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初期多元主体责任探析

2019-06-18杨宇航

新西部 2019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养老主体

农村老龄化进程快速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只用了十八年(1981-1999年),而法国用了一百一十五年,瑞士用了八十五年,英国用了八十年,美国用了六十年,[1]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速度是令人惊讶的。而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年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4%,[2]这远远超出了联合国关于社会老龄化的标准。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即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3]同时,中国相比于其他老龄化国家而言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数量大,在现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或上学,再加上城市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调整,其中很多农民工子女也随之进城上学,所以在农村留下的很多是老人,这样,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就大大高于城市。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养老资源却又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这时对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探讨研究和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主体角色的探讨

1、家庭:迫不得已的主力军

家庭的养老功能虽然弱化,但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期仍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这是由农村老人传统养老观念的固化与服务提供者责任规避的主观因素和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和机制的缺乏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1)生活照料者。虽然家庭这个角色的扮演因为前文所提到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而受到挑战,但是基于农村社区血缘和地缘情感,农村老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密切,相互之间的帮扶能使老年人更易于接受。农村老年人家庭可以就近结成“帮扶联盟”,在形式上组成一个大家庭,在基本的生活照顾方面彼此照应,对彼此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彼此之间出现的意外状况,将老人的生命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老人养老服务的诉求者。在“大家庭”成员互助期间发现自身无法满足而又亟需解决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为政府在引进服务和制定政策时提供参考,并将这些需求总结起来,提供给服务主体机构,使其能够快速合理地制定服务计划,并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老年人自己的照顾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出来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2、政府:具体事务的主导者

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期,政府的大力推动是不可或缺的,在其中的作用必定是占主导的,这是由我国政府在福利制度中的地位和当前相关社会力量弱小的实际所决定的。

(1)农村经济发展者。就我国整体而言,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因此,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期首先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者。

经济发展者的角色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期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第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政府组织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中央总揽全局,地方及基层政府组织以自身实际,开发当地农村社区的经济潜力,最主要还是要激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投身扩展创收渠道的实践中,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自我养老的能力。农村基层政府使本地经济明显好转,才有足够的财力和威信推动本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和企业进驻农村参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2)政策制定者。虽然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经济建设的任务重,但并不是没有条件让经济建设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步进行,关键在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落实。

除了直接有利于促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就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涉及保障老年人权益权利及参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和人员的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还需要给予回乡服务的人才鼓励政策和参与企业的优惠政策的制定。

(3)倡导者。农村基层政府针对村民对社区养老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倡导宣传,普及社区养老的知识,让村民们了解社区养老的知识和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好处,使其在观念上接受社区养老的形式。

农村基层政府的倡导角色还是指对社会其他主体的倡导。在农村基层政府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吸引社会资金就显得尤为必要。农村基层政府应结合社会力量的不同诉求,吸收社会资金设立慈善养老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上,倡导专业的民间非营利机构投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使他们在社区养老服务和本地志愿者培养和组织方面发挥专业作用。

(4)规划者。规划者主要是指农村基层政府组织结合自己所辖区域的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各方面的实际,对该区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做出明确的规划。现在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够,所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一直都处在断断续续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严重,导致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很难有实质性进展。所以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基层政府投入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建立专家咨询库,为其提供相关专业指导,对区域内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科学规划。

3、社会企业:农村经济促进者

农村工业基础薄弱,生产组织能力差,技术落后,销售和获取信息渠道少,劳动力流失严重。因此造成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构建。引入社会企业则将使这一情况大大改善。

第一,社会企业,特别是以农产品加工的社会企业进驻农村,除了有利于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为农村带去资金和技术,促成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村民的农产品生产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而且有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减少了农民的生产风险,这对农民创收和当地农村基层组织的财政收入的增加是有利的,能够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二,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客观上需要为其生产原料的村民进行合作生产才能保障其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必须要把原来的个体散户组织起来,这又培养了村民之间的纪律性和协作精神,这就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服务队伍的组织和培养提供了前期准备。

除以上两点作用外,社会企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老人的人际网络扩展、信息传递的速率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4、公益组织:基本服务提供者与公益观念的输入者

这里所说的公益组织包括慈善基金会、公益志愿者组织和社工机构等。前两者在构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初期,主要扮演资金筹措者、资源链接者和人力资源提供者,社工机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承担政策影响人的角色。

(1)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凭借已有的社会公信力和广泛的筹资渠道,能够在资金筹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所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可以直接针对农村社区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给予捐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竞标方式,为这些老年人购买护理服务和社工服务,而自己承担监督者的角色。这样既保证了老年人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又保证了老年人生理和精神需求。

(2)社工机构。社工机构主要是利用在城市积累的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和自己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参与到農村社区养老事业建设中去。第一,根据社工专业知识和以前的服务经验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第二,作为农村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在服务过程中,从专业角度出发,及时了解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整理反馈给政府,为这些老人争取基本的养老资源。同时,通过“普法”等社区活动与村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老人们最迫切的需求,并据此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村民中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为以后自己的专业服务的铺开奠定基础。

5、医疗机构:老人健康的监管人

在这里所谓的医疗机构最主要是指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在构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初期,主要工作除了现有的义诊和建档立卡服务外,还需要培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护理队伍。乡镇卫生院可以组织分布在各村的医疗诊所的医生和原来的赤脚医生成立农村医疗护理队,对队员进行统一护理培训,再让他们给予他们所在村的老人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以责任制分派的方式给予落实。在护理的同时,队员须随时对自己所负责区域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做好每一次的探访记录,保证能对老年人的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反应。

各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

万事开头难,在各主体间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相应的责任外,还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

这个时期,在多元主体中,政府处于一个总揽全局的作用,必定是各主体的领导者。这里所说的总揽全局是说政府“事无巨细”的包揽,就像前面叙述的一样,政府,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要承担很多角色,包括一些具体事务,这都是因为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各方面都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政府作为这项事业的领头人,必须动员其他各相关主体参与到这项事业的建设中来,给予其他各服务主体以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监督规范各主体之间的服务,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构建初期,政府将挑起最重的那一副担子。家庭仍是主力军,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其他服务主体给予必要的协助。各主体之间应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地投入到农村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去。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探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新领域、新方法。

在初期,如前文所述,各主体的主要任务还是农村经济潜力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引进,还有就是良好关系的建立和村民对社区养老的观念培养,为之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和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经济和人员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加速,中国成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国家[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10/457005.html

[2]北京时间.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1.4%[EB/OL].https://item.btime.com/m_2s21sny4h1s

[3]ZAKER.全世界养老体系面临破产[EB/OL].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59ef25011bc8e01977000005/

作者简介

杨宇航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 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风险防控研究(NC2017C016)

◎ 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CBY17-B-ZD07)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养老主体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养老生活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