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孔成像装置的改进及使用

2019-06-18肖艳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使用方法

肖艳艳

【摘 要】本文从八年级物理教材习题中小孔成像装置的缺点谈起,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并介绍了其制作方法、优点和多种使用方法。

【关键词】小孔成像装置;改进制作;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145-02

在教学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内容时,小孔成像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按书后习题用易拉罐做起了小孔成像装置,想观察小孔成像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结果在课堂上拿出来展示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为了保持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创新能力,笔者鼓励并指导学生改进了这个实验装置。利用新装置成功地观察到了清晰的像,还能探究小孔成像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1 原装置进行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1.1 小孔尺寸过小或过大

小孔极小时,像模糊不清。因为小孔的线度太小,和光的波长可比時,此时通过小孔的光将不再直线传播,而是要发生衍射,这时的光学现象已经超出了小孔成像的范围。

小孔较小时,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大量光束中,只有很细的一束通过小孔,其他发光点发出的光束大多不与它相重叠,所以像比较清晰;若进入小孔的光线太弱,成像太暗而无法看清楚[1]。

小孔较大时,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可以达到多处,多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相互重叠,图像就会变得不那么清晰,所成的像被射进筒内的大量的光线形成的光斑给对比下去了。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对小孔的尺度“小”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打了一只较小或者较大的孔,就观察不到清晰的像[2]。适当的选择小孔尺寸,是得到清晰图像的

关键。

1.2 光屏和小孔的距离太近或者太远

学生在用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时,将罐体截去了一半,留下一小段作为材料制作,这样做出来的小孔成像装置,光屏距离小孔位置太近,用它对物体进行观察时,光屏上会有一个小而模糊的像,同时还会出现一个与孔形状相同的亮斑。

有学生嫌弃易拉罐在制作过程中不容易剪切打孔,选择了薯片罐替代。使用长筒薯片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的同学,在用制作好的装置对教室边的窗户进行观察时,得不到清晰的像。此种情况是因为光屏距离小孔太远,而被观察的物体尺寸较大,通过小孔的光直线传播不到光屏上,成不了清晰的像。

1.3 被观察物体较暗或者光屏所处环境过亮

小孔成像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小孔要“小”,故能通过小孔的光线量自然很少,实际光屏上像是相当暗淡的。在家里利用烛光借助暗室或夜晚,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像。带到学校将装置小孔正对窗户外的自然光照射下的物体,光屏处在一个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像的明亮对比度降低,人眼不易观察。

2 对原装置进行改进

2.1 改进后装置展示

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成功地制成了小孔成像装置如图1所示。

装置说明:①长方体纸盒(外筒);②薄片磁体;③半透明描写纸;④长方体纸盒(内筒)。

2.2制作方法

(1)外筒的制作

外筒的选材上范围比较广,可用薯片罐、长方体纸盒、牙膏盒、化妆品盒等厚实纸盒。如果选择比较薄的纸盒,内部过于明亮,本来暗淡的像会更加看不清。图1中选用了酒的包装盒,底部是一块薄铁皮。在铁皮底部中央位置用工具打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孔,边长1cm以上(方便用于更深一步的探究)。将薄片磁体平行于三角形的底边放好,如图2(a);用于改变小孔的大小,如图2(b);或改变小孔的形状,如图2(c)。对于普通纸盒,可以裁剪一块卡纸涂黑用于粘贴小孔。

(2)内筒的制作

内筒材料的选择,同样需要厚实遮光材料,可选取内径比外筒小一些的纸盒,纸筒长度大于外筒为好。将准备好的练字半透明描写纸(超市半透明塑料袋)铺平,用胶带纸将其拉紧包在方筒的一端,作光屏,如图1中的

装置④。

(3)组合小孔成像装置

将内筒有半透明膜的一端朝着小孔方向插入外筒中,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简易小孔成像装置就制作完毕了。将磁片如图2(b)备放,对着窗户或者近处自然光下的物体观察。

2.3 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学生在制作和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有如下几个

优点。

(1)选材容易获得,制作过程简单。此装置需两个内径相近的纸盒、美工刀、胶带纸、半透明描写纸、磁片(可用厚实纸片代替),从制作材料的获取上来说比较容易。制作工艺简单,学生很快就能完成。

(2)设计巧妙,效果明显,稳定性好,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此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初衷就是为了克服在明亮的环境中,光屏上的像明亮对比度较低的缺点,在室外使用时,将眼睛凑近内筒口堵住筒口,形成一个暗室,几乎没有光线摄入内筒,就不会有光线干扰,保证成像清晰度高。

(3)功能强大,一个装置可以进行多种探究活动。此装置除了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像以外,还可以进行多种关于小孔成像问题的探究活动。

(4)操作简单,便于保存。在观察小孔成像时,只需要将小孔端对准被观察物体,眼睛贴近内筒开口端,将内筒拉出或推进调整即可自由观察到清晰的像。使用完毕将内筒推入外筒低端,便于保存。

(5)成本低,便于推广。纸盒到处可得,不用特地去购买,即使没有现成的纸盒,也可以用厚实的封面纸质卷制而成,对于缺乏实验器材的学校,特别有意义。

3 改进后装置的使用方法

3.1 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将小孔用磁片(或纸片)遮盖到3 mm左右,对着教室较远的窗户,眼睛凑近内筒口,将内筒向外拉,直至出现清晰可观察的像。

3.2 探究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像的大小和小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关系。在观察到清晰的像的基础上,拿着装置慢慢远离或靠近窗口。当远离窗口时,光屏上的像变小;反之,像变大。

(2)探究像的大小、小孔和光屏之间距离的关系。在观察到清晰成像的基础上,不移动装置所处的位置,前后拉动内筒。当向外拉动内筒时,光屏上的像变大变暗;反之,像变小变亮。若继续向内推动内筒,使得光屏推得和小孔靠得太近,像会变模糊,甚至无法观察到,仅呈现三角形的光斑。

3.3 探究像形状与小孔形状是否有关

在观察到清晰的像的基础上,将磁片按照如图2b、c放置,不改变外筒和内筒位置,两种情况下像的大小和形状都没变。不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在光屏上用铅笔打上了坐标方格线,观察大小关系更加直观明了。

3.4 探究像的大小与小孔的大小是否有关

在观察到清晰的像的基础上,将磁片按照如图2b放置,保持磁片在与小孔的底边平行的方向移动,多改变几次磁片的位置,不改变外筒和内筒的位置,小孔成像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不随孔的大小改变,但其亮度会随着孔的变小而变暗。

3.5 初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条件

本装置可粗略判断出小孔成像的条件。将磁片按照图2b放置,使小孔尺寸为2 mm左右,并对着远处的窗户进行观察,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将磁片向小孔底边移动,逐步增加小孔的尺寸,光屏上的像渐渐变模糊,甚至变成一个边缘模糊的光斑。从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条件之一是小孔要小于某个尺寸。

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的时候,向内推动内筒,可以观察到当光屏非常接近小孔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留下一个与小孔形状相同的光斑。从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另一个条件是光屏和小孔要有一定的距离。

该改进后的装置能直观地将小孔成像中多种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直线传播”知识为原理的小孔成像现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这样的物理课堂具有物理味,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学生通过“看”到“做”到“悟”,在体验中悟出小孔成像相關的道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有助于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曹开铮.一道“小孔成像”题的实验探究[J].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2008(1).

[2]江耀基.自制模拟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演示仪[J].物理教学,2017(2).

猜你喜欢

使用方法
浅述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措施
合理利用数学错题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农民对农用车的使用方法及维修方法
试探图片在微信平台营销中的有效应用
防雷装置检测中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与使用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小学语文教材
海南省综合能效管理平台的运用分析
建筑给排水塑料管材使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