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2019-06-18张宁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张宁

[摘要]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孵化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该采取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体系,甄选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制定孵化基地运营制度,构建与产业资源相对应创业服务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办法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会主动地去寻求创业的机遇,重视自主创新创业。习总书记教育青年一代,要有所追求应该有所追求,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努力探索,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创新创业之中去,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又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用途

(一)提供创业教育基地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步人社会之前就能够很好的体验一下创业的具体感受,从中领会创业的理念,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了解创业的具體内容、政策支持,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经历了具体的实践之后,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创业与就业,掌握创业的技巧与方法,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与潜能,从而有针对性的投身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孵化科技创新项目

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社会对接,注重人才的培养、开拓科技创新领域、以投资促进孵化成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努力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具体实际中去,有效的转化创新成果,实现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衔接的桥梁,大学生通过孵化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在校园中学到的理论体系积极主动的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同时又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理论,完善思路,总结经验,积累创新创业的知识,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迅速地融入社会实践中去。

(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大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充实和锤炼自我,使自身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匹配时代的需要。孵化基地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解决了社会对此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二、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临的挑战

(一)创业团队组建随机,难以维持

高校创业团队的组建通常有两类,一是通过同班同学、熟悉的同学之间组建创业团队,二是因为要参加创业比赛而临时组建创业团队。这种团队的显著特点是组建的临时性,团队成员均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与生活经验,而且因为创立团队之初不是带着最终创业的目的而组建,没有既定的创业方向与目标,导致创业具有随机性。

(二)创业项目的选择形式单一

目前,各类高校主要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来征集创业项目,项目的来源相对单一。而且比赛的形式主要是通过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评比、比赛现场的演讲以及PPT的展示等方面来呈现创业项目。通过这种方式筛选的创业项目,只能让孵化基地的指导教师看到创业项目的基本概况,对于其具体的操作情况,及内涵前景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展示充分展现,这就容易导致对创业项目的判断存在有失偏颇的情况。

(三)政校行企的参与度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的共同支持,但由于孵化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运行机制尚未完善,对于政校行企四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及奖惩措施,导致各方的参与度不够,不能充分地发挥孵化基地的真正效果,也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孵化,没有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校内运行机制亟待创新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各类高校近年来新推广的一个项目,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还未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而对于已经建立起孵化基地的高校,也大多处都于起步阶段,尚需深入探索,校内管理模式亟待创新,体制机制也尚需进一步完善。

(五)指导教师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是由行政部门教师、专业课教师兼职,在具体的师资力量调配、创业项目扶持、创业教学、人员管理、薪资统筹、工作量计算、孵化基金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尚需完善。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性、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直接决定着孵化基地的项目孵化能力与存续能力。

三、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策略

(一)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体系

优秀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在具体的创业孵化指导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相结合的模式。校内专业教师主要从创业项目选取、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提供指导,并提供创业政策、法律法规、风险规避、心理支撑等方面的咨询,校外创业导师主要是联系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勇于创业的学姐学长等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分享创业心得、搭建资源平台、促进互利共赢。

(二)甄选创业项目

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来自各方资源的支撑,利用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项目的潜力,同时还需要学校的推进、企业的相助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功地孵化一个创业项目绝非易事,因此高校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其未来孵化成功后的应用领域,是否会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提供“一站式”创业项目孵化服务

建立“一站式”创业项目孵化服务的模式势在必行,孵化基地要建立起完备的指导服务体系,从场地提供、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资金扶持、法律咨询、政策解读、财务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真正关切创业团队的切实所需,积极主动寻求专家与企业的帮助,为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与产业支撑,关爱团队成员的成长与内心诉求,做到雪中送炭,鼓励其坚持创新的勇气,推动创业项目孵化成功,落地生根,产生社会效益。

(四)制定孵化基地运营制度

建立起相應的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创业团队成员管理制度、创业项目选拔管理制度等。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任务、工作细则、考核规则、业务能力提升体系;对于创业团队成员的管理制度,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与帮助、定期进行创业培训、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企业的产业融合;对创业项目的选拔管理,要做到明确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项目淘汰、项目阶段考核、项目优化等一系列翔实完备的制度体系。

(五)构建与产业资源相对应创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在于创造社会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于社会,追求社会效益的发展,而创业项目的发展落地正有赖于产业资源。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与产业资源相对应的创业服务体系,与产业资源相对应的创业项目,使得创业项目有根可寻,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立校企资源合作,促进创业项目的精准孵化与培育,推进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并服务于社会,实现各方资源共同努力,成果共享。

基金: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2018年度集团化办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Xdjr1808:“高职院校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瑞森.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6):76-78.

[2]韩雪亭,王金荣.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9(02):162-163.

[3]刘财勇,张显悦,邢传军,等.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32(06):62-65.

[4]王青迪,高旦琼.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心理发展探析[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6):66-69[2019-01-07].https://doi.org/10.13970/j.cnki.nbjyxyxb.2018.06.01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