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再滥用“你最棒”

2019-06-17小元

家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笼统好孩子有益

小元

被过度夸奖的孩子

很多研究都证实,赞美和夸奖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是,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尤其是当父母们矫枉过正,“赏识”过了头,就变成“过度夸奖”,这可不是明智的、对孩子有益的教养方式。

英国《每日镜报》就有报道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夸过了头”,这些不恰当的夸奖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反思“过度夸奖”的害处:太多的夸奖就像太多的糖一样,要知道,若想让孩子懂得“糖”的美妙,就不能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问题一:“夸奖依赖”

就像小孩子老想着吃糖、吃“甜甜的东西”,对于夸奖也会上瘾。孩子首先是认为大家必须得用甜蜜蜜的语调、称赞的语气同他说话;當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时,就会透过自己的行为去争取夸奖;而当他看见别人受夸奖时,会产生嫉妒情绪,有时会表现为竞争、博取注意,有时则表现为故意贬低他人;由于他对自己的信心主要是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与表扬之上,所以渐渐地他做每件事,都会想要寻求反馈,要不然就会不知该如何是好;在这样的情形下,倘若遇到点挫折,打破了“我最棒”的幻觉,他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一步一步,“夸奖依赖”就是这样养成的。

问题二:不安与逆反

有一些孩子对“过度夸奖”的反应是诧异、不安、退缩甚至反感。相信不少父母其实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情绪饱满地对孩子说“你真棒”,换来的却是他困惑、不解、茫然的眼神——为什么你会这样说?这句话跟我现在所做的事有任何关系吗?

那些笼统的夸奖,有时并非出自真心,而是一种敷衍了事:“你最棒了!”“真是好孩子!”“好乖呀!”……而孩子对真心与假意其实非常敏感,会感觉到它们的空洞无物。还有些父母习惯了用这种夸张的语调说话,孩子也会敏感地捕捉到语言与实际情形间的差异。在这两种情形下,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孩子都会渐渐地对夸奖者产生出本能的不信任感。有的孩子甚至还会觉得爸爸妈妈的夸奖,其实是带着他们的目的的,比如要他做“妈妈的乖孩子”,由此变得更加逆反。

笼统的、过度夸张的表扬,还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许隐约能感觉到自己并非是“最棒”的,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可能也大有差距,那么接下来他可能就会用不端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此外,其实很多孩子心中都隐藏着一些破坏性的欲望,在2~3岁的“第一叛逆期”,有些孩子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一直都被“你最棒”笼罩,会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结果就是拒绝成为“最棒的”、不做“好孩子”,偏要表现得很糟糕。

怎样夸奖才有益?

要回答这个问题,爸爸妈妈首先就需要想,为什么要夸奖孩子?理由通常有这样几个:

A.因为他做了件挺不错的事,想要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B.希望能强化那些好的行为。

C.想要给予他鼓励,为他多添些自信心。

对照这些目标,其实就很容易得出“怎样才是有益的夸奖”这个问题的答案。

A.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出“自然的”评论

直接表达感受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当孩子帮妈妈扫地后,妈妈可以对他表示感谢“你能帮妈妈扫地,妈妈真高兴”。什么是“自然的评论”呢?其实就是针对这件事本身所发表的意见,比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辛苦了”,这是针对他扫地的行为而言。还可以说“现在地面看起来真干净”,这是针对他扫地的效果而言。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夸奖,孩子自己也能看到和感受到。

B.重点夸奖孩子的行为,而非结果,越具体越好

比如夸奖孩子“你最近做事很有专注力,这样很棒”,而不是说“这样就能成为好孩子”或“这样就会获得好成绩”。夸奖他努力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夸奖具体的行动,而非抽象的品格。比如说“你每天记一个英文字母,现在已经认识了所有的字母,学得很扎实”。而不是说“你真聪明”,这样孩子会把成就与努力的过程,而非所谓天生的聪颖联系在一起。

C.给予真实、细致的关注,重点指出他的“进步”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空洞、笼统的夸奖,而是获得实实在在的关注,就是爸妈注意到他所做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夸奖和鼓励,其实就是留意到他的点滴变化……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忙铺床,我很高兴”“前两天你还只能搭起5块积木,今天已经能搭7块了,有进步”,要注意前后比较,看到孩子的进步(但不要将他与别的孩子作比较),向他指出后,孩子会很有积极性,遵循这个方向继续努力的。

TIPS

那些可以省略的夸奖

没必要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夸奖孩子,尤其是对那些本来就应该做、在他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事。比如1岁的孩子自己用勺吃饭值得夸奖,1岁半、尤其2岁以上的孩子,这就是他应该做的事。此外,要赋予孩子“你是家庭的一员,所以要承担相应责任”“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互相关照、互相帮忙”等概念,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家务事、去照顾和协助家庭成员——需要表示感谢,但无需额外的夸奖,因为这是家庭中每个人都在做的事。

猜你喜欢

笼统好孩子有益
独处有益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好孩子
好孩子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第三课 化笼统为具体
囫囵吞枣
静坐有益
囫囵吞枣
真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