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2019-06-17孟楠楠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高中美术教学手段

孟楠楠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普遍认为,当今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高技术竞争,而高技术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竞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陈旧、缺少名画名作赏析环节、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尚有提升空间等现状,提出注重传授理论化教学知识、通过名作赏析增强教学效果、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知识体系、发挥想象力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充分应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教学等新时代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3-0209-02

引言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时代的新阶段。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也已经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相关知识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从名家名作中寻求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教授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教学手段,融入时代发展的科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1.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手段陈旧。

现行的高中美术赏析课程,教学手法依旧停留在通过自由赏析,教师讲解,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等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互动情况差,赏析角度,赏析时间和自由度有限。同时,教师的“灌输式”教育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对美术作品赏析的个人理解和个人感悟。教师以传统的教学观念,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发挥,这样即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整体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关系到对美术作品的评定,不能全方位理解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同时,提问与回答的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不能多角度的对艺术作品进行了解和赏析。

1.2 缺少名画名作赏析环节。

当今时代,高中美术赏析课程的内容陈旧,所涉猎的画作有限且作品时代性很差,艺术成就高的作品涉及固定,大师画作选择单一。除了国内外少数几位大师成名作入选课本外,很少有其他画作加入。这很大的局限了学生对艺术的品鉴能力,画作接触的少,艺术赏析的角度就会变得单一。审美角度也多为上世纪的写实作品角度。当今美术赏析课程中很少涉及当代名家或者抽象派等多种派系的美术作品。时代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赏析的艺术作品却没有随着时代而发展,当代的画家作品更是屈指可数。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也只是依照课本教学,极少能够融入更多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眼界。

1.3 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待提升。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服务者,现阶段的美术赏析课程老师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缺少多元化的知识融汇。老师对画作的认识和理解也停留在以往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没能融入新时代的元素和精神。这样就导致教学中无法传达更加深入的知识,也不能给与学生更深的艺术启发。同时,授课教师的思维模式固定,对名家名画的整体掌握也受到了限制。老师不能接轨现代的艺术大潮,必然导致其知识体系固守陈杂,缺少新时代对艺术的包容,没有当代美术的灵动和飘逸。

2.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式

2.1 注重传授理论化教学知识。

美术作品一直都是以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画家作者澎湃的心境,是有静态到动态的表达方法。而高中美术赏析教学课程也必须配合美术作品特点,全面的向学生展现不一样的作品氛围。现在教育体系下,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过于简单,认识依旧停留在“美丽”、“写实”、“细腻”等传统作品的画法评定上。学生缺少对美术作品赏析的系统化理论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上,应先一步向学生传授全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论层面上得到提升,进而在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等教学。

2.2 通过名作赏析增强教学效果。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赏析课堂上,观察赏析必然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且其比重应该得以加强和巩固。除了课本上提供的美术作品外,更应该加入不同时代的名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从而进一步震撼心灵。例如: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美术赏析课程上,授课教师除了课本上的几幅名家作品外,还向学生提供了当代画家黄金泽的《我是中国人》、崔如琢的《丹枫白雪》、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到当代中国画家的艺术成就[1]。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和高度理解了美术画作是一门“带有灵魂的艺术”。

2.3 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知识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以及教师交流会议外,学校还应该开展授课教师的知识交流换代升级培训会。通过培训提高相关授课教师的综合水平。同时,学校在审核教师的教学备案以及课程预案后,应要求教师将教学的知识汇总,配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和分析,形成稳定的教学知识体系。如山东某高中就多次开展教师的知识体系完善教学研讨会,会议上,教师们通过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总结其中的优势和偏颇,合理改变教学方针,然后整合出一套自有的知识体系[2]。如此一来,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生僻新颖的美术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 发挥想象力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美术课程的教学课程中,想象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助力和发散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侧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而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得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现阶段高中课程中的美术作品赏析大部分都为高品质,有深度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有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能毫无保留的将知识全方面灌输给学生。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行深入探究所赏析作品中的深入内容。同时,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自行品读更多美术作品,然后结合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知识层面的升级。进而更加有效的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程赏析的教学目的。

2.5 充分应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教学。

现代美术艺术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艺术标准向着多元化的艺术角度发展。而美术本身也是一种立体的,自然浑厚的艺术体系。在美术课程赏析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更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也采用与时代相关联的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示,结合实物展览,音像以及联动图画的展示等方法,向学生构造出一个千变万化,美轮美奂的艺术课堂。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进而提高美术赏析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安排自主性交过的课后作业,如: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现代画作,发觉身边的美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结束语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浪潮下,课堂教育依旧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了引导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素质教育时期。高中美术赏析课程,作为开放性的学习课程,更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传授基礎理论,引入名家名作,引导学生思考,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进而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雅晴.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34.

[2] 曹向忠.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审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221.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高中美术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