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运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9-06-17熊明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熊明英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运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内科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9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9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运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c)-0051-02

风险管理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及时识别、评估和处理现有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以系统地、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1]。内科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而多变,如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内科实施风险管理,开展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护理技术缺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尤为重要[2]。2016年9月—2018年2月该院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中男性为58例,女性为37例,年龄35~76岁,平均(54.2±6.9)岁;对照组中男性为56例,女性为39例,年龄33~75岁,平均(53.3±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风险管理实施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医嘱进行临床护理操作,包括心理护理、输液护理等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在护理部和科室领导下,成立内科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内科住院患者实施的问卷调查,结合以往内科发生的风险事件,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科室护理风险管控对策,并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及时分析和查找引起纠纷的原因。

1.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定期进行有关护理风险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理念;制定科学、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处理护理中的意外事件;加强全体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有关知识,具备处置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巧和能力;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护理人员的药物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并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挂钩。

1.2.3 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合理搭配新老护理人员,采取以老带新、一带一制度,既能加强护理人员间的相互学习,又能合理配置夜间和午间等时段的人力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急重症;为给护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查房,召开例会分析、研讨疑难和危重病例,为后期提高护理水平和防止护理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危重患者实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加以重点监护,交接班时要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管理人员要对病区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对医疗垃圾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处理,以防院内感染。

1.2.4 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开展患者入院宣教工作,向患者发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保健知识宣传册,让患者全面了解内科常见病的原因、促发因素、临床表现、常用药物以及不良反应等;加强患者用药指导,让患者明白严格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知晓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督促患者加强自我观察,如出现不适症状必须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加强输液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风险综合评估,重点监护可能存在跌倒、坠床等风险的高危患者,告知患者家属相关危险性,让其配合好科室护理人员,共同防范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1.2.5 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书写,每周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护理文书记录,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为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主动上报,护理风险事件采取无惩罚上报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召开护理风险事件会议,及时查找原因,研究应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贯彻落实到下个月的护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統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内科就诊患者较多,涵盖疾病复杂,且多数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着诸多护理风险,易引发医疗纠纷[3]。因此,内科的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差,极易被感染, 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还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年纪大,多数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极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再就是老年患者血管情况较差,静脉穿刺时易出现不成功以及药液外渗等问题[4]。护理中发生的不良或风险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缓病情,还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在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

該院自2016年9月起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总结分析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表1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组建风险管理小组,明确职责范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入院宣教,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风险认识度,增强他们自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总结护理风险事件,确保了后续护理工作中的有效防范;通过巡视、护理查房及例会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了严重的不良后果[5-6]。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还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持续改进,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邱春兰.浅谈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4):164-165.

[2]  谢菊丽,宋进如.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4):505-507.

[3]  赖敏玲.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51-152.

[4]  刘蓉.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讨[J].当代医学,2016, 22(8):109-110.

[5]  沈琼,朱红芹,蒋桂香,等.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2):115-116.

[6]  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区的实施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156-157.

(收稿日期:2018-12-25)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