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地球流浪

2019-06-17

旅游纵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浪气候变化气候

晚清科幻小说《世界末日记》文章开篇第一句话是:“经一亿万年后,忽闻有太阳及各行星将灭绝之一说……呜呼!太阳灭之,全地球人类,归于何所?”

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讓出版于2008年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又火了一把。“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这是作家刘慈欣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给地球设定的归宿。

也许有人认为,只有悲观主义者才会有如此之想象,其实不然。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揭露环境问题的书籍相继问世,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这些书籍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过去实际上被人们搁置一边的但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环境破坏与保护。

当然,地球的危机绝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环境,牵扯其中的还有物种大量灭绝、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等……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最现实的问题,甚至,有些变化是直击人心的。2018年4月,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其中出现了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2030年和1.5℃,即全球升温1.5℃最快有可能在2030年达到。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5℃:全世界有3100万到6900万人将受影响,14%的人口将遭受酷热,3.5亿人将遭受干旱,地球将损失6%的昆虫、8%的植物、4%的脊椎动物,以及70%的珊瑚……

无独有偶,2018年8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期全黑的特殊杂志,封面上写着:30年前,我们原本可以拯救这个星球。刊内一篇长达3万字的文章《失去地球:我们几乎阻止气候变暖的那十年》,格外引人关注,这篇文章回首30年前美国学界警告气候变化,政府却置之不理的历程。同时,也遗憾地表达,我们是如何错过那次阻止气候变暖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地球确实在人类活动中变得千疮百孔,而且,这种破坏正在以更加强大的威力反噬人类,但人类为了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也从未停止过,从生态环保组织的产生,到全球治理的提出,从“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劝导,到“严禁砍伐”的禁令,从《内罗毕宣言》到《巴黎协定》,都是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行动。

如果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能得到及时的遏制,将成为地球不能承受之重!

猜你喜欢

流浪气候变化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流浪
流浪的歌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遇见一只流浪猫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