大时代呼唤着英雄骄子。

为此,对于从事市场工作的人员,华为会在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公司对按业绩提成的销售人员实行上不封顶的分配政策。1997年,任正非再次发表《呼唤英雄》的讲话:“华为将自己的目标选定向世界一流公司靠拢,而现在差距又这么大,更迫切地需要英雄,那种群体奋斗的英雄,那种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英雄。”

时势造团队

推崇英雄、造就英雄、奖励英雄的实践发展,强化的是个人主义,忽视的是团队协作;导向的是传奇业绩,忽视的是规范和制度。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企业。”前期的华为,对营销英雄的迫切呼唤,恰恰反映的是一种无序和混乱。隨着华为市场规模和领域的日益拓展,营销的健康发展必然走向规范和制度化,必须依靠团队协作的力量。1998年的《华为基本法》第32条营销队伍建设中,强调“我们重视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团队精神的销售工程师与营销管理者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战略营销管理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着重强调团队精神,淡化英雄主义。

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企业

在任正非看来,公司由小变大,就要从英雄创造历史,变为正规化、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从个人成就驱动变为责任导向。这就像一列火车,途中有数百人扳了道岔,有数十个驾驶员接力,不能说最后一个驾车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他也仅是一个代表,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为此,必须改革薪酬激励体系,建立团队责任结果导向的价值评价和分配体系,任正非说:“如果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的导向是不正确的,就会引发行为英雄化。行为英雄化不仅仅是破坏了公司的流程,严重的还会导致公司最终分裂。”

时代呼唤“英雄与团队”协同

强调个人英雄与团队协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个人奉献与特长表现,侧重于微观的进取性;团队协同思维体现了集体团结、和谐共赢,侧重于宏观协调性。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要强化团队责任和管理;对于基层员工和干部,要强调个人努力和贡献,强化英雄。“不当英雄,你也无法通向中高级管理者,谁会选拔你呢?对基层干部我们的原则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坚决执行,严格管理,有效监控,诚信服务。与高级干部标准反过来,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悖论。”

由此,华为营销管理在队伍建设上,形成了既呼唤英雄,又强调团队协作,更要处理好两者的比例与平衡的局面。在2018年华为发布的《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中,把这一营销管理智慧凝炼为一句话:“华为鼓励集体奋斗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成功的评价首先是基于对部门及公司集体的贡献;其次才是个人的表现,要实事求是,紧贴实际,“做好鼓励集体奋斗与鼓励个人英雄主义间的激励导向取舍。”

四轮驱动与“同频共振”

前后驱动,切换失衡

华为创立时靠营销起步,但任正非深知代理国外产品没有未来。1989年,任正非就下定决心要自己动手组装第一款产品—低端交换机BH01。由于价格低,切入低端市场后,产品很快就供不应求。关键时刻,供应商以断货相威胁,掐住了华为命脉。任正非着急地说:“再发不出货,公司就要破产了。”

痛定思痛,经过了近一年的研发攻关,华为终于成功自主研发出可控制供应链的交换机BH03。刻骨铭心的教训,使华为坚定了自主研发的意志,在1998年的基本法中规定“我们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的比例。”以量化的宣言,彰显了华为战略的执着与坚定。

前轮营销驱动,后轮研发驱动,成为公司快速成长的两大动力之源。一手抓营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一手抓研发,强调板凳要坐十年冷,沉下心耐住寂寞,持续创新。

结果任正非很快发现,研发与营销开始脱节,前轮驱动与后轮驱动的频率冲突,切换出现失衡。在技术高手云集的研发体系中,始终弥漫着追求性能先进性、用材高贵性与设计完美性的理想情结:侧重技术的细节、专业与局部思考,忽略客户实际的应用、维护、运营与经营的整体思考。研发与营销之间仿佛始终存在着一条隐性的、深不可测且难以逾越的鸿沟。

猜你喜欢

任正非华为英雄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英雄
站在矮处得人心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焦点任正非
站在矮处得人心
华为:畅享8系列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