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流动人口生存质量调查

2019-06-18田鑫鑫穆可周佳龙陈旭鹏

新西部 2019年5期
关键词:正确率流动人口传染病

田鑫鑫 穆可 周佳龙 陈旭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打破原有户籍制度,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城市对外劳务人员的劳动力需求等原因,导致我国一二线城市涌入了大量流动人口。

目前,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的科学定义是缺乏的。[1]桂世勋对“流动人口” 的定义则是,“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辖区范围,在异地居住一天以上的人口”。[2]魏津生认为城市流动人口是“在不改变其户口登记常住地的条件下,到该常住地所在的乡镇、街道范围以外的城市的现住地暂住的人口以及城市中来自港台和国外的暂住人口”。本文将研究的流动人口界定为:首先是指离开其户籍所在地,跨区县以上行政区域流动,其次要在本地居住30日以上的人口。据调查显示,2001年西安市共有流动人口44万余人,2005年为78万余人,2008年为121万余人, 2017年流动人口接近250万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预测,2020年西安流动人口将突破310万人。

为了解西安市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笔者带团队在西安市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中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如徐家庄、沙井村等。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城中村流动人口

2、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

卫生行为习惯11项:(1)是否吸烟;(2)是否酗酒;(3)是否刷牙;(4)饭前便后是否洗手;(5)瓜果是否洗净吃;(6)食品是否有储存设施;(7)毛巾是否分类使用;(8)对小孩是否按时接种疫苗;(9)遇到意外伤害时是否知道怎样进行急救;(10)饮用水是否卫生;(11)是否经常灭鼠。

(1)调查方法:调查前,我们进行了统一培训。调查员入户一对一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当场收回。

(2)研究方法

①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确定什么是流动人口,什么是人口迁移,从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玛经济模型和卢卡模型入手,确定人口因素的重要作用。

②文献分析法: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国内外相关书籍、学术论文、期刊进行收集,在万方、中国知网等检索平台进行检索,整理近十年来国内有关流动人口的文献,了解流动人口的现状。

③历史分析法: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从时间维度入手,回顾我国的流动人口情况,增强本文的研究背景。

④比较分析法:将流动人口进行分类,分别比较其现状。本文将流动人口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分类比较。

西安市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现状

1、基本情况

在所回收的320份问卷中,经统计,其中文盲占7%,小学文化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15%,初中文化占46%,高中文化占24%,高中以上人數占8%。其中流动人口主要人员年龄40岁以上,占所有人员的55%。主要职业包括工人、物流和商业服务等。

2、生活环境

流动人口皆住于城中村的出租房内,居住条件较差,尤其是室内环境,生活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人员较多、卫生较差、环境卫生意识缺乏等现象。

3、健康卫生

吸烟率总体为41.5%;1000元收入以上卫生行为正确率为73%、500-1000元的收入之间的行为正确率为72.1%、500元收入以下的正确率为66.1%;文盲卫生行为正确率为37.8%、小学文化卫生行为正确率为45.6%、初中文化卫生行为正确率为68.7%、高中文化卫生行为正确率为76.5%、高中以上文化卫生行为正确率为81.2%。

4、管理方式与机制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注重管理的安全问题,但对卫生问题有所忽略,大部分流动人口对管理人员配合积极性低,甚至出现个别的抵触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城市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的需求了解甚少,提供的服务有限,加上管理态度有问题,导致了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

对策研究

1、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动人口多是中青年,身体素质较好,但文化水平有限,个人卫生意识较差。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正确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加上经济条件有限,饮食饮水不卫生,饭前洗手的意识不强,而这些都会导致传染病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动人口经常集群活动,如群体出工或出游,并且大部分流动人口都从事服务工作,接触人多,增强了传播途径,引起传染病的快速传播。传染病携带者如果在不知道身患传染病的前提下频繁走动,会导致传染病的范围扩大,影响公共卫生,这样不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治疗和管控的难度。

(2)经济条件。流动人口多为务工服务人员,经济收入偏低,在生活中既缺乏保健意识,也没有实力对身体保健方面进行投入,在患病后,从主观上不愿去医院治疗。而传染病的治疗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和彻底治愈。而流动人口一旦感染传染病,往往难以实现隔离和彻底治愈,导致反复发作,引发传染病的爆发,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3)管理政策。许多国家对外来人口都会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有的是资金补贴,有的是住房补贴。在我国,政策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防止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一方面给予城市中的务工人员以住房补贴等。同时各个地方也制定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办法,首先是身份认同,各地方都在改革户籍制度,吸收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名义上给予流动人口关照,在这方面,西安市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放宽了落户政策;其次给予经济援助,有保障性住房。

2、提升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方法

(1)重视健康教育对社区流动人口生活品质的提高。鉴于经济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多数社区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甚至不了解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应多做社区公益,利用社区健康宣传活动(如发放健康常识及传染病知识宣传册,配以通俗易懂宣传画或宣传海报)对流动人口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医疗健康常识,加强其卫生安全意识,帮助其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2)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频次。社区流动人口生活区域的不确定性,使得其信息采集与登记难度增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社区、公安、卫生、妇联和人社等部门联动协调,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普查,加强普查力度,提高信息采集频次。

(3)提升社区卫生体系。根据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及基础医疗知识匮乏的特点,社区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其他部门资源,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三级传染病预防体系。首先由于基层社区卫生医疗人员作为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控的首站,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定期培训。不仅需要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与阻隔手段,更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其次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卫生环境,监控环境,重点整治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创建安全卫生的社区环境。再次社区管理及服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所有社区居民一视同仁,提升服务质量。

(4)提升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质量。目前,外来人口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大型城市中,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对社会公共服务与福利、基本社会保障等民生需求量激增。相关政府或社区管理部门不仅要重点关注其基本生存问题,更要积极与公安、教育、卫生、人社等多部门联合协作,做到信息共享以人为本。根据现有的居住证制度及相关区域特性,提升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的服务。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及公共福利的保障要无差异化供给。

(5)建立針对流动人口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分布和其性质,因此极易发生工伤,因此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一可以保证一旦出现职业伤害事故,这部分人群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其二由于建立起了工伤赔付制度,用工单位更会把安全放在第一步,更加注意加强用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其结果必将大大减少职业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我国的“流动人口”[J].西北人口,1999,(01):8-11.

[2]桂世勋.《关于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几个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课题研究成果汇编》(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

[3]朱洁.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地方财政平衡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慈勤英,李芬.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区服务模式[J].南方人口,2002(3).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调查研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6]罗桂华,张雪玲.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防控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1):48-50.

[7]王瑜,武继磊.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综述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5,21(05):34-46.

作者简介

田鑫鑫 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卫法1503班学生

穆 可 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讲师

周佳龙 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1521班学生

陈旭鹏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1525班学生

猜你喜欢

正确率流动人口传染病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生意
数说流动人口
生意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