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片段

2019-06-16赵丽宏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木桥石桥西湖

文|赵丽宏

江南的水

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水做的江南》。在我的印象里,江南是水做的。

由整体到局部,再把视野拉回到整个天地之间,视角变化灵动,又有鲜明的节奏。

江南到处是水,池塘沟渠,溪涧流泉,江河湖泊……登高四望,如明镜般闪烁的,是水;如玉带般蜿蜒的,是水;如珍珠般滚动的,是水。多雨时节,江南就在雨的帘幕笼罩之下。绵长的雨丝把天和地连成一体,把江南织成一个水的世界……

江南是流动的水,是翡翠一样清碧的流水,是水晶一般透明的流水,是云烟一样飘逸的流水。这样的水,可以栽莲养荷蓄蛙鼓,可以濯足泛舟消春愁。这样的水,可以泡龙井茶,可以沏碧螺春,也可以酿酒,酿清冽甘甜的米酒,酿芬芳醇厚的加饭、花雕、女儿红……

由浓到淡,从形态到功用,升华到品茶酿酒,养性怡情。

要说江南之水的清丽柔美,当然首推杭州西湖。被逶迤的小山环抱着的西湖,是一位性情柔和的南国美人。她的表情永远是那么温婉平和,或者面含微笑、明眸流盼,或者凝神遐思、目光沉静,或者愁容半掩、双眼蒙眬……西湖最美的时辰,当然是春天和秋日。春必须是初春,有雨有雾,湖光山色隐约在雨雾里,使人一时看不清她的真面目,而那种迷蒙空灵的景象,活脱脱就是写意的中国水墨画。这样的画面,很自然地会叫人联想起宋人赵芾和夏圭描绘西湖烟雨的画。当然,还有名垂画史的宋代“米氏云山”。大书画家米芾和他儿子——那位自称“戏墨”的米友仁,他们父子俩的山水写意画把烟雨迷蒙的湖山描绘得出神入化,使后人叹为观止。我想,米氏父子当年一定常常在初春的雨中泛舟西湖,是千变万化的江南山水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不过,和变幻莫测的江南春色相比,画家的笔墨永远会显得贫乏。被画家用墨彩留在画纸上的,只是江南万千姿态的一两种。雨中的西湖美妙,晴天的西湖同样迷人。当娇艳的春日冲破云雾的阻挡,突然照到西湖上时,湖面上闪动着万点金鳞,湖光又反照到天上,把周围的群山辉映得一片灿烂。这时,倘若你正泛舟湖中,从湖面蒸腾出的水汽氤氲飘升,明晃晃的湖光山色便全都在这无形的水汽中飘摇颤动起来。金色的阳光,翠绿的山林,缤纷的花卉,湖上泛动的小船,以及在苏堤、白堤和湖岸走动的游人,全在这氤氲水汽中晶莹透明地融为一体。秋日的西湖,最佳时刻是在深秋。湖上的暑气此时已散尽,湖周围青翠明丽的色彩开始显得深沉,翠绿的水杉变成了墨绿,倒映在湖面上的杨柳和梧桐的绿色浓阴变成了金黄和橙红。随风飘落的树叶犹如金色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停落到湖上,便在水面弄出许多细微的涟漪。湖里的荷花早已花谢叶败,枯黄的荷叶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残留在水面上,使人情不自禁想到“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样的古诗。千百年过去,人间世事沧桑,今非昔比。然而将眼光凝视西湖,凝视江南的山水,却依旧能体会浪漫的古人面对自然时涌动的诗情。在杭州生活多年的苏东坡,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实在是有感而发。

春天的西湖,或雨或晴,都离不开水的晕染。

秋日的西湖,如镜的水面把色彩渲染出了更多的层次。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西湖的水,有时候总感觉是太静了一点,太安分了一点。这时,便会想起九溪十八涧那些清澈活泼的流水。在江南,有多少这样的活水,谁能计算呢?从江南的山野和田园里走来的人,几乎人人都能向你描绘出几处从未听说过的清泉和溪流。不过,如果把江南的水都想成西湖这样的静水,或者是九溪十八涧这样的细弱之水,那也是错。江南的水,也有雄浑壮阔的气象。我在无锡太湖边住过不少日子,太湖的万顷波涛,常常使我想起浩瀚的海。碰到有风的日子,湖面翻涌,涛声阵阵,犹如浑厚的鼓号,让闻者顿生豪气,心中的慵困和委顿被荡涤得干干净净。如果这样的水还嫌气势不够,那好,还有更壮观的。到农历八月十八日,到海宁看钱塘潮去。那汹涌而来的大潮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咆哮的浪涛崩云裂石,可以让胆怯者魂飞魄散,也可以让豪爽者心旷神怡。这潮水,不仅在江南,就是在中国,在世界,也是罕见的奇观。看过这样的潮水,有谁还会说江南的水都是柔弱之流呢?

水,是江南的血脉。没有这些晶莹灵动、雄浑博大的水,也就没有了江南。

详写了西湖之后,其他的就略写,但目的明确,就是要把江南水的多种气质都描写出来,刷新人们对江南之水的认知。

关于桥

和水连在一起的,是桥。江南是水的世界,自然也是桥的世界,如果没有桥,江南就成了一片被流水分割成碎片的土地。是桥把这些被分隔开的土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在江南,有不少城镇被人们称为“桥乡”,因为,在这些城镇,目之所及,到处是桥。桥,凝结着江南人的智慧。

桥,是连接,是纽带,也是智慧。

在江南的乡间,从前有很多木桥。这些木桥,大多结构简单,桩柱、桥梁,都是未经雕凿的原木,桥面或者是木板,或者是拳头粗的枝条。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桥,江南的人们可以把它们造得千姿百态,没有一座重样。记得小时候去乡下,见过一座小巧的木桥,长不过四五米,桥栏杆是用一些圆木棍搭成的,这些圆木棍看似很随意地排列着,却拼出了精美的图案。桥头有一个木头的凉亭,凉亭的廊柱和围栏被过桥人的手抚摸得油光发亮。亭子的屋檐下,镶嵌着一条条雕花板,那上面雕刻的花纹我至今还记得——梅兰竹菊,还有在花丛里扑蝶的小孩。我喜欢走这座桥,走在桥上,桥面在脚下微微晃荡,仿佛能感觉到流水的波动。在算不上风景名胜之地的乡间,人们会想到修建这样既实用又有审美价值的木桥,实在很难得。要知道,那时,农民非常穷,在贫穷的状态中依然能保持这样的雅兴,依然不忘记追求艺术和美,这大概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没有进取之心,没有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不可能这样。这样的木桥,大概很难保存到现在了,岁月的风雨会毁了它们。

从这些雕花之中,感受得到江南人对品格的看重。

强调物质上的贫穷,其实也是在强调精神上的富足,是江南人对生活和美的热爱。

江南的桥,更多的是石桥。它们才是长寿的。我喜欢看那些古老的石桥,它们给人的印象,是刚劲有力。江南的石桥,把粗犷和精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造桥的石头往往都没有经过磨砺,还保持着它们从山中被开采出来时的模样,质朴而粗犷。由它们组合成的石桥却是千姿百态的。有时候,简洁的几根石条,便搭成了一座简易的桥;有时候,石块和石条组合成造型繁复的拱桥,桥身高高拱起,桥下是可以行船的圆形桥洞。这些桥,和威尼斯的那些拱桥有些相似,桥上行人,桥下过船,但建筑的风格却完全不同。陈逸飞在他的油画中画了江苏周庄的两座石桥,油画由美国的大收藏家哈默收藏,又被转赠给邓小平。此画成为新闻眼,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和众多的杂志上。周庄和周庄的石桥也因此名扬天下。一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桥看成了中国江南的象征。我去过周庄,被陈逸飞画过的双桥,确实是两座很别致的石桥。不过,在我的印象中,类似的石桥,在江南很多。在苏州和无锡,在上海郊区的一些古镇上,我见过不少类似的桥。在上海青浦的练塘镇上,就有好几座这样的石拱桥,其中最古老的,据说建造于明代。几个世纪以来,古镇变化极大,旧屋倒塌,新楼矗立,然而这些石桥却依然如故。它们横跨在流动的水面上,数百年间岿然不动。岁月的风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和脚,磨平了石头上的斧凿之痕。走在这样的桥上,感到现实和历史之间遥远的距离一下子缩得非常短。站在石桥上,看一只载着鱼鹰的小舟从桥下悠然划过,那感觉仿佛是又回到了唐诗宋词的意境中。

“桥”也成为世界人民眼中的一种“中国印象”,不单在画里,也在现实中。

想要在现代还能感受到唐诗宋词的意境,来江南,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市井烟火气息之中,仍有诗情画意。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江苏宜兴的蜀山镇客居多时。镇上有一座很大的石拱桥。高高的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小贩在桥上摆摊,卖水果、蔬菜、日用百货,桥下的船只来来往往。桥上的行人和桥下的船工高声应和,互相打着招呼……这景象,很像是《清明上河图》中的那座大桥。走在这样的桥上,挤在杂色的人群中,我会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桥使古老的历史得以延续,使祖先们当年生活的景象不再遥远隔膜。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毕竟和古人的生活大不相同了。宽阔的水泥道就像不断扩张的蛛网,在江南的乡村伸展蔓延,纵横交错。造路就要建桥,连接这些水泥大道的,再也不可能是当年的那些木桥和石断,而是水泥桥,大大小小的汽车可以像蜘蛛一样从桥上爬过去。这些水泥桥,长是长了,宽也宽了,但是它们不会使人产生什么奇妙的联想,它们再也没有古老的木桥和石桥那种悠长的韵味。当我坐在疾驰的汽车里,从这些桥上呼啸而过时,一面享受着它们提供的便利,一面却在怀念古老的木桥和石桥。这是多么矛盾而又无奈的事情。(有删减)

现代的桥,或许功能性要大于审美体验,但现代人心中的诗意,仍是珍贵的。遇到美,我们仍然是会赏心悦目的。

本文原有《江南的水》《关于桥》《江南的花》《花的风骨》《柔与刚》五章,这里只节选了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一章从江南最具代表性的水写起,既借西湖的清丽柔美、九溪十八涧的涓细活泼展现了江南水的晶莹灵动,又借太湖的波涛翻涌、钱塘潮的惊天动地展现了江南水的雄浑博大。江南的水是刚柔并济的,具有多元的美感。而这种美感,也同样在江南的桥上展现了出来。乡间的木桥小巧而精美,水镇的石桥千姿百态,作者更是由实转虚,从现实中的桥想到了画家们画笔之下的桥,让西方人把石桥作为中国江南的象征,也让身临其境的作者,恍惚如在名画之中。

写江南,自然要用江南气质的笔调,连展开的联想也仿佛蒙上了一层烟雨画意。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有的联想,都是层次极为清晰的,是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的。这是我们自己在进行联想创作时需要注意的。可以放开去想,但一旦落诸笔端,就不得不考虑行文的逻辑和思维的清晰。一些看似随意的作品,读起来自然舒畅,一定都是在行文的内核上做了大量功夫,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

猜你喜欢

木桥石桥西湖
论碳审计主体
竹筷木桥
石桥的传说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Single-Log独木桥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不达彼岸
拥挤的小木桥
游戏